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余韵 物哀悲愁

《浮世绘》 潘力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作者:乐丽君(艺术学博士、上海美术学院史论系讲师)

一生痴绝处,游梦到京都。提及一衣带水的日本的文化艺术,人们总不免津津乐道于“浮世绘”里的活色生香和浮华人生。其实,浮世绘不仅是日本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重点还在于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世俗生活画卷。《浮世绘》就拒绝了一幅高冷且遗世独立的阅读姿态,全景式再现了浮世绘的前世今生及名作大咖。日本国际浮世绘学会理事长小林忠教授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

从《浮世绘》连接日本生活。从17世纪末开始,日本文化中心从古老的京都逐渐转移到幕府所在地江户,日本美术的特征亦自崇尚图案化的装饰意匠演化为以市井为舞台、以民生百态为题材的风俗描绘,浮世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江户时代,民族经济和文化得以空前繁荣,浮世绘描绘的正是这一时期普通百姓寻常巷陌的日常生活和民俗风情,鲜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出现于1630年(宽永七年)间的《歌舞伎草子绘卷》的《吟闲集》中有诗,大意为: “浮世不过梦一场,何必如此认真,还是将眼前美好的瞬间化作永远的记忆吧。”诗歌反映出当时日本人普遍的精神状态,也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风俗画应运而生。日本的市井到底有着怎样的风华?水墨余韵,又藏着怎样的物哀悲愁?在《浮世绘》一书里,作者援引了一幅17世纪前期的《洛中洛外图屏风》(舟木家藏本),屏风详细描绘了京都市区的景象,生动穿插民生百态包括诸色人等, “如同战乱的黑暗中耀眼的宝石箱”,是涂抹在“梦之浮世”上的一笔重彩,为后来浮世绘的出现拉开了序幕。

从《浮世绘》照见日本历史。长时间阅读一本正统的《日本史》总让人觉得有些乏味。这部《浮世绘》可以说是一部日本江户时代的图史,图文并茂的方式正满足了当下小猪佩奇式的“社会人”的阅读旨趣。在日本发展史中, “宽政改革” “源平合战” “明治维新”等历史事件,在浮世绘所描绘的主题、服饰、风物甚至绘画样式的流变等,无一不是历史进程的对应物。 “文明开化绘”上的蒸汽火车、铁路、西式建筑等近代产物的出现,在《浮世绘》的画面上尽可一一辨析。当日本美术“漂洋过海”,浮世绘传至欧洲,所到之处皆引起轩然大波,从“日本趣味”到“日本主义”热潮,依据作品样式及历史内容串联起的日本文化史、经济史、日外交流史等,在《浮世绘》中更全面地反映出日本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毫无疑问,图文述史的方式要比严肃的日本史著作更加符合大众语境的审美趣味,这也是潘力修订版的价值所在。

从《浮世绘》通往日本艺术。尽管浮世绘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大和民族的“古老的甚至原始的社会结构与品性”以及普遍流露的“物哀”情绪、强烈的生命意识,却是潜行在浮世绘里最深刻的文化基因。正因为如此,铃木春信将逸士胸怀化成儿女风月,用丝绵比喻为雪;即便是歌川国芳塑造的魑魅魍魉也弥漫着森森的鬼怪邪气与媚气,从而呈现出丰富的质感。浮世绘的造型语言兼具中国绘画和西方美术的混合特征,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和色彩的装饰性,在叙事性方面既可以看到散点透视画面的恢弘气势,也可以捕捉到西洋绘画的光影表现和焦点透视技法的运用。作者在篇末说道,如果没有浮世绘的出现,日本美术无疑将大为减色。浮世绘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使其在世界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来源: 文汇报

(0)

相关推荐

  • 日本美大教授图鉴 | 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准教授——海老洋

    美术学部绘画科准教授 研究领域日本画 学历 1993年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绘画专业·日本画专业 1993年3月 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硕士课程绘画专业 1995年3月 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 ...

  • 林泓君2021年最新简介资料

    林泓君2021年最新简介资料 林泓君,艺术家,策展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和浙大河清教授合著<首届中国·杭州"中和雅正 风流在兹"绘画提名展>. ...

  • 竹内栖凤(日本书画家)

    竹内栖凤(TakeuchiSeiho:1864-1942)日本画家.1864年11月22日生于京都,1942年8月23日卒于神奈川县汤河原.原名恒吉. 在14岁时师事土田英林,17岁入四条派画家幸野楳 ...

  • 月色真美:诺贝尔奖得主为她花掉所有奖金,将要上月球的前泽友作将她收入囊中

    ▼ hello,我是杜小鲸 大家吃月饼了吗? ▼ 今宵何所恋 夜半月中天 秋夜,借一缕圆月之光,你低头细看,草丛影影绰绰,几只小虫窸窸窣窣,翅翼上都染上了月色--这是日本艺术家柴田是真屏风画中之景,寂 ...

  • 《浮世绘》:水墨余韵,物哀悲愁

    <文汇报>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第八版 <浮世绘>:水墨余韵,物哀悲愁 乐丽君 <浮世绘> 潘力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一生痴绝处,游梦到京都 ...

  • 物哀 花自飘零水自流

    如果你读过<雪国><挪威森林>等作品,总会被贯穿小说始终的克制.婉约的气质所吸引.即便是合上书,余音也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这种日本文学特有的语境就是日本美学中的" ...

  • 浅谈荒木经惟摄影的物哀审美观(全文)

    摘 要:荒木经惟是一位处在摄影界风口浪尖的日本现代摄影师,纵观其作品形式和内容,他游走于情色和生死边界,以其放荡不羁的艺术摄影形式而获得世人的关注.这其中隐含了他对生死的独特见解.本文将从荒木经惟戏谑 ...

  • 若不了解日本“物哀”美学,就难以看懂《你好,之华》

    一直觉得,感受力不强,要真正看懂文艺影片,许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儿. 那想赏到日本文艺片之精髓,比如刚上映的<你好,之华>,若不了解日本的"物哀"美学,则恐更是难之又难的 ...

  • 日本美学•物哀

    日本美学•物哀

  • 罗隐很罕见的七律,以乐景抒写悲愁,结尾更耐人寻味

    古代书生从小勤学苦读,盼望一朝金榜题名,可以光耀门庭,实现年少时的梦想.但是很多人经历了多次科考,却总是铩羽而归,心中极其愁闷.特别是晚唐时代,社会矛盾加剧,百姓们更是民不聊生,诗人的生活也处于艰难的 ...

  • 有感一首(世间无物抵春愁)原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 ...

  • 物语 | 休言愁,且酩酊。

    浮生若寄,不过百年, 想开了,多少烦忧尽可放下. 休言愁,且酩酊, 呼朋引伴,大醉一场, 莫负了这良辰美景,大好时光. 骤雨打新荷 作者 /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 ...

  • 日式审美——美到极致是“物哀”

    '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 --川端康成在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 1968年12月10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凭借其代表作<雪国>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