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升庵祠及桂湖

在成都市北部的新都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园林,这就是被誉为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代表作之一的桂湖。


   桂湖始建于隋朝。当时为筑新都县城墙,在此地取土而形成湖池。因此地位于县署之南,且设有驿亭,故得名“南亭”。初唐时期,在卢照邻等文人仕官的经营之下,南亭逐渐发展成为一处隶属于驿站的衙署园林。明朝著名学者杨慎(号升庵)居于新都时,曾沿湖遍植桂树,“桂湖”由此得名。明末,桂湖建筑毁于战火,园林荒圯,清初废湖为田。嘉庆十七年(1812),新都知县杨道南重修桂湖。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张奉书博采各地园林之长,重开桂湖胜迹,并在湖上建升庵祠。1927年,桂湖辟为公园;1959年,建立杨升庵纪念馆。1996年11月,杨升庵祠及桂湖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升庵祠及桂湖,位于新都区桂湖中路109号,这里是桂湖北门,大门上悬挂着郭沫若题新都桂湖的一副对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


   入园,是我国城市里最大的一对连理紫藤。相传为杨升庵所植,距今已有500来年的历史。大的一株主干直径86厘米,小的一株32厘米。枝蔓在大门正上方相交缠,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绵延延伸91米,形成一座全国罕见的百米紫藤长廊,总覆盖面积420平方米。


   桂湖古藤条蔓纠结,盘桓缠绕,象征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娥缠绵悲壮的爱情。桂湖紫藤的主干直径和覆盖面积比苏州拙政园和江阴中山公园的紫藤大许多,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藤王”,成为桂湖八景之一。



   据了解,杨升庵祠及桂湖倚新都城墙内侧而建,总面积46,600平方米,其中水面16,000平方米,园内现有楼台亭阁等古迹20多处,基本保存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的建筑和布局。同时,全园也完整地保留了隋唐时期园林的山水格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连理古藤的东南方,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升庵祠。升庵祠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位于桂湖东岸,坐东向西,是桂湖的主体建筑。
   祠前有空圹地坪,左侧立着郭沫若手书的“桂湖”石碑。


   升庵祠以歇山两坡水的民居建筑形式作为祠宇主殿,并在两侧加建一组带翼的偏房,形成一座外观酷似庑殿式建筑的三合一建筑,这种建筑结构全国稀有。升庵祠内由升庵殿、会宗堂、澄心阁、藏舟山馆组成,祀杨升庵及其祖、父、叔像。
   升庵殿正中,塑有杨升庵像,塑像背面是他写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升庵像左右两侧,悬挂着他祖父杨春、父亲杨廷和及叔父的画像。
   祠内有《伟大哲人——杨升庵》陈列,以文字、图片、塑像等多种形式介,简要绍了杨升庵的一生和业绩。


   杨升庵名慎,字用修,号升庵,蜀郡新都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出生在北京孝顺胡同,父亲杨廷和当时任翰林院检讨,后来历官少师兼太子太师,正德、嘉靖两朝宰辅,声威显赫。身为相门公子的杨升庵,自幼聪明好学,五六岁时,母亲教他读唐诗,练楷书。十岁时,祖母病故,他随父亲回蜀奔丧。在新都老家,祖父杨春教读艰深的《易经》,他仅半个多月就能背诵。升庵十九岁应四川乡试考中举人,二十四岁应殿试,成为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步入仕途后,杨升庵官授翰林编修,为经筵讲官。下图是杨升庵画像。


   明嘉靖三年(1524),杨升庵因“议大礼”事件得罪皇帝,被充军云南。升庵在云南无法实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遂把仕途失意后的愤懑转化为动力,孜孜不倦地从事写作和研究,并深入边地,游历考察,讲学授徒。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滇士从者如云,使当时文化落后的云南学风大开。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昆明高峣(yáo)寓舍,享年72岁。升庵一生,博学多闻,著述达四百余种。《明史·杨慎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慎为第一”。这些著述除文学、史学、哲学外,还有天文、地理、医学、生物、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民俗等方面,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和多种学科的学者。这是杨升庵滇云讲学的情景。


   升庵祠后,原有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的观音阁,因阁内塑有创造中国文字的仓颉神像,故又称其为仓颉殿。其对面水阁,俗称地台子。现在,地台子已改为黄娥馆,仓颉殿则改为升庵书屋。


   杨升庵一生四娶,正德八年(1513)娶王氏,十三年,王氏病故于新都,没有留下子嗣。次年续娶黄娥,也未留下一男半女。求子心切的杨升庵在流放云南期间再娶周氏,生子同仁;后又娶曹氏,生子宁仁。其中,他与黄娥的爱情故事流传最广。


