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翻唱“失踪人口”的李健达、以及港乐巨匠黎小田的“私人空间”世纪唱片……

这两天刘铮莫名其妙在“乐评”的小圈子里火了,想写点儿啥吧又不敢动笔,生怕被人说“蹭热度”,又怕被人说“随意复制”或者是“抄袭”。现在踏踏实实写个东西真的难!用郭德纲的话说,最难伺候的,永远是拿自己当专家的外行。好在,我没自诩“台湾流行音乐研究专家”。常看我公众号的人也知道,我的主线一直是围绕着香港歌手和音乐人展开,毕竟这当中有太多我的回忆。
我没有在香港生活过的经历,但是却喜欢研究很多香港乐坛的“失踪人口”,李健达算是其中一个吧。相信和绝大多数常去香港看演唱会的人一样,对李健达这个名字的记忆,源自徐小凤在1990年宝丽金二十周年演唱会上的那首《变色感情》。这首歌正是李健达的作品,它还有一个更“出圈”的事迹,那就是周星驰在电影《赌侠》当中,还翻唱过几句……
李健达和刘铮虽然一个在香港、一个在台湾,两人作为歌手活跃的年代几乎是重叠的,他们背后也都能牵出许多故事。他们虽然没有过直接的合作,但是刘铮的代表作《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却被李健达翻唱为粤语版,也叫《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两个人不仅唱了同一首旋律、而且歌名也一样,甚至都是用来当做专辑的标题曲。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
想想李健达初入歌坛的第一张EP,同名主打歌叫《也许不易》,也就是罗大佑《你的样子》的粤语版。这首歌也是周润发主演的电影《阿郎的故事》片尾曲,而主题曲就是许冠杰的《阿郎恋曲》,也就是《恋曲1990》的粤语版。同一部电影,由许冠杰和李健达分别演唱片原声歌曲,当时许多媒体将李健达成为“许冠杰的接班人”。显然这样的说法对于李健达有些“捧杀”的意味,但是也反映了香港乐坛缺少唱作歌手的状况。当然,李健达和许冠杰当时都在新艺宝,这也是“接班”一说更合理的解释。
《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是李健达的第二张录音室大碟,发行于1991年。距离今天也过了30年了。大家熟悉的李健达,无论是“《阿郎的故事》片尾曲”《也许不易》、还是徐小凤的《变色感情》,都和宝丽金这家公司分不开。李健达本人,也是宝丽金分厂牌新艺宝旗下出道的歌手。然而《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这张专辑,却是由“世纪唱片”发行的。我相信屏幕前,即使对于港乐谙熟于心的读者,也未必能够第一时间想到这家公司出过什么作品。但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应该是大家很熟悉的名字——黎小田

黎小田是70至80年代早期香港乐坛活跃的作曲家之一,合作歌手主要是叶振棠、关正杰、张国荣、梅艳芳、张德兰、徐小明等一批香港歌手。早在60年代,黎小田便开始担任乐队的领队工作,1973年拿到TVB举办的第一届作曲邀请赛季军,从而开始涉足作曲。那时正好是粤语流行歌刚刚起步的时期,黎小田顺应时代成为了这一新生事物的主要创作者。80年代,黎小田加入华星唱片,为当时在华星唱片旗下的张国荣、梅艳芳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歌,制作了很多销量可观的唱片。可惜黎小田先生,在2019年与世长辞。

世纪唱片,创立于1989年,算是黎小田先生叱咤乐坛数载之后,为自己开辟的一块音乐上的“私人空间”。旗下的歌手大都是黎小田合作多年的至交,网上有一段世纪唱片开业酒会,有张国荣罗文成龙三人到场祝贺。罗文后来也确实成为了世纪唱片的歌手;张国荣那时正处在“退隐”的风头上,没有亲自在世纪唱片出过专辑,但黎小田还是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张国荣和世纪唱片有了“合作”:即为张国荣“编纂”了一张《张国荣经典金曲伴唱音乐 Karaoke》,收录了张国荣华星和新艺宝时期的十首代表作的纯音乐版。虽然张国荣本人没有献声,但是鉴于张国荣和黎小田之间的友情,这张唱片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毕竟这应该算是黎小田为张国荣做的最后一张唱片,并且还是日本天龙压片……

