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四十五】制香

制香、焚香由来已久。

香者,即香料或香的制成品,如香片、香饼、香包,柱香、线香、散香等。香在常温下和点燃时能散发出芳香物质。

香料分天然、人工合成两大类。天然香料是从动植物体中取得的,如沉香、麝香、檀香、丁香、灵猫香、龙涎香、雄黄、玫瑰、艾草、苏合油等传统工艺的香品,不仅是芳香之物,亦能益气养神。现代工艺制香,出于降低成本,美化香品外形,往往会使用包括化学合成香料在内的许多化学制剂。它所追求的是“香气养鼻”,两类香品的差异非常明显。

旧时的香铺或作坊多设在寺庙、集市附近。香客朝拜,必燃香示敬;民俗中,祭祀祖先也燃点香烛。现在,人们则认为香料具有驱除异味、清爽神智的功效。

香草的利用,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师的岐伯尝百草、制药典,成为中华医药学的鼻祖。岐伯将含有多种香味的中草药研成细末,装在丝织袋中,以驱蚊蝇、洁身香体。后怀香握兰,慢惜余薰,渐成时尚。香料自始便成为官家垄断的物品以及士大夫阶层、有钱阶层的消费品,成为高官显贵显示身份的物什。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环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陆游的这段描述,虽有夸张之嫌。但香气之浓郁、超异,非寻常百姓奢想。

宋时,皇家宗室的奢靡程度有时也会令皇帝本人惊讶不已。“宣政宫中,用龙涎沉脑屑和蜡为烛,两行列数百支,艳明而香溢。”(陆游《避暑漫抄》)。以香料显耀身份,标榜势力,挥霍的是民脂民膏。香料成为统治阶级的消费品、炫耀品、奢侈品,透露出来的是统治阶级'励精图治'精神的沦丧。

芳香四溢,香烟缕缕,为文人雅士们所共同向往。读书焚香,以求取静与诚,感受高洁清雅的品味; 在斗室中沉思默想,感悟人生,关怀社会。焚香取静,营造空灵安逸的氛围,以求得怡然、自持的感受。这样人为地营造一种宁静、幽雅的气氛,很适于参与者的心态与情趣,体现出人境合一之美。

诸多文人乐以“居士”自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易安居士李清照等等,常焚烧炷香,宁淡方寸,至诚取静。这种静与诚,与儒家所推崇的“诚心”相同,在焚香上达到一致,促进了香料在上阶层中的应用。

儒学中兴,敬奉佛道,烧香还愿,焚香念经。“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为佛经之要。随着佛道两教的发展,焚香礼拜更盛。宋代以后,推崇人文精神,崇尚礼性,进而借奇香异物,薰身薰心,充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香料作为特殊物品,它不仅在经济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而且在社会生活领域里产生了深刻影响。自从它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成了人们调解心理,慰藉心灵的辅物。

现今,亦仍有祭拜焚香活动。除了祭祀祖先,敬拜佛道而焚香外,有的是疗疾病、消溽暑、辟秽气焚香,还有就是夏季点燃加入化学药物或除虫菊等中草药而成的蚊香。

传统工艺的制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生慧。单一香料的香品,则难以具备此效,需多种香料配伍而成的“合香”,所以“合香”一直是传统制香的主流产品。

传统制香,首先综合考虑的是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按基本要求选择香料或药材,按比例进行配伍。只有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诸如传统的贡香、信香、疗病之香等,都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因此,传统方法制香,在配方上十分考究,而且对香料的炮制也非常严格。“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情味反失”,炮制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炮制香料的目的在于去除杂质,理其性能,消除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

制香流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修制、蒸、煮、炮、炒、炙、烘焙、研磨、成型等工序。

修制,即对香料进行摘、拣、揉、筛、晾,去除杂质,而后切割粉碎。蒸料是指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香料,蒸的火候、次数凭需要而定。此法可使香料由生变熟,也可分离香材,调理药性。煮料是用清水或加辅料(蜂蜜、梨汁、酒)浸煮,目的在于去其异味,增加粘性,有的香料则用炭水、酒或米泔水煮,待水尽黄气发出时再炮。炮料,是用武火急炒,或加蒲黄粉等拌炒,炮与炒是火候的区别,炮用武火,炒、炙用文火。炒料是指炒香料,火候上有的要炒得令其黄,有的要令其焦。像檀香的炒制,炒的方法是选好檀香料材,制成米粒大小,再用慢火炒,令烟出紫色,断腥气即可。

