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认康熙青花很关键
据史料记载,景德镇瓷业生产早自南宋末期开始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制作瓷胎。其一可以降低胎体厚度;其二可以生产更大件的瓷器;其三则降低了烧造时的变形率,即使瘦高器型也不容易在高温中倾倒,使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造型呈现出挺拔硬朗得特征;其四提高胎体密度,使得康熙时期瓷器具有与同大小厚度器相比物手感更为沉重的特点。随着高岭土资源的日渐枯竭,到乾隆末期,为了保证官窑瓷器的生产,政 府将高岭土垄断仅供官窑生产使用,景德镇民窑瓷业开始转而使用产自星子等地产高岭土,这些产地的高岭土不仅氧化铝含量明显低于高岭产高岭土而且开采运输成本高,景德镇民窑窑户为控制制瓷成本必然会降低瓷胎配方中高岭土的配比,因此光绪民窑仿康熙青花瓷器较之康熙本朝民窑青花瓷器,胎质明显粗松而胎体厚却手感较轻。
康朝晚期,青花款识就变得多样起来。除了本朝年款者,还要有干支纪年款,吉语款以及大量的堂名、斋名款等等都出现在了器物的底部。著 名的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图形花押者也可见到。
康熙瓷器的制胎方法导致器物的底部会有明显得旋痕纹,器底不见旋痕,光洁无瑕不见黑点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另外康熙早期的瓷胎釉间可见火石红。
很多人认为青花瓷出自于景德镇,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史书记载,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河南巩县畜,其后于元代成熟,青花技艺也流行于景德镇,明清时期得到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发展倒是后来者居上了。
在多年收藏瓷器的认识中,感到康熙民窑青花有下面几个特点: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用料是两种:一种是珠明料,一种是浙料。珠明料,青花发色呈翠毛蓝;浙料,青花呈色显灰黑,灰蓝,感觉浮,杂。康熙青花的发色呈多层色级,即墨分五色。康熙青花的用料提炼方法是明代晚期使用的火煅烧提炼方法。青花发色更纯,更浓艳亮丽。
晚期青花胎薄体轻,尖硬细腻,釉面清爽透亮,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开始逐渐向雍正朝青花过渡。
清康熙时期,推崇明代青花瓷器。为此,在研究前朝瓷器的基础上,康熙时期烧制出许多在青花渲染的技法上仿永宣,在彩瓷上效法成化作品,所烧制的仿品都保留了康熙本朝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