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1000家公立医院 ,覆盖40万名护士,护联网三年做到全国第一的秘诀是?
“美国的医护比为1:9,而中国为1:1。护士人力资源的极度短缺,导致市场总值3498亿美元的‘护士上门’产业,在中国尚处于沉睡状态。”张雪莉告诉动脉网。
在中国医疗行业,护士群体的职业发展,往往被人忽视。
高风险、超负荷、值夜班、待遇低,这些在护士们看来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伴随了她们中绝大部分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总有医院的护士,希望通过找关系、买人情,以求得转岗的机会,逃离临床。
在医院体系内,护士群体很难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上升路径。当不上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就几乎没有出路。对三四十岁的护士来说,转行几乎成为了必然。
这些有经验的护士离开医疗体系后,往往会从事一些跟专业完全不相关的职业。对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
近几年,政府也不断提高增量,护理职业院校连年扩招,却依然只能勉强让医护比达到1:1。高流失率,几乎成为了国内护士职业的一道缩影。
张雪莉,护联网创始人兼CEO,国内首支以护士关爱为宗旨的公益基金919护士关爱计划发起人之一。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中心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社长。
护联网创始人兼CEO 张雪莉
在培训中心做了3年法人,又到中国卫生人才杂志社做了3年社长。多年以来,张雪莉一直心系着护士群体的职业规划。
“这群头戴燕帽,身着洁白制服,为医生分忧解难,为病人嘘寒问暖的‘白衣天使’,理应拥有一个良性、宽广的职业前景。”
带着这样的决心,2013年7月份,张雪莉从单位辞职,开始了创业。
在卫计委的多年工作经历,让张雪莉敏锐地判断到,老年护理人才和紧缺康复性人才,一定会是新一轮的护理事业发展纲要的重点。要想重构护理行业,最终解决的仍然是健康服务业的专业度问题。
无论养老还是康复,目前最缺的便是专业的护理人才。给那些原本想要离开医疗体系的护士,提供职业发展,这是护联网的创立之本。
成立至今,短短三年时间,已经有超过1000家二甲以上医院,与护联网达成了合作。全国约200万城市护士中,护联网覆盖了40万,在同领域中,堪称国内最大。在这40多万护士里,不仅是注册用户,付费培训用户更是达到了10万人之多。
重构护士职业发展环境需从招聘切入
取得如此成绩,与护联网的三大服务有着很深的关联:护联测评、护联学院、护联招聘。
对张雪莉来说,三者中最难的,要数招聘环节。虽然心知肚明,但她却依然选择了从该环节入手。对护士来说,招聘的价值,仍然是最大的。
护士的招聘难在哪儿?需求方!第三方机构,如养老康复机构,它们寻找护理人员,最在意的是人力成本与技能的最优化,这就容易导致求职方的弱势,进而产生供需的不匹配。
“护联网在挑选合作伙伴的时候,存在一个筛选机制,并非所有机构都会合作,首先会确保护士的权益,否则流动率的问题,依旧难以控制。”张雪莉告诉动脉网。
尤其是最近比较火的众多“护士上门”平台,大多为单纯的中介平台,省略了很多的规范培训流程。
由于用人方的医疗和健康的知识专业度不高,因此无法对护士的真实水准做判断,不少平台都只需要一张护士从业资格证,过低的门槛,反而伤害了她们。
张雪莉认为:“一个专业的护士平台,就必须能准确判断对接的第三方机构岗位需求,形成一套标准考量护士胜任模型,否则最终会形成以价格高低为导向的恶性竞争。”
精准匹配需从培训到招聘
护联网要做招聘,必然要积累一定的数据模型,才能够进行人员的精准匹配。通过培训来解决,便是一种绝佳的方式。
在教育资源方面,护联网联合北医、爱思唯尔,包括医学教育网在内,合作开发培训课程。核心付费教程,护联网选择与行业专家合作,自己开发。
包括护理类、健康类专家在内,有着大约数百人的专家兼职团队,为护联网提供支持。从晋级类培训,规范化培训,以及职业转型辅导等,培训课程几乎可以涵盖护士们的整个职业生涯。
除了自己开发课程,护联网还拥有一套电子认证系统,护士们在经过培训后,会由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团队进行远程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护士才能申请该企业的招聘。这对第三方企业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人才技能的保障。
以家护云医的合作为例,护联网为它们提供两类兼职护士岗位:
高层护士岗位,这类护士通过打电话跟家庭对接,按照护联网培训流程,对家庭进行健康评估
初级护士,她们要想被录用,需要经过专业的操作培训,如服务用语、服务流程等
这样一来,家护云医便不用再去担心护士匹配的问题,只需要安安心心地把终端客户服务做好。
“滴滴出行用了极大的成本,才将出租车司机和用户连接在一起,而护联网已经有了专业、高匹配的护士资源,这对第三方企业来说,能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张雪莉说。
护士技能标签化
标签化,是护联网的又一项创新。
