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你被“催恋”了吗?
前几天,在某网络论坛里看到几个大学生聊自己被家人“催着谈恋爱”的事。
一
某大三学生的李某说自己最近都不怎么敢给妈妈打电话了,每次电话没聊两句,妈妈就问“可相中合适的了?”,如果自己说,“有喜欢的,还没定下来。”妈妈就急匆匆的让我把女孩的相片发给她看看,然后要帮我参谋参谋;如果说没合适的,妈妈就赶忙向我推荐她那几个好友家的女儿,说那个女孩“也是大学生哦,为人不错,很懂事!”李同学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会有分寸的,老人家就别操心了!
二
某上大二的女生,因“高五”考入大学的,现在二十出头,有一天妈妈说家里有喜事,“引诱”她回家,于是她趁着周末的时间匆匆赶回老家,刚到家没一会儿,妈妈就带着她去了一个饭馆,说要跟“朋友”吃饭,然后来了一男一女,感觉像是母子,四个人聊了几句话,妈妈和那位“朋友”就借口有事离开了,然后留下她和对面的男孩尴尬的坐在那里。后来他们两才知道,自己都是被妈妈“骗”过来的。回家后,妈妈不停的追问自己的态度,她倒是没理妈妈,丢下一句“此地不宜久留”就收拾收拾衣物赶回学校了。
看了这些个大学生的“遭遇”,感受到了妈妈们的手段和谋略。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被“催恋”的情况也不少。但根据观察,大学生的父母对孩子大学生活的看法通常会有三种
第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把理论知识学扎实了,然后考研、考博,出国留学最好,学到一身本领后找到一个“待遇丰厚”的工作,好好的享受生活!他们认为“大学恋爱”会让孩子分心,进而影响学习,导致学业荒废,所以他们一再给孩子灌输一个观念“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二种,能谈则谈,不能谈创造条件谈
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学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两个在大学相识的人组建成家庭,人生目标会更加一致,争端会少一点、幸福会多一些。若他们发现孩子不能很快的在校园里找到合适的对象,便开始帮忙物色对象,有时候,为了让孩子接受“恋爱”,“坑、蒙、拐、骗”啥招都会用上!
第三种,不提倡也不不反对
这些家长比较理性一些,支持孩子专注学业,但如果爱情来了,也不要拒绝,“随性、随缘”。但要有两个前提,一是恋爱不应对学习有负面影响,最好有正面促进作用,比如恋爱双方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为了能实现理想,在学业上双方相互督促、互相帮助;二是要有正确的“恋爱观”,不要轻易的说出“我爱你!”,因为这三个字不仅仅是自己情绪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担当”!
如今,大龄“单身狗”越来越多,笔者身边就有几个三十多的“未恋人士”,其中有个别人家都不敢回。但老一辈对婚姻非常看重,不少父母都跟孩子说“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所以他们看到子女迟迟不婚,心里肯定很不是滋味。只是“不婚”的原因太多,当子女看到父母“唉声叹气”的样子也挺无奈的。
催着子女赶紧恋爱反映出父母对孩子建立自己家庭的向往,“催恋”往往是“催婚”的前奏,如果被父母“催恋”成功,等待的将是一场更为猛烈的“催婚”。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