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手机大哥:“我同学在上海现在年入2000万,我太后悔了!”

前几天手机有点问题,我在家附近找个了修手机的小店。大哥一边撬开我手机的后盖一边说:“我同学现在在上海年入2000万,我呢?一个疫情我差点都没活下来。如果让我重新回到学校,我绝对拼命学习!”

我跟他说:“是啊,人到30岁之后,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真是越来越大了,我现在也后悔。”

大哥说:“不用30岁,从毕业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好好学习有多重要了!”

1.

有句话说:学习的苦只要吃20年,而生活的苦要吃一辈子。

这句话要到30岁之后才能体会到,而且人生越往后,体会的快要心绞痛。

好好学习这四个字,在学校的时候不觉的,总觉得学习不代表一切;

年轻的时候不觉得,总觉得自己一腔热忱,豪情万丈,能改变世界改变未来。

30岁以后才开始承认,一个人的豪情万丈,在真正的知识文化和实力面前一文不值。

一个人的圈子,是由知识层次和圈子决定的。

教育的力量在人生越往后的时候,才开始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差距。

而此时的你,即使想要跳出自己的圈层进入更高级别,或者改变一种人生状态,除了学习,没有其他方法。

钱,在有文化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闪耀着令人尊重和敬仰的光芒,否则就是暴发户的几片金色盔甲反射出的太阳光而已。

为什么30岁之后的人们会非常着急焦虑?因为大部分人这时候才意识到,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周围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回看背景都有非常强势的学业基础,而此刻的自己,连一腔热血都所剩无几,更别提学习能力。

最近几年“变现”这个词非常火,很多人蜂拥而至,朋友圈到处都充斥着每天展示自己又挣了多少钱的内容。但真正的变现,一定是建立在长期的学习、积累和思考之上的,绝非学一点技术和方法层面的东西就可以顺利实现巨大收益的。

2.

俗话说,知识就是金钱,有孩子之后,这句话理解的透透的。

有孩子之后,你会发现一个真理,哪个家长多有钱你并不在意,但要说哪个家长特有文化,会教孩子学习,会启蒙会早教,自教英语数学杠杠的,那一定是你无比仰慕的人,恨不得俯首称臣围绕在他们身边。

反过来说,你会的东西多,有孩子之后就能自己教。至少启蒙这块的钱不用花了。不然一小时200-1200的费用,花的是哗哗哗的,孩子还不一定能学会多少。遇到个一小时180的课,都会觉得太便宜了。随便上几个培训班,还是启蒙级别的,一年花个十几万可太容易了。

难道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家长的孩子就不上培训班吗?

当然也上,但学习好的人,大概率上是有不错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支撑的,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他们更容易鉴别哪些课程是需要的,哪些是自教可以,哪些老师和机构是值得投入的,哪些内容能学的更高效的。

比如我的朋友马老师,奥赛满分获得者,老公是科学家,每天带孩子们吃喝玩乐,在郊游中学习大自然和昆虫知识,即使吃个鸡蛋也能拓展出不同鸡蛋的英文说法学习,夫妻两从小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教孩子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两个孩子从小学习高度自律,学习能力远超同龄人。

有一天,马老师家哥哥提出了一个关于骨头的问题,全家翻箱倒柜找资料,从文字到视频,从绘本到跳舞,能找到的都找到。马老师简单的记录了一下这个小问题的学习方式,已经是我等完全无法企及的。

知识的力量,在此刻散发着扎心且泪流满面的光芒。

3.

前半年想考MBA,咨询了一下,某些好学校是要看第一学历的。除非你在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如果大家的成就差不多的时候,第一学历特别重要。

为什么?因为大概率上讲,学习上突出的人,综合能力也会更胜一筹,做一件事的成功概率更大。别杠我,别拿马云反驳我,因为你只看到马云的学校一般,但没看到马云的奋斗有多苦。

之前见到过一个理论,大概意思是:一个小时候习惯了高频而枯燥的学习状态的孩子,长大之后在工作中也更能坚持和忍耐。而世间万事想要成功,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和坚持才能有所成功。

换句话说,学习好长大一定会出息吗?不一定。但大概率上还是不错的。好成绩并不能管你一辈子,但学出好成绩的过程所练就的能力与品质,比如:坚持,忍耐,不怕苦,自律,自控等精神,才是管你一辈子越来越好的核心所在。

为什么这一代爸妈谈到鸡娃就立刻精神抖擞,因为大家都吃了没好好学习的苦,而这个苦,到30岁之后已经是痛彻心扉了。

而这一代家长,也越来越清楚的明白,你若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一辈子生活的苦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前几天,一个百万大V朋友跟我说: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一定要强健体魄,挑灯夜战,一路到名校!

我更想说: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从一年级开始我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