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釉有多少门道?(超长完整版)

建盏斑纹有素淡雅致者,有奇异瑰丽者,不仅几何美、拟态美、抽象美、具象美兼具,亦有道法自然、阴阳虚实相生的道家理念在其中。

理解建盏釉色,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因其有迹可循,又羚羊挂角,本文以5000字详聊一番。

一、建盏的抽象几何之美

兔毫·线之美

兔毫斑纹的最大特点便是“呈线状”,由盏心放射出无数各种色彩的射线,用拟物的观点看,就像兔子的毫毛一样,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浪漫,兔毫在宋代诗文中出场率极高。
传到日本那边,他们就把兔毫叫成“禾目”,像稻穗之类,属于自行看物说话。虽然也是围绕着线状的比喻。
▼宋代人画的兔毫盏白描图,高度概括了兔毫的形象

▼各色射线组成的图例,与兔毫不谋而合,而区别在于建盏兔毫纹是自然形成的。

建盏兔毫纹因为自然形成,其粗细、疏密、弯直、长短并无定规,变化无穷,只要是线状斑纹,便可称兔毫。
总体而言,从口沿到盏心,从上而下,毫线多为由紧密至疏朗。
其形如兔毫,其色如金玉,宋徽宗所言“玉毫条达者为上”,大致如此。

▼宋代银兔毫盏残件,虽然上部分斑纹隐匿黑釉中,但是整体来看,由上至下斑纹由密至疏,还是罕见的银蓝毫,作为标本已足够珍贵,若为整器更是珍宝。虽然边界不是最为清晰,但银蓝毫本身很难烧得边界分明,此标本能烧到如此纤长的毫毛已属不易。

▼宋代兔毫三色标本,虽然残破很小,但是如此小的一片碎片中,银、褐各成气候,中有一道彩毫穿过,可见窑内的气氛变化多么剧烈。而宋代建窑百年烧制经历中,整只盏的纹理都一致、清晰的精品美品又是多么难得。

下图这只宋代银兔毫盏,银毫散发彩光,以无数根放射线的形式,从盏底向盏沿口沿散射,渐隐于盏口注水线处,兔毫的排布、形态、色泽、质感,都堪称上上之品。底部釉泪欲滴未滴,动静结合,完美诠释了线性律动之美

▼美国弗利尔艺廊收藏南宋兔毫束口盏

油滴·点之韵

建盏釉色的诞生过程,就像混沌宇宙,从无到有。窑温和还原气氛合适时,铁与其它物质开始进入剧烈变化,斑纹便开始形成,此过程无法在窑外人工干预。除了兔毫之外,还会形成其它多种釉色。油滴便是其中一种。

油滴顾名思义,是无数个点滴小斑形成的纹理,与兔毫的区别在于,兔毫是线,油滴是点,也是日本人自己看物说话的说法,中国古籍中称之为鹧鸪斑(鹧鸪斑和兔毫才有一脉相承的样子,不过现在油滴大家都习惯用了,也不必再摒弃)。

▲仿宋银油滴盏,裴春元作

油滴的滴,可以大可以小,可以圆可以椭圆,可以分布得密也可以疏,也可以有各种颜色,关键的分类依据是纹理以点状为主。

这些圆状小点相互依靠却不相融合,各自独立。

宋代建窑油滴盏极为罕见,如下图所示,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收藏的口径近20cm的大撇口银油滴盏,器型优雅秀美,油滴的颗粒也较大,油滴斑直径大者烧制难度更是地狱级别,此盏也是百世流芳的名品,被日方定为重要文化遗产级别。

▲南宋建窑撇口银油滴盏 ,等级:重要文化财(1955年认定)

油滴斑纹神、形皆在一念之间。由于卵状小点流动性强,烧制过程中受向下拉力所致,因而斑纹成下坠趋势,稍微用力便可能流为条状,则油滴形散,很容易“神形俱灭”,成品率低。

▼放大镜下裴春元的仿宋油滴盏

杂色·面之变

点线之外,自然还有面。很多朋友以为面=曜变,其实不然,曜变是点、线、面的结合,下节再叙。这里的面对应的是杂色釉,如柿红、茶叶末等,截取任何一个小残片皆可管中窥豹,是为面之变。

除线状的兔毫、点状的油滴等名贵釉色之外,建盏还有较为素和一体化的釉色。譬如柿红釉乌金釉茶叶末,可以是红、黑、绿等色面。

柿红釉色调温暖,像柿子成熟的颜色,寓意吉祥,颇受喜爱。
从宋代柿红釉盏来看,釉色流畅均匀,几乎没有其他颜色断面,盏心偶尔会呈现少许兔毫纹,总体而言是十分素简古朴的釉面。
新仿建盏建盏中,也有手艺人钟爱此色。

