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三辩
“名言”三辩
据说,俗人嘴里吐出的是“俗言”,名人嘴里吐出的是“名言”。
果否似此,吾心甚疑!
日前,厦门大学某著名教授煞有介事地对几位文学青年耳提面命:“你们写出的作品,要么‘永久流传’,要么‘轰动社会’,那种‘自说自话’的所谓创作,大可不必再搞了。”此言一出,如同一盆凉水,浇灭了不知多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奋力前行者的激情!
教授先生的这段“名言”貌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先辩这“永久流传”。鲁迅先生在他的《文学和出汗》一文中曾写道:“‘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学,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 写“香汗”还是写“臭汗”,关乎创作者之立场,是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然大教授在那段对文学青年的训导中却只字未提!“立场问题”在大教授胸中的分量,便可想而知了!
进而论之,能否“永久流传”,是需“时间老人”来回答的,岂可即时定论?我想,屈原作《离骚》,李密写《陈情表》之时,未必就想到了他们此作会永久流传;同样,王勃作《滕王阁序》,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之时,也未必就想到了他们的作品会千古传诵。是时间及大众对此作出了最公正的选择。也许教授先生会反驳:“以上这些作品,就是‘永久流传’的标杆呀!”那么我要问,可写出此等佳作的,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尊敬的教授先生,要不,您写一篇出来我们看看!须知,文艺是一座百花园,既有夺人眼目的‘艳牡丹’,也有怯于见人的‘含羞草’,万紫千红才是春呢!若都像您一样,一开始就对文学青年抬出那么高的标杆,那谁还敢提笔创作呢?!
再辩这“轰动社会”。尊敬的教授先生,您可知要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那是有条件的!于今看来,要么名人政要,要么明星大腕,他们的言行才可能轰动社会。您要求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用他们的作品去轰动社会,有那可能吗?您是大名鼎鼎的教授,您的这段“名言”是否“轰动了社会”,尚且不知,更何况那些无名小卒呢?!当然,也有无名小卒凭作品轰动社会的,那可是凤毛鳞角,寥寥无几的了!
最后来辩“自说自话”。我不大明白教授先生所谓的“自说自话”是何标准?莫非那些口语入词、清新活泼、通俗易懂的语句,在教授先生看来,通统都是“自说自话”?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创作者难能可贵的优点。那些喜好堆砌词藻、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者,的确不足为范!其实,无论何种文体,无论口头书面,表情达意是基本要求,并非都要文绉绉的。再者,无论高水平的创作,还是低质量的作品,应该都是“自说自话”。若“自说‘他’话”,岂不是抄袭了么?依教授所言,哪样的创作是“自说自话”,哪样的创作才不叫“自说自话”,让人着实难以分辨!我想,我的这篇文章在尊教授眼里,无疑是属“自说自话”了,那么,我要说:现如今写文章或搞文学创作的人,“自说自话”者大有人在,如何才能达到您所要求的“不自说自话”的程度,我们不得而知!
冒犯了,大教授!我读您的那段“名言”后,着实如刺在喉,不吐不快!
20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