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会兰亭 | 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提名展——秦健

兰亭雅集

总   编:王木样

常务副总编:吴一桥  杨龙培  操应旺

邮箱投稿:ltyjiw@163.com

编辑热线:13587631000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丹题字

际会兰亭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名家提名展

序     言

昔日王羲之与众人聚集兰亭,为一个民俗节日,更为的是一场把酒言欢借诗交友的旷世盛宴。他们均为玄学名家却各具风采,这使得其不仅局限于一场书会,更是在此享节日之喜悦,言诗酒之雅兴,品山水之无穷,奏流水之华章,并以《兰亭集序》记之。但就其对后世影响,书法文化却更胜一筹,成为今天三月三风情的主题,兰亭也成为举世公认的书法圣地,这恐怕是当年王羲之他们所始料未及的。由此衍生出的“兰亭雅集”成为当代书坛精英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凝聚了迁客骚人、文人志士的情怀,更是人们记录情感的重要途径。
自此,雅集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融入书画诗集之中。在人类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汉字超越了工具性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中国文人的情趣与对美的不懈追求,则让中国文人的书案变成了艺术的孵化器。有趣的是,汉字的艺术化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书法是用毛笔在坦然接纳任何涂抹渲染的白纸上书写;篆刻是用利刃在宁碎不屈的石头上书写。笔毫可以力透纸背,钢刀也可以婀娜多姿,这一对姊妹艺术有着大体一样的基因,却燕瘦环肥,各有其不可替代的美,无法形容的美。但,只有中国人将这种努力变成了两门已然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艺术——书法与篆刻。
转入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雅集形式,从面对面到以网线相连,书法、篆刻作品从展厅搬上互联平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此雅集,澄怀观道,德艺双修,已成今日之大气象,尤可贵者,此雅集“际会兰亭”四十八位名家,均为历届全国书法展、兰亭展、西泠印社篆刻展等国展参展、获奖作者,个人风格明显,展示的是件件佳作,筛选的也是各路精英,体现的是一种兰亭雅集的境界和时代精神。初赏兰亭之际会也,细品又非限于兰亭也。正所谓:道者,进乎技矣。今之论书画者,多言“法”,法者,技也,然道也。技无穷,则道亦无穷也,此为书法篆刻家所追寻者。
当今之世,复兴文化,崇尚文心,弘扬传统,此为时代之大担当也。
是为序!

兰亭雅集网

二O二O年十二月三日

秦健艺术简历  
书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创作有感

秦   健,江苏常熟人,1978年出生,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硕士毕业,师从张锡庚、胡抗美、解小青。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常熟市书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传媒大学胡抗美博士研究生课题班成员,国学修养与书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2016年7月,“并非不惑--秦健书法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成功举办,河北美术出版社同步发行《并非不惑秦健书法作品集》。

作品获奖: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优秀奖
《书法》杂志2010年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十佳”
首届“中国书法院奖”三十强
江苏省第三届书法奖提名奖

作品入展: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一、二、三届草书展
全国第一、二届行书展
全国第一、三届册页展
全国第二届手卷展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展
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全国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书法展
全国首届“张芝奖”书法展
全国首届“瘗鹤铭奖”书法展
全国“乌海杯”书法展
全国“翁同龢”奖书法展
全国第三届“林散之”奖双年展
兰亭雅集

