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羸弱的根源在这里

据说(《国史大纲·第六篇》),宋王室有三个历世相传的家训,

一、收复燕云十六州,

二、不让军人执掌政权,

三、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武人一头,

公元936年,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三年后就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对宋朝至少意味着两件事:

1、内心永远有个统一的梦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的情结,自从始皇帝一统华夏,这个情结就再也挥之不去。

无论王室还是士人,都把一统天下作为己任,岂会允许燕云十六州划给异族?

从柴荣到赵匡胤,再到赵光义,都曾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无一例外的失败,

从此,“收复燕云十六州”不仅仅是宋王室的家训,更是华夏民族的祖训,一定要收回来!

2、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有着绝对的优势,而游牧民族的骑兵更是独步天下。

燕云十六州在,可以作为与游牧民族的一个战略缓冲区,燕云北部的长城和五关还能构成牢不可摧的人工防线,

燕云十六州不在,则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长驱直入,饮马黄河,直接对宋王朝的国都构成威胁,

靖康之难,就是金人直驱南下,攻入了北宋的首都,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或者只是防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宋王朝就不得不养兵,养重兵,

这就涉及到宋王室的第二个家训: 不让军人执掌政权,

宋的创始人赵匡胤,是亲身经历了五代十国乱世的,甚至他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也是军人拥立才做了皇帝,

正因如此,宋王室特别注意,绝对不让军人掌权。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开始,军人的权力就被剥夺,在整个宋王朝再也没有军人可以掌握政权。

既要养重兵,又不让军人掌权,这两件事结合起来会发生什么呢?

1、兵越来越多

仅以一图说明:

《国史大纲-钱穆》

2、钱越花越多,还没鸟用

太祖因怕兵卒骄惰,故定禁兵分番戍宋郡县。然三岁一迁,即无异出征。故虽在平时,而军费时时等于征讨。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人越来越多,战斗力却越来越低,

是不是形成一个死循环?

宋王室不能荡平北寇,那就必须花钱养着这些兵,但又不能让军人掌权,怎么办?

这就是宋王室的第三个家训: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武人一头,

有多优待呢?简单说,钱多、事少、恩荫,

钱多:宋朝当时有种说法,“恩逮于百官,惟恐不足;财取于万民,不留其余”,好家伙,把老百姓的财货都拿过来,给了百官,还担心不够!

事少:宋朝优礼士大夫,极少贬斥,诛戮更属绝无。

恩荫:荫子荫孙,乃至于荫其亲,荫大功亲,甚至荫及异姓亲,乃至门客。恩荫给子孙尚可理解,恩荫给门客,这是有多优待!

在宋朝,甚至有人说“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出强寇,凯歌劳旋,献捷太庙,其荣无以加。”,

一个人中状元,比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来的荣耀!

在这三个家训的作用下,冗兵、冗官成为宋之顽疾,必除之而后快!也正是这些负担,让宋对外不振,对内又终年闹穷,而且是越来越穷,穷不可支,

这可能就是宋朝羸弱的根源所在吧。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期待士人的觉醒,

在宋朝有两次著名的变法,即是士人觉醒的代表:

1、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我们下次再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