愚以为,世纪唱片最值得记住的作品,除了李健达这张专辑,还有罗文《Just for you》和内陆歌手王虹那张被坊间“过度神化”的《风采依然》。所以,“世纪唱片”不单单是香港人的“世纪唱片”,也是一段内陆歌手赴香港发展的小插曲。关于王虹的《风采依然》,爱地人老师专门撰文介绍过:#今日听碟#王虹《风采依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涨涨知识。
说回李健达这张专辑。虽说李健达本身是创作歌手,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在专辑中占到的比例并不大,只有《告别昨天》《忘掉你,不》《Hello Again》三首歌是他本人的创作。
专辑的标题曲不仅和国语版同名,也同样保留了副歌那一句“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对于当时的香港歌手来说,在粤语歌当中拽两句国语是一种“时尚”。倒不是说改编词人懒得写那一两句,而是有时候真的不如原版表达意境更直接。耐人寻味的是,李健达的唱片中,对《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这首歌的版权标注,竟然就是“世纪唱片”,而不是“林杰唱片”。当然其中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标错了,第二种这背后还有故事……我倾向第一种看法,但也期待有专家给出第二种答案。
专辑中还有另外一首来自台湾乐坛的作品是《前世今生》。改编自文章《望天》专辑里的《蝶恋》。台湾音乐人郑华娟的作品。出于“严谨”,我又特别看了下李健达唱片内页的版权标注,标的就是文章当年签约的“可登唱片”。
相对于后来更“出圈”的《太委屈》、《蒙娜丽莎的眼泪》这些大路情歌,我还是更偏爱郑华娟早期的作品,尤其她和港乐的交集,好像每一首背后都还有些值得深挖的故事。后面有机会一个一个聊。《蝶恋》本身是一首非常唯美的作品,文章演绎的也到位,但坦白讲,并不算适合李健达。反而是周礼茂难得写出这么唯美、痴情的字句。
仔细看了下,文章的《望天》专辑里,被香港歌手看上的曲子还不少。《望天》的标题曲给了同在世纪唱片的罗文,叫《别讲空话》。不过我倒认为,如果《蝶恋》的粤语版能由罗文翻唱或许会更好,文章的国语版我就听出了一丝“罗文味儿”。反过来,《望天》如果给李健达唱粤语版,没准儿小虫那句名言又可以在李健达身上应验一次呢?
既然是黎小田自己开的公司,那专辑里自然也少不了黎小田自己的作品。黎小田给李健达写的作品叫《飘渺的爱》,不算特别出彩的作品。结合李健达出道时的表现大致可以猜测,黎小田将李健达纳入麾下,也是看上了他唱作俱佳,又有当制作人的潜力。但比较遗憾的一点是,《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却两点都没有体现。只是留下了一张故事很多的唱片。这也许是“世纪唱片”比宝丽金、华纳的不足之处,毕竟流行音乐产业除了制作,更主要的还有前期的策划、后期的宣发。而这些也恰恰是大公司的强项。
世纪唱片在我印象中,也是没有撑过90年代就“执笠”的公司。甚至都没有形成像隔壁“林杰唱片”那样的规模。但是作为一间资深音乐人的私窦,旗下的歌手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乐人的审美。除了前面提到的资深唱将罗文、唱作歌手李健达、南下的内陆歌手王虹,还有同样从新艺宝“挖”来的麦洁文。如果不是张国荣要退隐,在新艺宝之后,张国荣应该会有一段“世纪唱片”时期。只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世纪唱片的碟有一些出现在了“环球复黑王”的名录当中,比如罗文的《Just for you》。也有很多是绝版多年的,比如李健达这一张。我相信李健达的专辑应该不至于像刘铮那张一样无法再版,只是它实在太偏门了……偏门到环球或者“某世纪”,甚至不愿意为它炒个冷饭。
但不得不说,李健达这张专辑在制作环节下的功夫,还真不算少。制作人除了李健达自己,还有后来香港乐坛顶级的演唱会钢琴手赵增熹。乐手方面,吉他有“两个Joey”和Do Dong,键盘和programming有唐奕聪(又是一张有太极成员参与的专辑……)、Alexander de la cruz、Roel Garcia、王利名,以及世纪唱片的自己人赵增熹和梁伟基,贝斯和鼓倒是都只用了一位乐手,林志宏和Nick。不难看出,这张专辑的录音方式,可能还是以电子合成+吉他实录为主,这是8、90年代流行音乐制作的惯用手法。
关于专辑的录音师之一Martin Yu,我挖个坑,后面会专门开贴聊聊这个人,和他曾经组建过的band。credits上面还有一个印刷错误,就是王纪华的名字被印成了“黄纪华”,这也让我有理由相信,刘铮那首歌的词曲版权不在“世纪唱片”。
此外,伦永亮周启生这些同样走到过台前的幕后音乐人,也在李健达的专辑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周启生仿佛和李健达找到了共鸣:同是乐坛打工人,给李健达写下了一首《同是天涯沦落人》(和蒋志光《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不是很配?)。倒是伦永亮的《她穿法国时装》吸引了我的眼球,歌如其名,真的华丽到像一场时装秀。乐器声部的编配、和声进行都很“高级”,在我眼里,这是一首让幕后音乐人只有送给同行,才不会被退稿的作品。那种自怨自艾的小情调,李健达真的唱出了伦永亮的味道。虽然两人都不以唱功见长,甚至到高音有些吃力,但流行音乐终归还是讲究灵感与味道的学科。
早年“翻唱罗大佑”成名,也许是李健达在冥冥之中与台湾乐坛结下的缘分。淡出台前工作之后,李健达并未远离乐坛,而是转型当了一名幕后音乐制作人。李健达以监制(制作人)的身份,最引以为傲的杰作,也恰好和台湾乐坛有关。
1997年,李健达为来香港发展的“上华双许”制作粤语单曲,帮许美静制作了《明知故犯》、为许茹芸制作了《留低锁匙》。台湾上华唱片旗下的两位才女,同一年去开拓香港市场,并且都是以“新曲+精选”的形式登陆,收货了不错的成绩。值得庆幸的是,这两张碟在多年以后,成为了许多后辈发烧友的入门精选,两首歌也都成了各自歌手的粤语代表作。
近几年,还是偶尔可以见到李健达的身影。当年乐坛的“失踪人口”,如今过着平淡的生活,还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并且还有一部分愿意“研究”他的人。这就足够了。文章的最后,再贴两首李健达近几年的作品。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