中国BAT,不再只是窝里横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以荷比卢为基地,从事全欧洲投资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欢迎关注:鲁晓芙看欧洲。 合作请联系微信:Xiaofu_Lu
上网,无非三件事:用QQ、微信聊天,网上购物,百度自己不懂的知识。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将腾讯、阿里、百度这三大互联网公司,摆在了一个位置。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窝里横”。
事实上,现在,中国BAT,早已经不是窝里横,它们在硅谷、东南亚和上游行业,都有自己的布局。它们已经走向了国际化之路。
走向国际化的BAT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不再只停留在中国。当中国网络市场,逐渐饱和时,BAT开始走向国际化之路。
关心科技发展趋势的人士,对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应该不陌生。但是,多数人对BAT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中国的搜索引擎、线上购物还有社交通讯上。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投资和收购,BAT已经不再只是,中国的网络企业。它们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和产业上下游,可谓是包山包海。
与美国硅谷密不可分的关系
多数人都认为:BAT,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网络公司。事实上,BAT的许多人才和技术,都是来自全球尖端科技重镇——美国硅谷。
百度创办人李彦宏,在1997~1999年间,担任硅谷搜寻引擎公司——Infoseek的工程师。2000年,创立百度后,他也在硅谷,设有办公室和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为公司来吸引人才。其中,以2014年从Google深度学习团队,挖角来的资深科学家吴恩达,最为著名。
阿里巴巴,则是在2015年宣布,在硅谷数据中心投入试营运,为北美乃至全球用户提供阿里云服务。这意味着,阿里云在云计算的发源地,与领先的亚马逊、Google等大牌厂商,展开直接竞争,走上了国际化之路。
此外,阿里巴巴的达摩技术研究院,在硅谷,也设有分支,负责招揽世界一流的研发人才。
走出中国,积极取得海外机会
尽管,腾讯开发的社交软件——微信,在海外市场使用率,远不如Facebook、WhatsApp等,但是,腾讯在美国投资界的影响力,绝对超出你的想像。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2011年开始,腾讯已经投资41个美国新创公司,是硅谷第二大外国投资者,仅次于韩国三星。腾讯投资的领域,更是五花八门,从知名的特斯拉、手游到太空采矿都有。
随着,中国网络占有率的逐渐饱和,网络巨头们纷纷放眼海外市场,来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出国旅游人数的增加,百度已经将旗下的百度地图的数据,扩张到全球209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十一长假的前三天,百度就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港澳台和国际出行的语音助手调用量,比平常涨了180%。这为百度进军海外市场,提供良好的基础;也为百度从中国地图提供商,迈向世界地图提供商,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6年耗资10亿美元控股了有“东南亚亚马逊”之称的电子商务公司——Lazada,获得了海外市场的入口。2017年,2018年又分别追加10亿和20亿美元的投资,供Lazada扩张业务使用。阿里准备在东南亚市场,大干一场。
腾讯,除了在海外市场,积极推广旗舰产品微信、投资海外游戏公司,也在海外设有数据中心,为在外中资企业,甚至国外客户提供云服务。
阿里跨足芯片市场
阿里巴巴集团,在今年9月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专注于发展人工智能芯片及嵌入式处理器。很多人看到这则新闻,第一反应都是,“真的假的?线上购物平台做芯片?”
你没看错,从2016年起,阿里巴巴就开始陆陆续续投资半导体相关的公司。比如:做Network ASICs的BAREFOOT,做物联网(IoT)晶片的ASR,做人工智能晶片的寒武纪,做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深鉴科技⋯⋯而在去年10月成立的达摩技术研究院中,就有约100人的芯片团队。今年,更是在中国大举高喊芯片自主的气氛下,收购了IC设计公司杭州中天微系统。
资源整合,让芯片多方支援
平头哥的成立,将达摩院及收购的团队,进行资源整合,所开发的芯片,将用于支援阿里巴巴的云端及物联网业务,未来也将向集团外的企业提供服务。平头哥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可自负盈亏的企业。
平头哥就是蜜獾,是非洲草原动物在中国的外号。平头哥是鼬科中的一员大将,它猎食的动物,包括鳄鱼和豪猪,堪称最无所畏惧的动物。阿里巴巴,取这个名字,似乎呼应了他们对芯片行业的野心。
现在,你心中的BAT,还是那几个,只在中国发展的网络公司吗?
未来,BAT绝对会与国际市场有更多的交流。不管是在软件,还是硬件的领域,下一次,再看到BAT投入什么新领域,也都不必感到意外了。
编辑:杞忧君子 格式: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