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匆匆离世,我们也只不过是生命的过客!
1
昨天让人惊愕的消息是“谢大脚”意外离世。
我更喜欢用戏中人的名字来称呼她,因为你很难说,她的人生是在戏里还是在戏外。
每当有人意外离世的时候,人们都有感慨,这活着还有啥意思?人,说没就没了。
2005年8月,高秀敏突发心脏病离世,当时只有46岁。
这两位女演员,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快乐,我们现在看高秀敏的小品,也没感觉她早已离开了我们。也许,N年之后,再看“谢大脚”的作品也是这样的感觉,还是一个鲜活的东北农村妇女泼辣、热情、善良、积极向上的形象。
我奶奶活着的时候,总自言自语:人活着有啥意思呢?吃啊!喝啊!穿啊!戴啊!争啊!比啊!一死了,啥也带不走。
我奶奶是上世纪80年代去世的,当时我才十几岁,她岁数也不大,才59。
现在我妈70多了,快80了,她也会时不时地说,活着有啥意思。
她与我奶奶不同,我奶奶还没有看到改革开放的新生活就过世了,在她眼里能吃饱、吃好都是奢望。我妈不同,已经走到了互联网时代,能和我们微信视频,今年还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但她也会问:活着啥意思?
原来总觉得这都是老太太瞎叨叨,活着多有意思啊!吃喝玩乐、声色犬马,那怕是偷盗抢劫都充满了惊奇和刺激。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突然发现,这并不是一句无聊的唠叨,“活着啥意思”是一个哲学问题。
鲁迅的《野草集》里有一篇用诗体写成的小剧本叫《过客》。
剧中三个人物,一位七十的老者,一个约十岁的小女孩,还有一位流浪的乞讨者,也就是过客。
这位过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他还一直这么向前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西方人认为苏格拉底提出的终极哲学问题。
可鲁迅说,我们都不知道,好像也不必知道。
不知道才使人生更有悲剧色彩。因为谁都知道,人生的任何喜剧都会提前谢幕,最终还是以悲剧结尾。
而人生的更大悲剧是,作为一个个体,无法掌握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而是被动地、像就是被随机抛到这个世界上一样,张三成了张三,李四成了李四。有的狗尿苔长到了墙根儿下,成了真的狗尿苔;有的长到了金銮殿上,成了万人跪拜的万岁。有人生下来就拥有一切,而有人生下来就要面对死亡的磨难,这和你自己都毫无关系。而我们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还能走多远,前面到底是什么?
2
在《过客》里。
老者说,往前走是坟;
小女孩说,不,不,不,往前走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
过客说,不错,是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但是,那是坟。
但是还是要往前走,包括放下困扰你的各种情感,向着坟走去。知死而后勇,向死而生,做一个生命的过客,就是鲁迅认为的人生意思。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经历过,我努力过,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值了。
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也是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拉美兄弟们好像进入了一个近亲结婚生长猪尾巴孩儿的困局,最终覆灭。无论怎么努力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家族也没有走出马孔多,他们被海阻拦。这部伟大的长篇巨著给了一个宿命的结局,因为宿命是万能的答案。
而鲁迅没这样写,只有2000多字的《过客》里没有宿命,而是执着,是当过一个过客的执着。人生是过客人生,但要往前走,走向那座坟的过程中才可能有意义。
最后老者对小女孩说,孩子,扶我进去罢。你看,太阳早已下去了。
过客说,多谢你们了,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
谁都知道前面是坟,但我们还是要走,走过了才有意义。意义是走,而不是坟,或者也不是坟上的花。
鲁迅的人生观就是做一个积极的过客,并把真相告诉大家,前面是有野百合,野蔷薇,但那是坟。
鲁迅要说的是,你要知道真相,前面就是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结局。在清醒地认识了现实之后,才能有积极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鲁迅在这里不但做了人生相同终点的揭示,还做了一个更积极的身份认定——我们都是过客。我们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也可以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这一路到死的过程中才是意义之所在,或者说你才能寻找或制造意义,而不是最终的结局。
3
鲁迅非常反对的一种心态是看客心态。
看客与过客不同,看客永远置身事外,看到别人的幸福嫉妒,看到别人的不幸侥幸,看到别人死了以为自己永远不死。或者是能在别人的不幸或死亡中寻求点乐趣或所得,《祝福》、《药》都是中国人看客心理的写照,鲁迅用看客心理、围观心态刻画了中国人的群像。
过客心态则不同,我匆匆而过,大家也一样,我们都是亲历者,没人旁观、没人围观。每个人都寻找着自己的意义,而与此同时,我们又都知道我们都会有一样的悲剧结局。
活着本身没有意义,意义在活着的过程里。
意义不在于你活着时我多荣光,而是死后是否还有人记得你。当然,这并不是鲁迅的观点,是传统中国人的观点。
中国人的这种“死后名”价值观,一直激励着一代一代中国人无论遇到多少荆棘和坎坷都毫不犹豫靠着善良的一边前行,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面对种种恶行,鲁迅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过客。
可鲁迅死了吗?
好像没有。每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仿佛还能闻到他手里的烟味,听到他咳嗽后的喘息。
特别这几年,好像鲁迅又活生生地站在了我们的身边,注目我们前行。
鲁迅在《影的告别》里说我只是影子,“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就是黑暗想让我消失,而当光明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也会消失。
当你还能看到鲁迅的时候,也许真正的光明还没到来。
记住一个人很难,我奶奶过世三十多年了,她给留下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在我不时地强迫中,她的那张永远没有笑容的脸我还记得,她还不时地出现在我的文字之中。
可是我们发现,高秀敏离世16年了,我们还能依然清晰地记着她,因这她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有可能比亲人还多。
当年高秀敏的离世,让我们觉得惋惜,现在“谢大脚”意外过世更让人痛心。但这并不影响她们在我们心里的印象,因为她们的本真出演,让全国人看到了东北农村妇女的热情、纯朴、善良、风趣,还有一点小自私。
关键是她们都给我们留下了快乐,并且这份快乐还受到了近些年主流社会的歧视,但我们依然觉得他们亲切。这就是他们人生的意义,他们用自己表演的快乐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中的放松。
这样的人,在你生命中有几个呢?好像很多时候亲人反而是一种压力,并没有我们面对他们时那么轻松。
也许有些人可以富可敌国,也人可以权倾四海,但他去世之后,甚至是他去世之前,也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
愿大脚登月成仙,使我们在仰望明月的时候,少几分寒意,多几分温情。
鲁迅的《野草集》并不是讲革命的,这些年一直被一些文人曲解,那是一书讲人生哲学的书。对于人生的意义,《野草集》里还有一篇《死火》讲得更明白。火在冰里要被冻死了,冻死是死,可你救活它,它的结果是燃尽。你的人生怎么选择?是等着冻死,还是选择燃尽,结果都是一样的,但因为过程不一样,意义也不一样。
好,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儿,以后再和大家细聊鲁迅的《野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