天行健

——我看秦健兄及其书法
首都师范大学  叶培贵
实话说,我对秦健兄并不十分熟悉。按规矩,有这个原因,我是不该写这篇文章的。但秦健兄却有让我突破规矩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一首诗。“一望平湖去,归舟隐暮烟。双双鸥鸟疾,斜落夕阳边。”两年前,他考到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是交上来的第一首习作。虽谈不上多么好,但显然知道怎么裁剪景物、组织意象以及遣词造句,令人一读而景致如在目前,颇得“诗中有画”之趣。这首诗,让我对他和他的故乡有了不错的印象。
第二个理由是一次展览——“束手有策”。这是常熟张兄锡庚先生罹病有年之后的展览。病前的张先生,是行草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因病而淡出书界,令人惋惜。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以巨大毅力克服千辛万苦,以“绑书”重新坚毅地站到书界中来。原本敏捷率性、意趣盎然的张氏行草,一变而成朴拙生辣、骨力洞达,而又仍然饶有其特有的文雅之致,并且不曾完全失去病前的技术优势。这是秦健兄是张先生的高足,受命督促我前去学习,我深深为张先生这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艺术决心、才华所震撼。秦健兄作为他的得意门生,因而引起我更多的关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个理由是一次交流。他曾在诗词课的课间,拿出一本册页给我看。他自己说,向往古代文人的任意挥洒。他试图以颜鲁公、米芾为基底,结合杨凝式和八大,努力地将书写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寻求自我超越的门径。这本册页,在圆浑劲健中透出的闲散逸致,一些流行的东西已经基本去除,字里行间既有鲁公的沉着洒落,也有南宫的跌宕纵横,还有八大的散淡自然以及杨凝式的空灵闲散。尤其可贵的是,在任情挥洒时,随时关注着过度流畅而可能导致油滑的弊处,始终有一种着力留驻的痕迹。显然,他对书写时极为短暂的这种运动和节奏非常珍惜。以这样的思路和技术能力,若再加精深,思接古人,或可望焉。我对他的期许,又增加了许多。
最后一个理由,是看了若干篇有关他的文章之后。《秦健:淡然处世,静心习书》中 “许多人常可怜我写字辛苦,其实一个喜欢书法的人并不为其苦,我似乎更有书法病,不写才痛苦,有时更有违约感……”的自述,相信会引发许多人的共鸣,我也一样。“坚持并不代表什么结果,坚持是一种过程,一种状态,耐得寂寞,固守墨池,需要坚持,需要恒心,更需要平常心。做任何事情,都应是如此。”令人想起锡庚先生“束手有策”的坚韧执着。《大道行思  取则行健》介绍了他领衔成立的常熟市流水琴川青年中心“公益与文化并行”的一系列事迹,以及“江苏省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命名单位”、“江苏省4A级社团”等荣誉,更令我对他刮目相看。
以上四个理由,当然不是全部,但已足够使我愿意提笔写一写秦健及其书法了。他成名已久,成绩也很突出:多次进入全国首届册页大展、全国二届青年书法大展、全国三届扇面书法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第一、第二、第三届草书展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大展,并获全国顺时针杯书法大奖赛三等奖、全国林散之奖书法大赛优秀奖、常熟首个政府奖黄公望奖,2006、2008、2010年连续入围中国书坛青年书法家百强榜,多次被评为常熟市文联先进工作者。在近年来书法人才呈现井喷的背景下,可算成功者之一了。他原本是一个小学教师,由于在书法的业绩而调到画院这样的专业单位,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足够心满意足了。但他不肯停下向前的步伐,为了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在老师的鼓励下决定走出常熟,到北京发展、求学。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对于艺术还是人生,都是一种新的挑战。自己何去何从?书法何去何从?他常常陷入思考。然后有一天告诉我说,他对于书法有五个想法:崇尚传统、自然书写、情感流露、不断归零、勇敢向前。看了他近期的作品,确实与这五点比较吻合,特别是不断归零,需要足够的学习勇气。走出常熟的秦健,眼界大开。他尝试着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创作,书风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小行草书笔精墨妙,淡雅闲适,巨幅大字才情激越,酣畅淋漓。经历了很多事情,尝尽了酸甜苦辣,才真正理解人生和艺术的意义。我想北漂的生活,对他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成全!果然,入学不久,秦健即在首届中国书法院奖中脱颖而出,并在第二届全国手卷展中获得最高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有着足够天资,又有名师引路,近年还在诗词学问上不断用功的秦健,在这样的大胸怀和大追求的陶融之下,艺业不断精进,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各种风格、理路、经历、学问等等,在秦健那里,仍处在化合的过程中,因而不免时时有冲突乃至尖锐的矛盾,如何寻求稳定的破茧成蝶之路,仍然有待探索。因此,现在的他,或许常常不免于痛苦,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
秦健书法作品
书家推介 / 精心打造 / 高清作品 / 创作有感

《醉翁亭记》104cm×90cm

《东坡题跋一则》28cm×25cm

《文待诏题跋两则》28cm×25cm

《离思四首》29cm×29cm

《咏夏两首》28cm×23cm

《黄公望题跋》28cm×18cm

《咏梅六首 》69cm×69cm

《游虞山》52cm×18cm

《录古诗数首》68cm×23cm

《桃花源记》109cm×39c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