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毛瑟C96手枪 100年前的德国机械设计 至今依旧动人心魄
10月1日,本人在《如何分解毛瑟C96手枪 著名的盒子炮只用一枚子弹就能拆成零件》一文中介绍过一位美籍日本人的枪械收藏。
这位老兄随后展示了这支早期型毛瑟C96手枪的更多细节照片,让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欣赏到这款精美枪械的更多细节。由于毛瑟手枪的烤蓝是在光滑的银白色金属表面上进行处理的,所以会反射一定的周围光线,所以不同的背景下,毛瑟C96手枪的颜色会有一定的偏差。在黑色背景下,就会看到更多的细节,而在户外因为蓝天的关系,更加偏蓝。另外,烧蓝的颜色也取决于自身的深浅,比如沃尔特PP手枪的烤蓝就比较深,你会感觉它就是黑色的。
无论你看过多少次毛瑟手枪,都会不自觉地被巨大的击锤所吸引。为何会射击这样巨大的击锤,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有些人觉得这是为了使用时在腿上一蹭就能打开击锤呈待击状态,确实有很多人这样操作,但这并非是设计师想要的目的。真实原因可能是击锤在未打开时,紧挨着照门,可以提示射手还没有做好射击的准备。这位枪迷认为,这样的小环击锤非常漂亮,比后来的大环击锤更有古典味道。
左为保险关闭状态(不能射击),右为保险打开状态(可以射击)。由于击锤难以用单手操作,所以毛瑟C96还有一个手动保险,这也就是很多战争小说中提到的“大小机头”,大的就是击锤,小的就是手动保险。保险关闭时,无法拉动枪机、扳动击锤。在击锤呈待击状态时,可以先关闭保险,然后扣动扳机,击锤复位而不会触碰击针。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因此安全性非常高。
毛瑟C96手枪的挂绳环非常大,并非是一根粗铁丝简单弯成的圆环,而是经过特殊加工的双重结构。这样的结构非常便于牢固拴上枪纲,而不必担心松脱,比其它手枪那种简单的一截弹簧要强了很多。本人觉得,这个挂绳环很像中国90年代之前长期使用的钥匙环,可能那种钥匙环就是从毛瑟C96手枪的挂绳环上找到的灵感。握把有横向的23条纹路,后期还推出过简化版的12条粗纹路。据说解放前的军人看一眼握把就知道这支毛瑟手枪是什么型号。
扳机护圈是非常古典的圆形,扳机因为使用的缘故已经非常亮。扳机组件设计得非常精良,这部分只有一点点间隙,就算是有灰尘,也很难进入。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击锤高出枪机尾部,所以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将驳壳枪在大腿上一蹭打开大机头”的动作。表尺射程为100~1000米,实际测试过,当表尺处于1时,更适合50米靶子,可能是后来经过了某些调整,以符合其它手枪主要射击50米目标的操作。表尺前方有两个凹槽,那是固定弹夹的位置。前面还有向下的凹槽,可以方便手指将所有弹药压入弹仓。枪机上方正中有一个巨大的抽壳钩,毛瑟C96是向正上方抛壳的。
毛瑟C96手枪的枪管和机匣是一体的,“Waffen Fabric Mauser Obendorf Amnecker”的字样就在机匣的顶部。
将枪机锁定在后方,可以看到内部结构,这样精巧的设计在现代手枪上已经无法见到了。枪机下部是对称的,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弹仓内交错排列的弹药送入弹膛,由于抽壳钩就在顶部,抓住弹药的动作不会影响到供弹的可靠性。
140mm长的枪管,由于使用的是7.63×25mm毛瑟手枪弹,扣除弹壳长度后,实际枪管长度为115mm。枪管有一定的锥度,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却显得非常优雅,与同时代的转轮手枪类似。枪口前部是固定的准星,为了方便从衣服内拔枪,许多中国军民会将其锯掉。
枪口有使用时留下的磨损痕迹,这种早期型号的毛瑟采用四条膛线,可以看到内部膛线已经严重磨损。这是因为7.63×25mm毛瑟弹药膛压很大,对枪管损伤比较严重。
毛瑟C96手枪采用的是枪管短后座自动方式,当枪机处于后方时,一体化的枪管和机匣会向后运动一段距离。这时你可以看到弹仓前部与机匣复杂而又完美的配合部分,这就是德国机械的美感。
枪管下方的钢印,左侧的D明显没有打完整。这是因为这部分有较大的弧度。由于毛瑟兵工厂的所有档案已经在1945年被一个愚蠢的美军中尉(?)下令烧掉了,所以现在根本无法通过枪身上的标识确定毛瑟枪械的制造年代和背景。
机匣两侧的钢印,左侧(上图)靠右的皇冠加字母“U”表示这是一支商业手枪。
这支毛瑟C96手枪由于有比较完整的资料,所以能够确定是在1903年制造的。100多年后,将它与现代电脑键盘放在一起,让人有很多感慨。现在的工业产品,100年后会是什么样,还会有人这样爱惜的把玩?
这支毛瑟C96手枪与勃朗宁1935大威力手枪摆在一起,可以看出它的设计确实比较老,这与我们是否更喜爱前者没有任何关系。
这位枪迷同时表示,为了找到合适的木盒枪托他想尽了任何办法,却一直没有如愿。照片中的这个枪托是他从射击俱乐部借来的,也许这就是古董枪迷的苦恼,很多配件比枪械本身还要罕见、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