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任友群:以新技术开辟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子

编者按

教育领域已进入信息化2.0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环境与模式发生巨大变革,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请看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的采访。

2013年10月

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18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18年8月

教育部启动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

2019年3月

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2021年9月

教育部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

新技术不断发展,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拓展,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如何应对智能时代教育新变革被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

2018年8月,教育部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

今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大学等100个单位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记者:智能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创新教育手段、改变教学模式,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提升信息化素养。教育部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有哪些考虑?

任友群:人工智能是影响当前发展、引领未来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渗入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互联网、经济、医疗、交通、家居生活等。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强调,“培养适应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教师转变角色定位,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支持者”。

为此,教育部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基础上,针对新技术与教师工作的融合作出了新的部署,决定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除了提升广大教师技术素养之外,推动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助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记者:2018年8月,教育部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展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当时试点的主要安排是什么,进展如何?

任友群: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四助推”“四提升”来概括。

四助推,即人工智能助推教师管理优化、助推教师教育改革、助推教育教学创新、助推教育精准扶贫新路径

通过四助推达到四提升,即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扶贫实效

经过两年多努力,宁夏和北外的试点都取得了预期成效。

宁夏围绕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了“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在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打造人工智能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实现了教师智能研修全员覆盖,推动教师广泛应用智能助手,常态化开展了“双师课堂”,探索建立了教师大数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创设智能教育环境,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建设了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创新教师发展模式;开展了高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培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建设了教师大数据平台,支持教师管理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了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模式。

记者:今年9月,教育部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并在教师节公布了第二批单位。第二批与第一批相比较有哪些新部署?

任友群: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决定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以新技术开辟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三是坚持系统推进,试点工作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但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工作上,统筹设计、系统集成,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综合改革为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将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服务急需,本次试点工作结合教育部重点工作安排,大力推进教师应用智能助手,以人工智能助力教师减负;积极推进教师能力诊断测评系统开发与应用,支持教师精准培训;大力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点评能力,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大力推进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支持教师评价改革;大力推进人人协同、人机协同的“双师课堂”改革,缓解教师短缺难题。

记者:在第二批试点工作中,以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任友群:第二批试点将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教师教育改革、教师管理评价改革、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作为重点,针对地市区县、师范院校、非师范院校分别确定了不同的工作重点,以保证试点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

其中,地市和区县的重点工作有六项:

一是推动教师应用智能助手,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二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培养未来教师;三是开展教师智能研修,推进精准培训;四是提升教师智能素养,支持智能化教育探索;五是建设与应用教师大数据,支持教师管理评价改革;六是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师范院校的重点工作有四项:

一是创建智能教育环境,支持师范院校教学方式改革;二是建设教师智能教育体系,促进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三是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支持师范院校教师管理评价改革;四是服务地方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支持师范院校开发建设或引进教师智能研修平台。

非师范院校重点工作有四项:

一是智能教室建设,支持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创新;二是智能教育素养提升,培养高校教师应用新技术的意识与能力;三是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建设,促进高校教师发展;四是教师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支持高校教师管理评价改革。

记者: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参与单位更多,试点内容更加丰富,试点要求也更高,请问如何保障试点工作成效?

任友群:第二批试点单位更多、任务更重,需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教育部做好试点工作的统筹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对本省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负责同志亲自推进,整合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力量,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地市和区县要遴选一批基础好的区域或学校建立实验区或实验校,高校要遴选基础好的院系或部门建立实验基地,先行先试,对拿得准的就快速推开、全面覆盖,确保试点工作落点准、部署快、推进实、成效好。

三是要建立政企校企合作机制,注重引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或专业机构,参与技术创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资源建设等工作,确保技术先进性、引领性、适用性。

四是建立专家指导机制,通过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专家组,对各地试点工作进行跟踪指导与成效评估。各试点单位要引进高校科研团队或专家建立指导专家组,做好方案研制、试点推进、迭代升级的指导工作。

五是要强化经费保障,要落实专门经费用于试点工作,确保各试点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六是强化监管评估,各试点单位要建立可量化、可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教育部将采取专家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来源:中国教育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