炙料是指用液体辅料拌香料再炒,使辅料渗入香料之中。烘焙是将炙后的香料放入陶制容器中,再进行焙烧,使香料彻底干燥后粉碎。研磨是将粉碎后的香料兑水研磨,再将浆液静置沉淀,使香料更加细腻。成型是指将研磨后的香料经过自然状态下的晾晒、沉淀,成糨糊状,放入密封的木桶内,盖上木盖往下压,木桶底儿有钻好的小孔,在压力作用下,圆条状的香坯就会不断地从小孔中挤出来,定型后进行晾晒;至于盘香、塔香、柱香的成型方法,则是以模具注压而成。

佛香的制作工艺是:先制香骨(亦有无骨佛香),香骨多用竹签,通常还把香骨染色。加工方法除研磨不兑水外,同前述一样,研磨的粉末中,再掺一定比例的木屑,以利于燃烧。香骨的三分之二,沾满含有胶质的榆树皮水后,往上淋香粉,如此反复数次,使香粉均匀地附在香骨上,上帘晾干即成。

目前销售的卫生香,其原料多是在榆树皮、木粉中,按比例添加香精、色素和粘合剂制造而成,它属于现代工艺的制香,香的品位和质量无法与传统制香相比。

古老的制香工艺逐步成熟完善,但部分工艺流程被现代技术所替代。冀东一带的传统制香,尤其是以动、植物香料为主料的“合香”,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不能忘记祖辈研发的手艺。

(0)

相关推荐

  • 是什么导致东西方香文化差异?

    中国和西方用香的最初起源都是原始的祭祀活动,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和古埃及开始使用香用于祭祀和其他盛典,他们认为焚香可以沟通天地,向神明带去自己的祈愿.从张骞"凿空"西域开 ...

  • ​高良姜在卤水之中的多种用途,使用恰当,助力卤水芳香

    ​高良姜在卤水之中的多种用途,使用恰当,助力卤水芳香  冰雪冬鸣88 2020-12-04美食达人 已关注 在常用的姜类香料之中,高良姜是时常会出现的角色,高良姜之所以会这么被使用者所青睐,一切都和 ...

  • 【盘点老行业之六十五】旧衣店

    旧衣店,也叫估衣铺.旧衣行,是过去卖旧衣服的店铺或寄售二手衣服的店铺.在旧社会,富裕的人家有穿剩下的或嫌过时了的衣服,都送到专门收售旧衣服的店铺,再由他们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买不起新衣服的人. 旧衣店 ...

  • 【盘点老行业之五十五】制作鞭炮

    鞭炮,又名爆竹,有的地方称为炮仗.中国人有个传统习俗,逢年过节都要燃放鞭炮,一方面显得喜庆,另一方面认为可以驱邪.人们除了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和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也要燃放爆竹以示庆 ...

  • 【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五】清粪工

    时传祥 清粪,也称"倒马桶".上世纪我们的居住环境中没有抽水马桶和化粪池等卫生设施,而人们都采用蹲马桶的方式拉屎撒尿,然后农民将自家的粪便挑到田间给庄稼施肥,而城镇居民家的粪便则由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九】装裱匠

    在民间诸多匠种中,装裱匠人是最具文化品位的匠种之一,其行业的发展始终与中国书画的发展有所关联. 根据史料记载,书画装裱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宋微宗曾设立画院,并将装裱家列入官职.明清五百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八】钉秤匠

    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如今,不管买卖什么,往电子秤上一放,四两半斤,分毫不差地呈现出来了,比老式的杆秤放便多了. 老秤属鲁班发明,秤砣为权,秤杆为衡: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六】剪纸匠

    剪纸匠在民间叫"铰花子",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人. 剪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与刻纸不同.刻纸则需要用垫板.刻刀.尖锥子.钉子等工具,先 ...

  • 【盘点老行业之四十四】纸扎匠

    民间纸扎,别称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扎彩,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大宗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 ...

  • 【盘点老行业之八十五】手工织毯

    中国地毯发源于西部今甘青地区,其成熟期大致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中国地毯是以纳贡形式出现在中原晋南地区的.此后,羌人部落经过主动与被动地迁徙等形式使得地毯得到了广泛地传播,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 元代 ...

  • 【盘点老行业之八十四】手工制瓷

    手工制瓷首推江西景德镇.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 2009年10月,"景德镇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