   黄娥,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人,父亲黄珂官至尚书。她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正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她却留居夫家新都县,夫妻二人两地分居长达30年之久。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夫妻二人常以诗词寄托相思,而黄娥以血和泪吟成的一首《寄外》诗,500年来一直传唱至今: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杨升庵客死云南后,黄峨悲伤万状,不惜以花甲之年徒步赴云南奔丧。走到泸州,遇上被运回的杨慎灵柩,她仿照南北朝才女刘令娴的《祭夫文》自作哀章,词语凄怆哀惋,闻者无不垂泪。
   黄娥馆内的黄娥与升庵祠的杨升庵,隔馆相望,象征他们一生分离却心心相印,天涯咫尺又咫尺天涯!


   黄娥馆背面入口,正中悬一匾,上书“才冠女班”,两旁是清人梁正麟撰写的一副对联:“盼不到迁客来归,白象金鸡相思万里;莫便伤才人命薄,红榴丹桂各有千秋。”


   连接升庵祠、黄娥馆、升庵书屋的走廊,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左领假山花木,右连湖边水阔,其建筑风格受江南园林影响,形成了桂湖东部与西部疏朗大气迥然不同的景观。这里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趣味无穷,为桂湖八景之一。


   升庵书屋左后方,是新都博物馆,再东面,是桂湖碑林。


   碑林是一座清代风格的四合院展览馆,陈列有宋代苏东坡和黄庭坚、元代王庭筠、明代文征明和杨升庵、清代刘石庵和何绍基以及近现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碑刻近百通,并有新都汉墓出图的石刻艺术珍品。


   桂湖内的建筑,除升庵祠等主体建筑带有展览陈列的功能外,其余大部分亭榭,都是休闲观光的建筑。这是因为桂湖不仅以桂花得名,还因园内的荷花而闻名,是全国五大桂花观赏地之一和全国八大荷花观赏地之一。


   荷花,别名莲,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水生花卉。她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迎骄阳不惧、出淤泥不染的气质,是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化身、吉祥的预兆、友谊的种子。



   桂湖有上千年栽种荷花的历史,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桂湖荷花的传统品种是桂湖红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花径32厘米,花色为薰紫色,花瓣16枚,能结实,是难得的花果兼收的塘栽优秀品种。1994年,桂湖开始引入荷花盆栽品种,现已达200种之多。


   今天的桂湖,满塘碧荷,摇曳多姿,无论站在哪里,放眼望去,都可看到荷叶田田。有道是,“十里荷花塘,好是采莲时”,据说,桂湖的荷塘月色,别有一番景致。荷塘月色,也就自然成为桂湖八景之一。



   为方便观赏荷花,荷塘沿岸建有各式亭台楼阁。升庵祠左后方的这座亭子,叫亭亭,是国内唯一的一座重檐草亭。因位于中国唯一的清代川派鹅卵石假山——翠屏山,故又称翠屏亭亭,这也是桂湖八景之一。


   这座小青瓦卷棚式木结构廊桥,建于道光十九年,形似古代官船,它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上称为舫居,其名曰“杭秋”。杭同航,渡也。杭秋,是说它好像一条船航行在秋日的桂湖,因桂湖之秋,莲子采罢,桂蕊飘香,乘舟游湖,饶有佳趣。



   这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因附近桂树繁茂,每到中秋,桂花怒放,馨香馥郁,故名香世界轩。


   隔湖与香世界轩正对的这座八角双亭,叫交加亭,因吻接处采取省柱法,两亭共用二柱,故名。交加亭一亭依岸,一亭跨水,一亭高一亭低,错落有致,浑然一体,不仅是桂湖最具特色的园林建筑之一,而且是全国唯一的非对称双亭。


   “夫唯大雅名千古,所谓伊人水一方”,当地人以双亭来比喻状元杨升庵和才女黄娥,歌颂他们真挚的爱情。此亭所在地,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时还是一座高台,道光末,废台建亭,俗称水心亭,原有匾曰“看花多上水心亭”。这里是桂湖观赏荷花的最佳胜地,是桂湖八景之一。


   交加亭西边的荷塘北岸,还有这座杨柳楼台。“十里荷花香世界,半城杨柳掩楼台。”因古人有折杨柳送别的习俗,为寄升庵、黄娥几经离别之意,这里名此楼为杨柳楼。该楼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重建于1981年,卷棚屋顶,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站在楼台之上凭栏远眺,但见“画舫远汀迷柳树,一池明月浸荷花”。