▼孙建兴柴烧柿红釉盏

乌金釉表面虽然是纯黑,其实细看能看出与它窑黑盏有本质不同。

建盏乌金釉黑的程度不仅纯正,还保持铁胎厚釉的建盏风格,且多数带有隐约的油滴或者兔毫。

其实乌金釉也是釉料上乘,气氛上佳的一个中间产物,若有机缘,可以很容易过渡到名贵釉色,可以说离油滴、兔毫、曜变都仅仅一线之隔。

建窑乌金釉不仅墨如黛玉,多数也玻化极佳,有如明镜,光可鉴人,有的纯黑如漆,有的墨深如海,广袤无垠。

▼乌金釉,又称黑釉盏,深邃的黑与良好的玻化,甚至能倒影出拍摄者的影子

交流购盏

微信ID:2970846335

茶叶末又被日本人诗意作“蓼冷汁”,茶叶末有多种颜色,以绿、褐为主,还有绿褐渐变者,在绿褐底色上常杂有冰裂纹与星星点点的粉末状结晶,故名茶叶末。

因素雅清淡,且全品难寻,也是收藏者颇为青睐的一款釉色。与乌金釉一样是气氛良好的产物。

茶叶末与其他釉色相比,釉面带有层层叠叠的开片,该开片结合冰裂纹和鱼鳞状纹,细腻温柔还带点丝丝清冷。

▼仿古手艺人吕竹兴手作的仿宋茶叶末盏,玻化完好,开片如冰

曜变·点线面综合之奇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国宝级建窑曜变盏,内盏壁局部

不同于上述斑纹,曜变集“点、线、面”等几何之美之大成,它不仅有圈状的斑核,斑核之间也有些许毫纹藕断丝连,还有数个斑纹随机形成一组,构成无序的小面。

其色彩更是变化多端,在不同角度的阳光下可呈现七彩。奇诡瑰丽,蔚为大观,如宇宙星河,令人陷入无限遐想。

▼藤田美术馆藏国宝建窑曜变盏外盏壁,三只曜变盏外盏壁的斑纹比内盏壁低调不少,亦证明同一只盏内外气氛细微差别,釉面便已不同。可见曜变盏生成的条件之苛刻,时机稍一错过,内盏壁都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二、建盏的具象之美

建盏釉色中的世界万物

抛开抽象角度,从具象来鉴赏建盏斑纹也别有一番趣味。这些斑纹看似无一物却蕴藏天地万物。故宋人发挥想象力给它们起名为兔毫纹、鹧鸪斑等。
是谓,盏无一物,而无尽藏也,万物之灵造万物至灵,为大自然灵性另一种呈现与表达。

兔毫

▲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兔毫,诚如其名,形状似兔子毫毛。而兔子对于现代人而言也和古代一样常见。

兔子毫毛柔软而蓬松,不同品种的兔子,兔毛颜色不同,长短粗细也不同。

恰好建盏自然形成的兔毫斑纹也形态多样。有之如细针密缕条达而纤柔,或如狂风骤雨,条长而粗劲;也有略微卷曲的形态。

▼北宋建窑银兔毫盏残件,兔毫斑纹率性多变,同一盏面内毫纹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弯有直,间距有疏有密,可见建盏在窑内经历了怎样的剧变。

兔毫纹不仅有形态的不同,还有色彩的不同。一般而言,同等形态分布与釉面玻化下,彩毫最稀有,银蓝毫、银毫亦为顶级釉色,褐毫则次之。

▼宋代褐兔毫盏,香港苏富比,2017年10月3日,约合人民币295万成交

▼南宋银兔毫盏,伦敦苏富比,2011年5月11日,约合人民币1175万成交
银毫银色要纯,须窑炉内还原气氛控制精准,顶级银毫还须边界清晰,条达流畅,难度更大大增加。兔毫釉是建窑建盏铁系分相-析晶釉的代表,宋代建盏标本虽以兔毫釉居多,但完整银毫器传世却很少。
兔毫作为宋人对建盏自然斑纹的拟物化描述,是精准而生动的,足以概括建盏中的线状斑纹。流传到日本被称为“禾目(稻穗)”就差了点意思。
鹧鸪斑  
建窑的点状斑纹产品在宋代多被称为鹧鸪斑盏,斑纹同样丰富多样,幻化星云、缀连珍珠,和兔毫盏一样常获宋代文人吟咏。

五代宋初名士陶穀,作有一本记录旅途奇闻异事的笔记《清异录》,书中记载:

“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年)亦作《和答梅子明王扬休点密云龙》诗曰:

“建安瓮(甕)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

▼四库丛书本黄庭坚《山谷外集》书影

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年)诗云:

“头纲别样建溪春,小璧苍龙浪得名。……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

▼四部丛刊本杨万里《诚斋集》书影

对古人而言,鹧鸪鸟是很容易见到的,而对于现在的城市居民,鹧鸪就比较少见了。
1、鹧鸪鸟究竟长什么样?
鹧鸪鸟(中华鹧鸪)常见于福建、浙江、广东及其它南部、西南地区,栖息地以低山丘陵地带的林地、灌木丛为主。
物种分类上,中华鹧鸪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鹧鸪属,拉丁文学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为中国“三有”保护鸟类。

