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三件事 留下一片情

陈万勤,淅川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驻大寨村第一书记。干过教师、新闻记者、政府秘书、扶贫干部等多个岗位,但最引以自豪的是曾经投身“南水北调大移民”和“脱贫攻坚大决战”两个国家行动。

2019年8月,我别离8个月身孕的妻子,到大寨村驻村扶贫。派驻期限两年,时间不长不短。我想,既然来了,就要发挥好第一书记作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尽心尽力为父老乡亲们办点儿实事,留下点儿念想。

厚坡镇大寨村(社区内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共1099户5451人,是淅川县第一人口大村。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我找到了工作方向:大寨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全村无林、无矿、无山、无水域,更无门面房,光伏分红和土地复垦收入难以持续,村干部垫资干工作长期未兑现,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大寨村产业结构单一,难以巩固脱贫成果并支撑乡村振兴。全村部分群众因遭受过产业失败,对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信心不足,习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微薄。大寨村村班子老龄化,四位同志面临退休,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同时,大寨村也有相对优势:该村是90年代初全县有组织外出务工第一村,目前全村外出务工劳力达1600余人,其中有100余人在企业任中层干部,有20余人在外创业成为老板。全村5000余人、6000多亩地,毗邻集镇,近一半人已入住大寨一期社区,居家劳力和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发展围镇经济。面对此局势,我想,在干好扶贫常规工作的同时,扬长避短,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力争补齐一到两个短板。

中共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深入大寨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结合村情实际,我与村“两委”商议,重点抓好三件事:第一,深入推进志智双扶,让全村117户468名贫困人口物质与精神双脱贫,为奋斗幸福生活培育可持续致富动力;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群众跟着龙头企业有活干有钱赚,为发展可持续产业培育稳固增收机制;第三,规范民主决策制度,让村里的大事、要事在阳光下运行,为振兴乡村留下一套群众面前有威信的好班子。随后,我向厚坡镇党委政府和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思路,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支持。

树信心,聚合力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从“志智双扶”、“两弘扬一争做”工作入手,回县扶贫办申请争取资金2万余元,做实同心超市、开办农民学校,保证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对低收入群众分类管理、帮扶。开展系列模范户评奖,挖掘一批身边典型。如身残志坚的赵文尤、不等不靠的周天青、从不言弃的周立群、好吃懒做的周某某等等,用群众教育群众。同时,开展系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荐头脑灵活的群众,免费参加林果管理、种植养殖、月嫂、护工、藤编、鞋面加工等技能培训班,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对有条件离家的群众,灵活组织对外输出,不能离家的群众,就近吸纳进车间或产业基地务工。持续从精神和技能两个层面,激发群众“折腾失败了,大不了还是个穷光蛋!”意识,帮助群众解放思想,建立自信心和归属感。

大寨村组织开展“志智双扶”活动

抓产业,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2020年初疫情值班期间,我与村“两委”干部结合大寨村实际,按照市、县党委政府“产业+就业”及“短、中、长三线产业结合”的战略方针,谋划了冷库、鞋厂和采摘园等项目。该消息扩散出去后,几位在外成功人士很感兴趣。经过对接,我们选定由返乡成功人士孙云仙来建冷库项目,主要考虑到她在东南沿海做“印度魔鬼椒”“香料”贸易30多年,资金雄厚、生意大、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具备“买世界卖全国,买全国卖世界”的能力。优先上好保险阀,依托2000吨冷库项目,借助孙云仙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灵敏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主推“保底分红”和“返租倒包”两种机制,让龙头企业担风险,让群众收益得实惠,带动群众灵活生产、就业。项目建成后,可吸纳200余人进车间务工,月工资3000元以上;可示范带动群众发展高值高效产业500余亩。