由于科室、工作时间、单项技能等等职责的细分,不同的护士,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以打针输液为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在打针之前,还会有一个护理诊断的环节。由于不同的病患,往往有着不同的并发症,因此护士在配药时,制剂也是不一样的。
以职称体系来说,初级护师和主管护师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急诊和ICU的护士,急诊的护士相对要全面一些,而ICU护士,则更擅长监测设备的使用和重病患者的体征观察。
和传统意义上的个人标签不同,很多网站的标签都很笼统,难以绘制一个人的精准画像。而护联网则通过测评、培训等专业评测体系,将护士技能进行分层,为每一位护士打上自己的个性化标签,这样便能最大限度保证供需的匹配度。
截至目前,护联网已经拥有100多个专业标签,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这项服务的企业。
张雪莉认为:“标签与需求的对应,需要专业的体系来支撑和分层,类似滴滴出行那种粗放式的运作模式,很容易导致医疗领域的供需不匹配,进而出现医患纠纷问题。护联网则是小步快跑,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精准定位,满足医患专业护理需求。”
投资方怎么看?
2016年7月,护联网顺利拿到了远毅资本和正保教育领投的千万级A轮融资。为何在这个时点重点关注护理行业,远毅资本合伙人高毅,对动脉网阐述了他们的选择和投资逻辑:
2016年上半年开始,远毅着手系统性梳理护理服务各细分领域的多种模式。远毅的判断是:中国护理服务行业将在2-3年内产生爆发式的需求增长,而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
爆发来源于三重因素:
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升级以及产业链变动。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临近,2015年中国60岁以上和8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分别达到2.12亿人和2339万人,2.12亿的老龄人口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2亿的国家,而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使得在人口结构的另一端妇幼领域的护理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其次是来源于消费升级的多层次护理需求。既包括居家护理的基本需求,也包括临终关怀等新型护理要求。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非公立医疗机构蓬勃兴起,民营医院、专科连锁诊所、妇幼中心,体检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养老、康复中心等机构的快速发展,对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就目前中国护士群体的技能结构看,在中端领域,广泛缺乏专注于某一专业技能的职业护师,例如,PICC护理,透析护理等。
而在底端,又缺少如美国护士助理这种,可以接受相对专业指导的基层护理人员。
在谈到为何会投资护联网,高毅告诉动脉网,远毅曾扫描过全行业近百家从业公司,包括陪诊陪护,居家护理,线上线下专业培训,护士考试,高端出国培训,护士应用工具等各种商业化尝试。
护理服务的需求一直是刚性存在,而目前商业化最大的瓶颈,是护士群体市场化后的精准供需匹配问题。对此,远毅与护联网团队在发展规划,价值观和执行力上,有着高度认同。
政策落地赶上好时机
做护士培训的很多,但像护联网这样把整个产业链构建起来的企业,却是绝无仅有。除了在医院工作之外,护士和医生一样,未来还将拥有很多的就业方向。如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都将成为护士职业转型的新选择。
去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能力基本能满足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其中重点提到了要发展慢病管理、老年护理这两大领域,此外,还提到了要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
护士平台难做,更多还是因为养老康复的领域面太广,需求太复杂,参与的各方,都尚处在摸索的过程中。政策落地,对张雪莉来说,无疑也印证了这条赛道的正确性。
除了与公立医院合作,护联网也一直积极与众多私立健康服务机构寻求合作,包括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和睦家、美中宜和,亿阳健康、爱康国宾、泰康之家、爱暮家、平安好医生等。
护联网利用独有的一套评测、培训、招聘体系,为这些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精准、优秀的护理人才。
“用护理的专业价值来赢得有温度的尊重,用职业发展的未来让护士的生活更美好,让社会大众享受到最专业的护理服务。”这句箴言,不仅是护联网创立的原点,也是张雪莉理想的起点。
数据备注:文章中数据获得均由采访对象提供或公开检索
文|郝雪阳
「推荐阅读」
蛋壳周报0416:国务院会议医联体试点放大招,卫计委要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