   杨柳楼斜对的,是濒水而建的临湖水阁小锦江,因仿成都锦江濯锦楼而建,故名。


   循梯而上,四周有回廊相通,并设有飞来椅供游人憩息和凭眺桂湖佳色,是赏景的极佳所在,也是桂湖八景之一。



   小锦江往西,桂湖之上,有一条横卧荷塘的柳堤,柳堤之上,建有这座沉霞榭。沉霞榭原名谢公祠,曾作黄娥祠。


   顺堤越过仿西湖断桥而建的饮翠桥,是一座四方形楼亭,它象一位巨人倚枕于翠荷碧波之上,故名枕碧亭。此亭初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重檐复宇,玲珑剔透,隐现于四时花木之间,故古人又以“花界玲珑”来赞美它。



   柳堤西面的湖西水中,还有一座湖心楼,该楼建于民国初年,1984年重建,为重檐卷棚顶仿清楼阁,楼后两翼各有一座方亭,四围碧波荡漾,在桂湖景物中别具一格。现楼下为文物书画陈列厅。



   湖心楼北岸,是一片桂园。自杨升庵沿湖栽种以来,桂花林、桂花树就成了桂湖的特色景观。桂花亭是桂花林里的主体建筑,亭匾为“丛桂留人”。据文献记载,桂花亭“系杨太史(杨升庵)桂林中亭也”。五百年兴废无常,现在的桂花亭是解放后新建的。秋天,丹桂、金桂、银桂次第开放,游人憩息亭上,每每沉醉在浓郁的馨芬之中,为桂湖八景之一。


   桂湖南岸和西岸,是一道高大雄伟、蜿蜓曲折的古城墙。新都古城墙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当时为土筑泥夯之土城墙。明朝正德六年(1512),杨升庵在北京考中状元,为四川明代唯一的状元,明蜀王及四川总督等赠送银两恭贺,亲友们建议在其家乡新都修一座华丽的状元牌坊。杨升庵祖父杨春、首辅大学士父亲杨廷和,表示要用贺银修筑县城城墙,以预防灾祸保护桑梓父老乡亲。时任新都县令张宽等遂派人烧制墙砖修筑城墙,在城外挖护城河。


   据介绍,新都古城墙高6米,长约5000米,四面设有城门,东为“瞻云门”,南为“响明门”,西为“挹锦门”,北为“辉光门”,同时增修月城一座。因杨升庵为当朝新科状元,特修成双层条石的城垛,所以新都城墙垛与其它不一样,是目前成都平原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城墙。


   新都古城墙桂湖段长约850米,自东向西有坠月楼、问津楼和观稼台。
   这是坠月楼,建于1912年,为歇山顶四方形小楼。它耸立城头,独树高标,与问津楼相呼应。每当月夜,登楼纵目,可见皓月东升西坠,故名坠月楼。又因它三面凌空,檐牙高啄,好像蜗牛伸出头和触角一样,也叫“蜗角”。


   这是问津楼,与杭秋正对,建于民国28年(1939)。问津,语出《论语·微子》:“使子路问津焉。”本义是询问渡口,这里引申为探求路径、寻幽访胜的意思。此楼建于古城墙上,下有桂湖门通往郊外,登楼俯览湖光,可感受“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的意境,为桂湖八景之一。


   建于1927年的观稼台,位于桂湖西南角,它高踞城隅,造型简朴,不加雕饰。过去,伫立台上,临风四望,可见一派美丽的农村田园风光。当时的县太爷,偶尔来此观看庄稼,以示关心农业,故名观稼台。现在,桂湖南面已建成桂湖森林广场,登台见到的已是一派崭新园林风景。


   这是古城墙西面的“挹锦门”,这里也是桂湖的西入口。门洞之内,是状元杨慎的全身雕塑和他背后苍劲潇洒的书屏《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挹锦门外,是宽阔的广场,与桂湖森林广场连成一体。桂湖森林广场是在桂湖公园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与桂湖仅有一座城墙相隔。森林广场保留了长达一千米的饮马河(即清源河)河道及其自然景色,把大片低洼地改造成人工湖,将凿湖之土垒成山丘,形成错落有致的岛屿和优美流畅的湖岸线。



   湖上的建筑,吸取国内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结构巧妙,工艺精美,楼、阁、亭、榭各式屋面全施以绿色琉璃瓦,平桥、拱桥、曲桥等各式桥梁多采用汉白玉或花岗石,显示了昔日宫廷园苑的豪华气派,既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富现代气息,成为新都人游览休憩的一处理想之地。