▼中华鹧鸪雄鸟

▼中华鹧鸪雌鸟

图源网络

鹧鸪鸟体长约28-35cm。喉白,其余上下体大多黑色。上背具白色斑点,下背至尾上覆羽具白色横斑;肩和内侧翅覆羽栗色,初级飞羽、胸、腹和两胁均具白色斑点。野外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

鹧鸪的叫声也很特别,所谓“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宋代建窑大鹧鸪斑标本

▼宋代大撇口鹧鸪斑盏,美国弗利尔艺廊收藏

宋代自然烧成的建窑鹧鸪斑盏极为难得,故也有工匠用人工手法二次上釉,在黑底上手绘出白点。虽然烧制难度和自然釉不是一个量级,但上釉方式复杂,且需要控制底釉在高温下的流动变得斑点变形,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也有研究价值。

▼宋代鹧鸪盏残片,盏心有许多六边形斑点聚集,为人工所绘,区别于上图自然烧成的鹧鸪斑

交流购盏

微信ID:2970846335

宋时还有一类釉色名“金缕鹧鸪斑”,见黄庭坚《满庭芳》一词:

“纤纤捧,研膏(一作香泉)溅乳,金缕鹧鸪斑”。

目前通常认为是较为璀璨,金色宝光四溢的釉色。

鹧鸪斑是宋代文人对点状斑纹建盏的生动比喻,流传到日本,日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另称其为“油滴”,与“禾目”的鲜有人问津不同,油滴与鹧鸪斑一同成为如今建盏点状斑纹的通用名。

▼南宋建窑银油滴盏,国宝,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曜变

以“曜变”形容建盏斑纹的用法据考据来自日本,其斑纹名贵稀有,整器极少,残件标本亦极难寻见,对应宋代文献中哪种斑纹,尚须更多资料考证。有观点认为“毫变”、“异毫”有可能就是曜变。
从几何形状上概括,曜变斑是点、线、面的奇迹组合。从颜色上而言,曜变斑也名副其实,在光线下不同角度会变幻不同色彩,故而“曜变”一说,现也和油滴一同被国人接纳。
▼宋代建窑曜变盏,日本藤田美术馆藏,国宝

对于没见过实物的人而言,“曜变”之说还是略显抽象。如果在大自然中找一件具体的事物比喻,非宇宙星空莫属。

▼宋代建窑曜变盏,日本大德寺龙光院藏,国宝

曜变盏的斑纹可以是超新星爆炸后璀璨的星云,可以是晴朗天气夜空中闪烁星光的银河,时空的尽头与边界尽在于此。宋代建窑要烧出如此精彩的斑纹,难如登天,故存世整器、残件、标本极为罕有。

▼日藏三只国宝曜变建盏和杭州出土曜变残件

所以,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建盏自然析晶釉的魅力,跳脱“象与形”,建盏斑纹排布上的参差韵律,虚实相生也令人着迷。

建盏斑纹排布的格局之美

对称与不对称

对称美作为中式审美的一种,蕴含着和谐与稳定,被运用于建筑、书画、陶瓷等事物上,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内有道家“阴阳平和”的概念。

建盏作为自然釉为工艺主旨的瓷器,其对称为重力下的自然牵引。但从黑釉中析出斑纹的过程,则受到其它力量引爆,故而细节上又是别有天地。这样的无限细节,是人工二次上釉描绘的作品所不具备的。

▼现代彩毫作品局部与全景,作者陆金喜

而油滴盏也是如此,以盏心为轴,整体呈中心对称,观其细处,油滴斑点大小不一,大珠小珠落玉盘。

▼裴春元手作仿宋油滴盏,气韵接近国宝油滴盏,整体上中心对称,而油滴的大小则从盏心向盏沿有不同变化

而曜变盏的斑核则随机成组,属于不对称之美,而每组之间,又有微妙的相似关系,仿佛是窑炉对窑工开的一个惊天动地的玩笑。亦给后世留下高山仰止,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想象空间的灵魂神作。
老子说,“道法自然”,即自然而然,建盏的斑纹是顺应天命的结果,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极具浪漫,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而变化无常更为美丽。

▲斗转星移,不对称的浪漫演说「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曜变纪录片」

▼宋代建窑曜变盏,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国宝,斑核聚集成组,看似无序,却互有关联

疏与密

▲宋代褐兔毫盏,兔毫粗放,边界清晰,古韵隽永,此款毫纹间距从口沿到盏心,由密到疏,虽然釉色上无渐变,但毫纹的分布却带来了不同的韵律。

在诗词鉴赏中,意象密度大者为密,反之小者为疏,建盏也如此。
从建盏纹饰意像的疏密来看,“象”密者结构缜密,含蓄有致,而疏松则给人意境开阔豪迈之感,疏密有致者,灵活变通,颇具灵性。无论疏密,均各有拥趸。
无论是清古雅致、广阔浩瀚还是灵性有加,都是建盏的奇妙与瑰丽之处。

▼银鹧鸪斑细节,错落有致。

本文希望从不同角度,阐述建盏釉色的鉴赏思路,其实建盏之美本无定规,如有心仪之盏,饮不同的茶,远观或细看,使用不同的时间(养盏出彩),都会有新的感受。后续将继续详聊,欢迎转发关注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