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噎膈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阴阳解析
补气运脾汤——阴阳解析
噎膈气虚阳微证候:
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白沫,面浮足肿,面色白,形寒气短,精神疲惫,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代表方剂:补气运脾汤加减
补气运脾汤:《统旨方》
人参二钱(6g),白术三钱(9g),橘红、茯苓各一钱半(4.5g),黄芪一钱(蜜炙) (3g),砂仁八分(2.4g),甘草四分(炙) (1.2g)。
水二钟,加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煎八分,空腹服。有痰,加半夏曲一钱。
解析:
阳性药:白术、橘红、黄芪、砂仁、生姜、大枣
平性药:人参、茯苓、甘草
阴性药:无
君药:黄芪、人参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化橘红:辛、苦,温。归脾、肺、胃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阳性药物多,没有阴性药物,以阳性药物为主,针对寒证;君药以补气固表为主,针对虚证;太阴病(里寒)。
方剂中,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橘红、砂仁,行气和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诸药合用以补气健脾为主,行气和胃为辅,兼顾调和营卫。适用于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