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林把论文写在鄂州大地上

在病毒学研究领域,要说湖北省的杰出人物,孟小林教授算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作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博导,孟小林不但是一位卓尔不凡的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勇闯商海、有着爱农“情怀”的企业家。 
  2013年,孟小林教授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来到鄂州创办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毕生科研之积累投入到水产抗病、防病等生物制剂的研发和生产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研发成果代表了我国水产抗病毒药物产业化发展方向。 
  “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双脚要站到水里去捞鱼,才能找到更适合的研究课题。”从事科研事业39个春秋,孟小林有着深刻的体会,科研只有接地气,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机缘巧合,他发现鱼虾病毒病是渔民之殇 
  1980年,孟小林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系,自此以后就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工作,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两个方面: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 
  从早年研究生时师从刘年翠教授、高尚荫院士,再到副教授、教授、博导,孟小林从事相关科研工作39年,收获的不仅仅是职称和资历的提升,还收获了一项项科研成果,共申报和获得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主持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也是武汉大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主要参与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早在2000年之前,我是主攻昆虫病毒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而不是现在以鱼虾为主的病毒研究。”孟小林回忆道,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让他决定走上水产抗病毒研究之路。 
  孟小林有一位朋友,从事南美白对虾的养殖,2000年,因国内沿海地区爆发了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极大,造成白对虾大面积死亡,包括他朋友在内的很多渔民均遭受惨重损失。 
  沿海养虾的疫情触动了孟小林的神经,他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水产养殖中,一般每种鱼类每年都会有1到2种病毒病的发生,虾子甚至可能多达3至4种,一旦鱼虾的病毒病爆发,国内竟然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导致鱼虾大量死亡,甚至直接排塘。他觉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为社会解决难点、痛点问题责无旁贷。 
  “当时,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一种水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生产,相较于人类抗病毒药物或其他动物抗病毒药物,就其动物模型的建立、药理药效、试验示范、研究成本和应用周期的门槛相应要低些。”对病毒学研究有着长期积累的孟小林,自2000年开始,决定转战水产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扎根鄂州,企业从默默无闻做到行业领先 
  19年的孜孜不倦,孟小林在水产抗病、防病的研发上有了很大突破,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并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新颖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核心,解决了鱼虾的群体免疫问题。 
  2013年,为了让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孟小林计划创办公司,由于人缘相亲、地缘相近,他在鄂州成立了湖北肽洋红生物工程公司,并在蒲团乡承包500亩标准鱼池,作为水产抗病生物制剂的中试基地,创业的序幕由此拉开。 
  “对我而言,创业和搞学术相比,那真是艰难多了。”孟小林既是公司的科研领头人,又是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既要负责公司产品的推广,又要解决融资问题,还要管理公司的行政工作,光是中端技术转化到产业应用,就花了3年时间。 
  “那3年,可以用疲惫不堪来形容。”最初,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孟小林住在荒旷的宿舍里。夜晚,窗外寒风呼啸,睡到半夜感到毛骨悚然;周末,他经常独自一个人守在那里。临时食堂外面下雨、屋里漏雨,职工只好站着避雨吃饭。孟小林还曾体验过几天在外搭柴火灶吃饭的处境。这样的生活状态甚至连普通农民都不如,孟小林完全没有了温文尔雅的教授形象。 
  让孟小林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在鱼池边的观察和实践积累,他得到了难得的“临床经验”,也不断丰富了企业的产品类型。科研产品逐步涵盖调水改水、微生态制剂等50多种,并在国内外率先研发出系列水产抗病毒口服疫苗和广谱抗病毒、抗水产超级细菌蛋白的生物制剂,其中有的已立项并经省级中试鉴定:能有效预防水产病毒病,使鱼体产生主动免疫反应。这类研发成果一旦获得生产批件,将对我国水产病毒病的预防产生积极影响。 
  如今,孟小林的科研成果得到我市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认可,并得到市政府股权引导基金的大力扶持,已建成一个占地60亩的饲料添加剂企业,企业也搬进了1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和研发大楼;同时在磨刀矶拥有种苗繁育车间、小龙虾脱毒苗基地和南美白对虾高产示范基地。公司技术依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美国知名科学家团队,形成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生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成长,让“肽洋红”在业界的知名度大涨,孟小林透露:“现在主动与我们洽谈技术和产业合作的大型企业就有好几家,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技术优势。未来,我们有信心赶上国际标杆企业的水平。” 
   爱农情怀,他编著水产养殖之歌“百科全书” 
  “鱼病难防病毒病,疾病流行规律寻,谷雨白露病易发,水体消毒菌必清。鱼病病毒接疫苗,传统疫苗效价高,灭活疫苗更安全,减毒活苗防回变……” 
  打开孟小林的电脑,他为我们读了一段关于鱼病病毒接疫苗的“诗歌”,念完还不忘征求记者的意见,是否能理解。 
  这正是孟小林目前筹划的又一项“工程”,“我准备出一本《水产养殖之歌》,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帮助农民懂水产、会养殖,现在已经完成编校,不久就能出版了。”言语间,孟小林神采飞扬。 
  编撰这本书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在鄂州创业不久,孟小林就萌生了出书的想法,“在和当地渔民打交道时,我发现渔民在水产养殖方面用的还是口传心授那一套,对水产养殖技术的掌握非常不系统,那时候我就寻思着,要为渔民写一本易懂易记的水产养殖书籍,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吃亏。” 
  2014年以来,在与渔民接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孟小林就会赶紧记下来;晚上睡不着,就会把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写成诗歌,直至凌晨;春节要守着公司,不能回家,他就写诗来排解寂寞,久而久之,这套书的内容渐成规模。 
  这本书,共有310首,长短不一,内容涵盖水产养殖的趣味知识、水质调控养殖技术、鱼病防控、虫害(外来物)防控、对症下药、感悟与展望六个章节,囊括了水产养殖的方方面面,可谓算得上是一部水产养殖的“百科全书”。 
  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公司还面临各方面的问题,这对于一个老教授兼企业家来说,压力和挑战还是很大的,有很多朋友劝他不要再像年轻人那样拼了,该享享清福了……每当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孟小林总是微微一笑:“我办企业的初衷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对自己专业的一种爱好而已,要为渔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渔民太苦了,渔业不能进商保,一次鱼的疫病就可能让他们血本无归。如果我的知识和产品使渔民受到启发,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那就实现了我的初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