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价上千元的单位体检,居然只能查出一种癌?
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聊天时,偶尔提及“癌症早期检出可以根治”的话题,于是对方兴冲冲地说:
“我单位每年都会安排体检,一千多块的,应该能查出癌症吧。”
于是我就让对方把做过的体检项目发给我,看看到底靠谱不靠谱。
下面这张《健康体检价目参考》单来自一家还不错的医院的体检中心,看标价确实一千多块。
然而来来回回看了几遍后,我却发现,按这张表做体检,可能筛出的癌症,居然只有一种……
大家也可以一起来猜猜,具体是哪一种?猜对了的朋友,记得在留言区“炫耀”一下哦。(答案在下文中)
作者:啊不
这个体检项目的基本构成,主要分为三类,临床综合体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绝大多数的单位体检中,综合体检、实验室常规检查的这些基础项目是都有的。虽然各自都有各自的作用,不过对癌症筛查来说,却不足以查出早期癌症。
听到我的结论后,朋友很疑惑,这么多体检项目里,难道就没有筛查癌症的吗?
“在检查项目里,不是有AFP、CEA和CA199这三项肿瘤标志物吗?这是查癌症的吧?”朋友问。
确实,看名字肿瘤标志物似乎和癌症关系很密切,不过遗憾的是,单独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癌症早期筛查来说意义不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虽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的异常,但很多时候,肿瘤标志物的异常,不能直接关联到患癌与否。
比如说有的晚期癌症患者,疾病进展到很严重的状况,全身到处都是转移病灶,他的肿瘤标志物指标依然可能处于正常范围。
来源:pixabay
此外,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也很有限。据人民健康网介绍,被誉为“肝癌报警器”的甲胎蛋白AFP,诊断阳性率为60%-70%;胃癌肿瘤标志物CA72-4,敏感性为28%-80%;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NSE,诊断阳性率为91%;卵巢上皮癌的肿瘤标志物CA125,敏感性约70%;乳腺癌肿瘤标志物CA15-3,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约为60%。
总之,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来筛查早期癌症,不靠谱。
“那么影像检查里的腹部超声、胸片也没用吗?”朋友不甘心地问道。
“胸片确实不好使,不过腹部超声是有用的。”我回答。
胸片就是X光片,在大多数单位体检里都有这个项目。不过,这项长期以来被当做肺癌早筛的项目,基本没用。
癌症的早期筛查,关键在一个“早”字。这意味着肿瘤的个头必然很小。而用X光片查肺癌,就类似用一张大网眼的渔网去捕鱼,能捞上来的都是大鱼(大个肿瘤),即便查出,往往都已经是无法手术根治的晚期肺癌了。
来源:pixabay
“那怎么做才能不出现漏网之鱼呢?”
“很简单,缩小渔网的网眼。”
在早期肺癌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就是网眼缩小后的渔网,可以筛查毫米级的微小病灶。之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或随访、或切除,实现早诊早治。
再看腹部超声,这项检查对肝、胆囊、胆管、脾、胰、肾等脏器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有无占位等方面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筛查恶性肿瘤有作用。但单纯的腹部超声,会因为扫查存在盲区、受检者腹胀、腹部气体等问题受到干扰,单独用来筛查癌症并不十分靠谱。
不过若将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与腹部超声结合起来,就成了肝癌较为可靠的筛查方式了。所以说,肝癌就是我这位朋友接受的体检项目中,真正可能筛出来的癌症了。
据中华肿瘤杂志《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介绍,我国癌症年发病人数约为392.9万人,年死亡人数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癌症,约合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
不仅如此,近10多年来,癌症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我们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癌症已经从曾经只存在于韩剧或坊间的传闻中,悄然走近了许许多多的家庭。
对抗癌症的战争已经开始,而战场之上,这种标价上千元却只能查出一种癌症的体检套餐,无疑是纸糊的防弹衣……
下面是各种常见癌症的靠谱初筛方式,供大家参考。
肺癌筛查:建议使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筛查:建议使用钼靶检查+乳腺超声检查
肝癌筛查:建议使用甲胎蛋白AFP检测+腹部超声检查
食管癌和胃癌筛查:建议使用胃镜(可无痛)
结直肠癌筛查:建议使用肠镜(可无痛)
前列腺癌筛查:建议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甲状腺癌筛查:建议使用甲状腺超声检查
宫颈癌筛查:建议使用HPV检测+宫颈细胞诊+妇科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