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从我面前消失!”高考生的哀求,给了母亲沉重一击

距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考生的心理压力在与日俱增。他们的家长也变得越来越敏感和不安,有些家长甚至表现得比孩子还着急,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孩子的备考负担。
家长们焦躁不安的情绪可以被理解,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克制。而部分家长似乎不太在乎,他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躁和紧张,他们不停地唠叨,也不断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更加努力,同时缓解自己的压力。
01
就读高三的秦同学,这几天心情很不好,而他内心的不愉快与陪读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秦同学的母亲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可是她重视的方式不太对,总想着如何让孩子有压力,因为在她看来,秦同学对学习一直不够专注、不够努力,必须给他压力,他才有动力。再加上她本人话比较多,导致秦同学对她越来越反感。
秦同学的家庭条件很普通,只有父亲一人有稳定工作,母亲偶尔打打零工,主要任务是负责他的生活。为了让他能安心学习,母亲在他就读的高中旁边租下了一间屋,陪他读书。秦同学了解母亲的性格,他清楚母亲把他视为“自己的一切”,但在母亲不停的施压和唠叨面前,他仍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前些天,他学习太疲劳,就听了会音乐,准备放松一下。没想到听了才一会儿,母亲就又跑了过来,问他学习任务是不是完成了,接着又建议他如果完成了学习任务,就可以把之前做的错题再看看,或多熟悉几个英语单词。
秦同学明白妈妈的意思,她就是希望自己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用上12分的力气应对高考,可那样会让他疯掉。于是他没等妈妈说完话就用半哀求半斥责的语气说:“求求你,从我面前消失,我快被你逼疯了!”母亲听到这话先是诧异,然后神情哀伤地离开了他的房间。高考生的哀求,给了这位母亲沉重一击!看到母亲落寞的背影,秦同学也痛苦万分。
02
不少高考生家庭都发生了与秦同学家庭类似的情况,在这些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他们相互理解对方的处境,却又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经常发生摩擦。
笔者认为,高考进入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家长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管束,既要避免触碰孩子内心的红线,引起孩子的不满,又要适当调整说话频率、提升交流效率。简单地说,就是尽量不讲让孩子生气的话,尽量少讲废话。
这个时候家长做出一些让步是必要的,它不是纵容,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施行的一种沟通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高考日益临近,高考生的负面情绪难免会有所增加,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段时间复习状态的不佳而自我否定;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两次模拟考成绩不理想而对考试产生恐惧和厌烦;他们的注意力可能会因为压力剧增而变得很难集中;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期熬夜而感到体力不支……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他们的备考,并让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
喜欢唠叨的家长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停止唠叨,肯定会让加剧孩子的负面情绪,大概率会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恶化。
其实不仅不能唠叨,也不能肆意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家长越是逼孩子,就越容易让他们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那么此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我想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家长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模拟考成绩不好,或精神状态不佳,就愁眉苦脸,并通过唠叨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受到父母这种情绪的影响,孩子极可能变得更加抑郁、苦闷和焦虑。而如果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的心态就会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或多或少会提升他们的高考备考效率。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和而安静的复习环境。有了家长保持好心情这个前提,就可以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一旦家庭环境变得温馨,孩子就有了平和、安静的复习环境。所以,即便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随意对父母发脾气,父母们也不要有过激的回应,毕竟双方发生剧烈的口角,一定会破坏好不容易创设的良好备考氛围。
第三,家长与孩子聊天别主动提及与高考有关的事,谈一些轻松的话题。高考前,家长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时间经常与孩子散散步、说说话,聊聊自己身边发生的、或新闻报道的有趣的事,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如果孩子愿意,父母也可以当一个倾听者,让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家长们要注意的就是,与孩子聊天不要主动提及高考,若孩子主动提及高考,家长也一定只能扮演正面的引导者的角色。
高考的成败,除了与孩子的努力有关,也与家长的后勤服务效率有关。所以,高考生家长不仅要勤快,更要懂得陪伴策略,这样至少不会“扯孩子的后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