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杨艳萍 ‖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支离的记忆和脉络

杨艳萍

这条街,不起眼,与中国无数个边远小县城改造后的街道并无二致,还有着一个在百度上一搜索便会跳出成千上万个相同词条但内容不同的名字——民主路。街道狭窄,两边从原址上进行改建和重修的民房,冲破不了原有房基的限制,却又压不住主人向往高房大院的心意和日渐鼓起来的荷包,曾经门板挨门板、房顶连房顶的低矮老瓦房,一致被缺乏设计感的水泥楼房所替代,间或有精致一些的小洋房,也是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站在其中,并不敢过于骄傲和张扬。开善寺和姜家大院,分别在民主路的街尾和街首。
1

民主路尚未走到尽头,便遥见红色弯曲的围墙内四翼起翘的屋顶高耸出户,开善寺像是从天而降,落在了周遭与它格格不入的境地之中。参观的几十个人从并不算开阔的大门鱼贯而入。院子并不算大,仅有的一栋主殿敦厚严整,占去了院子一大半,让人一眼生畏。

穿越600多年时光的荥经县开善寺(李增勇 摄,作者供图)

虽然荥经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便置县,但在参观者眼里,它仍是一个西部边远小县城,在常规的思维中,小县城中的寺庙没理由让人期待会有怎样的不同寻常。

大殿进深三间,先进入主殿的人都仰头看天花板,走在后面的人,虽不明就里也都抬头望去,大殿雄阔,天花板高深,但仍可见其四方平整,中间部分被平分成九块正方形,其中三块还保留着圆形雕花图案,依稀有飞龙舞凤、七彩祥云,纹样繁复,雕刻精美。旁边有了解的人介绍,此为平棊,是起源于宋时天花板的一种做法,其中色泽金黄的部分用的是金箔装饰,足见精工巧制,奢华富丽。

对开善寺的好奇被平棊打开,虽然不是建筑方面的爱好者,但从审美和知识储备来讲,开善寺能提供的养料也是非常丰富的。仔细看来,构思奇巧的斗拱,像八朵花一样开在檐角,明明是承力的结构却生生呈现出艺术品的形象,一层一层的托木环环相扣,在连接中延伸,在延伸中连接,光是一个拱不知就要耗费能工巧匠们多少工夫,不得不让人赞叹设计的奇巧和工艺的繁复。

明代建筑尤其是寺庙,保存完整的并不多见,荥经县开善寺最难得的便是完整。

从一栋大殿的结构来说,开善寺是完整的。它完整地呈现了明代建筑的各个细节,与一行而来的民主路边的建筑泾渭分明,讲述着一个时代的工艺和文化基调。但是它穿行600多年的时空,经历过或战火,或天灾,或人祸,600年的兴衰荣辱,使得它也仅剩大殿残颓的雕梁画栋,以及门前冷落的香火,也因此它又是支离的。

早在春秋时期,荥经县严道镇便是古蜀国边境贸易大集市,是南丝绸之路重镇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两条走向世界的千年商道在此重叠交集,在国内实属罕见。开善寺的富丽雄阔、精工巧作,也正印证了彼时此地的富庶与繁华。

“开善”,由此开始行善,佛学博大,仍在安放着一方信众的心灵。

荥经县开善寺(作者 供图)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涵养这份文韵雅调,才能守住一个城市的灵魂,守住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精神。

2

“裕兴号”,起初并不叫“裕兴号”。

从“华兴号”改名为“裕兴号”,是姜家家道中落,跌于谷底,凤凰涅槃的一次全新开始。姜公兴在众多想法各异的家族青年中被选中而临危受命,接替年老体弱的姜志老太公,掌舵姜家这艘负重超标的大船继续前行,也正是他付出的辛劳,使得姜家“裕兴号”茶店再度走红,誉满康藏。姜家大院不仅成了“裕兴号”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又进一步扩大规模租下了近邻陈家大院,由此延伸,福荫一方。

在街头拐角处,黑漆漆的大门以及高悬于大门上的“裕兴茶店”金色大字非常醒目,从门口望进去,一重门连着一重门,一个天井接着一个天井。

姜家大院(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院子空荡,曾经的高门大户人丁兴旺,随时间推移已不复存在,现下住在这里的是第十五代传人姜世开。

和开善寺一样,姜家大院的初衷从建筑的细节上执着表达,大门上的对联“裕国原从商贾富,兴家唯望子孙贤”,富甲一方的商旅大户,其家族的兴盛必也是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对其严格的执行。清朝末年,当地官声颇佳的县官赐写的牌匾“裕国兴家”四个大字,遒劲有力,雄健流畅,昭示着主人并未停留于一个家庭的兴盛,而是将目光放于更高远的家国大义。

姜家大院当年的立身之本:家国忠义、友睦乡邻、善待茶工、扶贫济弱,既是姜家人不能改变的准则,也是姜家人作为一代乡绅贤人对一方文化发挥旗帜和引领的责任担当。“兴边茶和汉藏滋荥经润华夏雕梁画栋留青史,承庭训守纲常沐桑梓植梓楠玉树琼枝壮宏图。”这是姜氏后人、荥经民间学者吴阿宁为姜家大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很好地概括了姜家大院的从业宗旨和百年兴衰史。

姜家大院算得上是清朝建筑的豪宅模板,门、窗、屋脊、柱墩、抬墩和耍墩,有许多精细的楼雕与浮雕,其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吉庆祥瑞图案,反映了我国忠孝礼仪、福、禄、寿、喜等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三个天井,其平面布局和结构形式,也完全是典型的明清豪宅风格,所有居住在里边的人由一道大门进出,形成一个既封闭又独立的建筑群体。

姜家大院(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旧时的家族管理模式,一人辛劳所得,为家族几十号成员共同享用。一个家族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掌舵人的能力和付出。旧规旧制使得“裕兴号”背上沉重包袱,也激发不了家族内部发展生产的活力,“裕兴号”的跌宕自然成为必然。从大的历史环境来看,就算姜家人诚实重信,精心研制制茶工艺,创办的“仁真杜吉”品牌大受西藏同胞喜爱,但在历史大潮中,英国茶商引入印度茶,企图垄断康藏茶叶消费市场,以及姜家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裕兴号”没落了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艳萍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