大寨村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返乡创业扶贫项目

我想这样的好事,群众肯定拍手欢迎。随后,选厂址、宣传群众、签定协议、争取政策支持等工作陆续铺开,可是在与群众签定土地租赁协议环节出了问题。有群众说,这是村干部来搜刮民众捞钱来了;有群众说,在家的老年人不懂得做不了主,签订的协议不算;有群众说,家族的长者被村干部收买了,替村干部说话;有群众说,孙云仙租地真实目的是想开发商品房……群众议论纷纷,对该项目持怀疑态度。舆情没有及时控制到位,不少群众受在外工作人员的蛊惑出现反复,整个小组有近半数群众心理上不接受该项目。当时,我出差在外检查扶贫工作,得知情况后,针对群众的顾虑,连夜写了一封公开信,阐述了建冷库项目的好处,把产业基地带起来后,土地效益增值了(种一亩高效产业的收入顶种两亩以上传统作物),收入结构变化了(可获得地租、工资、分红收入),工作性质改变了(原来一个人一条龙干,现在各司其职共同干),产业风险降低了(有了冷库农产品可长期保鲜、错峰销售),并就群众担心的环保、土地复耕等问题,要求村里和企业签订了协议,呼吁各界支持家乡发展。这封公开信发出后,讨论异常热烈,早些年对村干部和孙云仙有积怨的,都跳出来阻碍这个项目落地,特别有六个领头的群众向我发起了车轮战,劝我:“陈书记,你不要参与这事,你来镀镀金就走了,别影响你进步……”我想,这是我发起的扶贫招商项目,咋能遇到难处就退缩了呢?

调研“李宁牌”鞋业加工点迁扩建事宜

有次,晚饭前接到一个在外工作人员的电话,没想到他的担心比老百姓还多,担心产业失败,担心冷库电路着火烧毁附近地里的庄稼……一个电话接一个多小时,前后解答十来个问题,其他人晚饭结束喊我上车回还没挂断电话。他们提出的主要条件是将地租涨到1000元一亩,并根据地价上浮实施阶梯式分红,这在全县都找不来先例,孙云仙不同意。

面访贫困户核实惠民政策享受情况

针对群众提出的条件,我又召集村组干部和六组家族代表开了一道会,结果支持的家族代表都来了,不支持的一个都没来。我在会上做了两手安排,一边安排村组干部,对不支持的户再次走访做工作,家里人做不了主的,邀请其在外人员回来谈;一边我负责对接县国土局协调加快用地手续办理。两天后,只剩下六个领头的不同意,眼看反对的人越来越少,这六个人开始逐户鼓动签名按指印,40多人红堂堂的指印按在一张纸上,拿去贴在村部墙上,并在后面备注:“坚持土地不租不卖!”项目一启动,这六个人就开始上访、网上发帖子。对此,我们找跟对象户关系好的人,再次分头做工作。安排人先后去西安三趟,去郑州一趟。拜托在外老乡和镇领导帮助做工作。一番努力下来,最后只剩下一户不同意。经历这件事,自己对群众工作也有了全新认识,利害讲透、好话说尽,个别群众还会说“反正我不同意”。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期间结识了不少大户和在外成功人士,经常邀请我到家里喝茶、咨询国家政策,一起谋划创业项目。目前,高档次藤编车间和“李宁牌”鞋业加工两个项目共向上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已进入招投标程序;投资3000万元的“冷库+产业基地”项目,正在走用地审批程序;扬州赛诺斯达公司年产1000万件体育用品生产项目、西安客商年产20万袋香菇产业基地项目和南阳客商年出栏50万只青年鸡项目及本村养殖大户扩建500头肉牛养殖小区项目正在选址;四季观光采摘园项目正在编制发展规划。

强班子,带队伍

2020年8月,村班子四位老同志光荣退休,新班子上任。结合大寨村实际,吸取冷库征地的教训,我把重构村班子公信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首先,抓民主决策。凡是村里大事、要事和大额开支,坚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邀请“五老”人员、家族代表参与其中,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政策干工作,还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提升重大任务执行力。

其次,抓党员管理。对在家党员,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精神、政策,让党员干部先学一步、悟透工作,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确保贯彻落实无偏差。对外出党员,建立“大寨村党员先锋微信群”,加强沟通联络。同时,组建大寨村“人才库”和“项目库”,经常性发布国家支持政策、镇村重点项目等,推动“两库”对接,引导全村党员各尽所能关注支持老家发展,凝聚党员干部向心力。

其三,抓纪律作风。严格落实村干部值日制度、工作日禁酒制度。严明职责分工,重大任务全员参与,村“两委”主要干部带头转变作风、移风易俗,对不认真履职的干部及时谈话或调整,提升村班子号召力。目前,全村“马上办、讲实干、能担当”的作风日益浓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会倍加珍惜这个机会,继续拿出最佳状态,直面困难和问题。相信,在县、镇领导和大寨村干群的关心支持下,走好当下每一步,收获就在不远的前方。(本文根据陈万勤驻村日记整理)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南阳市作家协会理事,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约稿电话:1356924397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