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本文著作权/解释权 属原创作者/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文末留言/添加微信,进一步沟通交流。
以下本文。
我1976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安排在建材厂财务科学徒,第一节课就是认识资产。我们厂最国宝级的固定资产是解放太原时缴获阎锡山部下的一辆美式汽车,还有厂房、马车和牲畜。当时的科目设置还没有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概念。我就问,师傅,你说固定资产就是固定不动,就像厂房,但汽车、马车和牲畜可是在公路上来来往往,应该是流动资产咋归到固定资产科目?师傅是半路出身,没有多少理论,没有回答。对面的女会计笑着说,“小孙你哪壶不开提哪壶”。1977年我调入木材加工厂(后来转产,改为钢窗厂)财务科,师傅就是财务科长,曾经是解放前大银行的会计,资历丰富。我又把问题搬出来问师傅。师傅说,“固定资产是相对流动资产而言的”,“你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的原值有没有变动?”“这就是固定资产。而流动资产,以木材为例,在生产过程中一次就改变了它的形状,其价值也一次转移到半成品或产成品中去了,你看材料账,木材还有吗?消耗了它还在吗?”师傅说,“这就是流动资产。”师傅又说,“固定与流动,不是看是不是物体移动,是看价值转移的形式,固定资产是分次按季或按按月转移(即计提折旧),而流动资产是一次转移。房屋建筑物是不可随意移动的固定资产,一旦移动会破坏它的根基,很可能会变为危房或危险建筑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改变它的形状情况下也可以使它移动,改变它的位置,但不会改变它固定资产的性质,仍然是固定资产。”师傅喝一口水,回答道,“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在性质是相同的,都是劳动手段,但低值易耗品价值低、容易损坏,特别是规格品种多,领用频繁,使用寿命都不足一年,如钳子、改锥、扳手,为了简化核算划入了流动资产管理。”那时我们会计用的是增减记账法,1978年刚刚获得“解放”的厦门大学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发表了《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引起了会计界的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著名会计学家杨纪婉、闫达伍、闫金锷等教授也纷纷发表文章支持为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主张取消增减记账法,恢复借贷记账。我就问师傅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师傅似乎忘记了当年被打成右派、被揪斗的情形,从借贷记账的起源、发展,讲到如何借贷记账如何传入我国;从潘序伦创立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和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讲到“民无信不立”的校训;从徐永祚讲到改良中式会计(收付记账法);从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到如何使用借贷记账法,说的津津有味。原来借贷记账法并不是从意大利佛罗伦萨传入我国,而是从日本传入我国,潘序伦、徐永祚和谢霖对中国现代会计的发展和会计教育贡献最大。借和贷是留日学生谢霖和孟森在东京出版的《银行簿记学》首次将Debitt 和Credit译为借和贷。借和贷是一对记账符号,记账的方向,既不是增和减,更没有阶级性,借贷记账法的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特点是借贷平衡,而增减记账法的口诀是“同类科目,有增有减,异类科目同增同减”,特点是差额平衡,教我如何使用借贷记账法。可以自豪的说,我是粉碎“四人帮”后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会借贷记账法的年青人。师傅对我的工作、学习特别关心、特别优待。我们之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徒关系,他就是我的师父,他实际也认领我这个徒弟,只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举行仪式。我也成长很快,师父退休后科长的位置就交给了我。1985年因竞争厂长失败,遭到打击报复,被迫离职下海创业,师父在笔记本上题了“会计学无师自通,关系学再教不会”十四个字。1989年因投资铸钢厂失败,欠了一大笔外债,师父鼓励我要坚强,在“逆境中生存”,多年来我走南闯北,教别人学会计从不收费。2003年,在打字复印部拆迁,我正式进入了太原新实务会计培训学校,担任教研部主任。远在深圳的师父告诉我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正好校长也想组建电教室,我自编会计电算化教材,至今为学校永久使用教材。
师父虽然已过世多年,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写下这篇短文,以此纪念我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