   漫步森林广场,除了观赏风景之外,还有两处值得拜谒。一处是王铭章墓园。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1938年3月,王铭章率部在山东滕县抗击日军,击退日军上百次冲锋,最后弹尽援绝,自身身中六弹,壮烈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至今还记得电影《血战台儿庄》中他殉国的悲壮场景。王铭章为国捐躯后,新都各界为其建立专祠,并竖骑姿铜像一座。


   另一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艾芜墓。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又名汤爱吾,笔名艾芜,新都清流镇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南行记》、《艾芜选集》等。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当代文坛泰斗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者,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


(0)

相关推荐

  • 四川园林(2)——桂湖

    桂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部的新都区内,是川西著名的隋唐园林遗迹. 桂湖因隋时在此地取土筑新都县城墙而形成湖池,因位于县署之南,且设有驿亭,故得名"南亭".初唐时期逐渐发展成为一处隶属 ...

  • 王长华:桂湖的自信

    2020年第121期||总第552期 艺海风│552期  桂湖公园一角 桂湖的自信 王长华 在中国词史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巅峰之作.那么,是否还另有词作,欲与苏公另比高呢?答 ...

  • 第四批国保--(11.古建筑)

    本篇目录: ************************************** 179 101.宁远文庙 清                           湖南省宁远县 180 102 ...

  • 秋天的谐趣园

    谐趣园是颐和园的园中园,用我这没文化的解释:就是和谐的有趣的地方!但坊间传说:谐趣园的特色有人概括为八趣,即时趣.水趣.桥趣.书趣.楼趣.画趣.廊趣.仿趣.时趣既一年四季不同景致不同兴趣. 水趣是山泉 ...

  •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桂花 

    桂花主要价值 膳食: 糯米桂花藕.桂花黄林酥.桂花糕.枸杞桂花茶.桂花紫薯糯米饭.桂花奶豆腐.桂花酒酿细圆子.烧桂花肠.桂花杏仁豆腐.桂花小豆粥 园林: 周<客座新闻>中记载:" ...

  • 名胜|四川·杨升庵祠及桂湖

    桂湖大门 一.杨升庵祠及桂湖简介 杨升庵祠及桂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始建于初唐,占地约48000平方米,结构简练,小巧玲珑,以湖为中心,桂花和荷花占极大的分量,亭台楼阁隐于四时花木中.隋代时名&q ...

  • 重庆梁平双桂湖

    简介- 收起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于2015年试点建设,2017年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并授牌,成为全区湿地生态休闲中心.梁平文化教育基地和城市生态旅游名片.北接双桂新城云复 ...

  • 对联赏读:桂湖 图云关

    今日赏读: 桂  湖               前  人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简注]桂湖:在四川新都.秦树蜀山:泛指陕西四川一带的大好河山.荷花:桂湖中遍植荷花 ...

  • 【西南作家•评论】张季次/ 桂湖莲荷文脉香——《阿来说植物 | 荷》浅评

    西南作家·评论 桂湖莲荷文脉香 --<阿来说植物 | 荷>浅评  张季次(四川成都) 近日,欣读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的散文<阿来说植物丨荷>,不禁为之叫 ...

  • 王长华||《桂湖的自信》之五:滇云讲学 文化播火

    2020年第126期||总第557期 艺海风│557期 遥岑楼书院 滇云讲学  文化播火 --<桂湖的自信>之五 王长华 升庵流放云南三十多年,因地方官员的庇护,得以自由行动,四处考察讲学 ...

  • 王长华||《桂湖的自信》之六:文学伉俪 才艺冠绝

    2020年第127期||总第558期 艺海风│558期 黄峨塑像 文学伉俪  才艺冠绝 --<桂湖的自信>之六 王长华 黄峨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李清照.朱淑真之后 ...

  • 王长华||《桂湖的自信》之七:皎然日月 名传后世

    2020年第128期||总第559期 艺海风│559期 杨慎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皎然日月  名传后世 --<桂湖的自信>之七 王长华 在长达三十五年的边陲谪戍生活中,杨 ...

  • 王长华||《桂湖的自信》之三:少年奇才 蟾宫折桂

    2020年第124期||总第555期 艺海风│555期 杨慎雕像 少年奇才  蟾宫折桂 --<桂湖的自信>之三 王长华 杨慎在少年之时,就能赋诗作文.提笔写诗作文,往往一挥而就.所作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