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从《道德经》切入,谈O2O 模式网课学习

从《道德经》切入,谈O2O 模式网课学习

——《基于儿童和课标的低语线上课程开发和应用》学习感受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中国,给全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各行各业工作者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而在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也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教育趣事——线上课程开发应用和它的“十八线主播”们“恩爱情仇”。

线上教学一开始,老师们个个热情满满、跃跃欲试,满怀期待的感受云课堂的魅力。首次直播,我更是既激动又紧张。1课时的课,备课、做课件整整忙活了一周,待到真正录课时不是紧张到平翘不分,恨不得“咬断舌根”;就是电脑突然录到一般,卡机不动,令人抓狂不已;不是录好后满怀期待查看效果时居然发现“麦”没打开,声音压根一点没录进去;就是剪切视频前前后后跟着那多出来的几秒钟视频死磕到底........那个特选的安静夜晚,我忙活到夜里将近2点,终于搞定提交了。第二天审核老师又告诉我有一张PPT少了个词,句子有点不通顺,让修改。天呐!那一刻,我........

逐渐适应网课的这些日子,再静下来细细品品,也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一部网课其实就像一本《道德经》。

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一,思想和行为统一。而《道德经》分成道篇和德篇,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你如何去实现。所以称其为《道德经》。老子恐怕是一个特具有微博精神和微信精神的人,而《道德经》有点像巴赫的音乐,看着非常简单,越看越复杂,越往里看越能看出深意。

《道德经》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不是不为。他强调“功成身退,天之道”。而网课似乎给了老师们一次尝试的机会,尝试“身退”。但对网课的理解,不应该单纯只是录了一堂课,只供学生学习家长观摩。而应该深化它的立意,弄懂它的要旨,力图基于 O2O 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台上台下相融互通,通力展示,达到互联、共享的佳境。例如:对于课外阅读板块,我们班一直努力打造书香满园的“书香班级”,疫情期间,我们的班级公众号就发挥巨大作用,可以基于O2O 模式借助微信公众号,对家校协同教育创新的助力。

《道德经》说“天长地久”,为什么天最长、地最久?一个重要原因是天地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你们、他们活着而周而复始,天和地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但最后的结果是,天和地服务的那些人总是有周期的,而天和地本身却是最长久的,所以是“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所以老师们貌似是“身退”,但这身后的对网课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录播课堂的效果预设确实煞费苦心。而对于低语线上课程开发和应用,后期力求基于O2O 模式开发,实现互联、共享,更能共创。

“有用”其实来自“无用”

《道德经》里你最要记住的一句话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什么意思呢?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季节有春夏秋冬的交替,人会生老病死,但后面这句话“弱者道之用”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不是一夜之间疾风暴雨的变化,而是缓慢的运行方式。

比如说这个网课,上着上着一大波人怨声载天,连强大的钉钉都被小学生整趴,跪求放过。那上这个课有用吗?“有用”“无用”各执一词。那有用和无用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道德经》里就说啦,比如说杯子,我们都说瓷杯子、玻璃杯子、紫砂杯子等等,我们都在强调杯子的性状是瓷、玻璃或者紫砂等等,但是老子说了,杯子真正有用的不是瓷、玻璃或者紫砂,而是围出来的空。

你懂了吗?说的很玄乎。

新生事物的产生必然有它的原因和矛盾源。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变化的原因,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就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而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同时,外部矛盾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正确把握矛盾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这就是矛盾的客观性。

所以与其怨天有人,不如静下来好好想想如何利用,在网课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学习的2.0版本的开发。久而久着,学生不仅夯实的学习基础,更能练就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高超学习力,当然,若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助创新学习方式,那就更加完美!

动中静,忙中闲,乃永葆安宁之道

《道德经》说到,水污浊怎么办?静下来就清了。老子强调是不断、缓慢地动,动中求静。就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色彩一多了,人们就什么颜色都看不见了,声音混杂了,耳朵也就聋了,味道太复杂了,最后你的嘴就吃不出什么味道了。

而网课我们也要接受缺失的一些设备,例如教室、同学、老师亲授、校园学习环境等。但凤凰语文平台流传的这样一段截语。

这段话特别有䦆头,可以从《道德经》家长版的“因其无私而成其私”来理解。也可以

通过《道德经》提到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来理解。什么意思?

如果你知道万事运行的规律,你就会变得包容,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包容,越容易包容的人,就越容易公正,越公正的人就越该当领导,越会当领导的人就会跟天结合,天就跟道、跟规律结合,一旦你照规律做事,就能做得久,就不会有其他的危险。照搬看学习,看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其实也是一个道理。

从这个逻辑线条中,我们就更加明白了,如何才能长久地把一件事做下去。例如: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家长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