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胃肠燥结——大承气汤
阳明三十三(看上图)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之,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汗多耗其胃津,糟粕失润,结为燥屎,阻塞胃气,胃热不泄,消耗心液,故作谵语,此为木燥而风生也。胃热宜下,俟六日之外,已过经期,而后下之。下之若早,里热未实,语言必乱,而为郑声。以其汗多津亡,表虚里实,经中清气不敌腑中邪火之旺,原有谵语之根,里实未至,而遽下之,故实家之谵语,变为虚家之郑声也。
1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此为风者,是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所以汗多亡津也。燥屎者,当须下之,复过其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阳虚而胃燥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燥屎在胃,当须下之,此为定理,复过其经,则阳明当令,下之乃受,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而里实故也。表虚者,汗多而亡表阳也,里实者,汗多而亡胃燥实也。此病下后,仍要治风。风不醒则汗不止,仍耗胃津。
3 太阳八: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于其时发汗则愈,桂枝汤主之。师解;阳明腑病,汗愈出而胃愈燥,故发热汗出而病不愈。病人(脏)腑气和平,无他胃热之证,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得“风”,郁勃不和也。当先于其时以桂枝发汗则愈,迟恐变生他病也。与本条提纲互文。
本案汗多亡津,以有燥屎,而在胃中,即是变生他病也。所以本案此为“风”也,表虚者,卫阳得风外泄也,里实者,有燥屎在胃中也。
阳明三十四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 伤寒六日,六经传遍,十二日复传,十三日过经不解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下面为辩证。“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此为一定之理,而反下利,脉又调和者,则知医以丸药下之,当汤反丸,是非其治也。下法是为对,但宜汤不宜丸。提纲上句,“当”以汤下之,此是一定之理。若大便自下利者,是湿寒之盛,脉当微厥,此也为一定之理,今反脉调和者,知此为内实,此下利者,医以丸药误下之,是非其治也。自下利脉反调和者,此为内实,调胃承气汤主之。重点;内实宜汤不宜丸。虽俱是下,也宜汤不宜丸,必遵先师之法理。
2 厥者,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渐大是也,阴阳不交,阴盛则小,阳盛则大,总是阳虚之义,中气不交也。本条辩证,自利为阴证,故脉当微厥,是利当见阴脉,如沉细小弦紧等,而反调和,知为内实。
论;虽丸药下之而自利,但腑阳之阳热盛未泻,是非其治也。调胃承气汤,下其胃腑之热盛,以和里气,则热燥俱解而病愈。为何当以汤下之,而用丸药下之是为非其治也,此为重点,必遵师法。余试论;土性喜燥而恶湿。土病湿寒,喜温燥而恶湿寒,阳腑热燥,最喜汤也,汤者更宜胃腑热燥之病,汤药泻下,还不伤燥也,汤能泻热清燥,汤较丸药更快速,虽丸药也能泻下,利更亡津,不宜胃燥,虽是攻下但热不能泻,汤药下之,能行诸经脉。此汤丸当还有配伍之别。若只是攻下大便,而热燥未泻,则必不得法也。泻胃腑之实,当汤忌丸,此当记住。参考《千金要方》张仲景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
阳明三十五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1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者,胃中有燥屎者,此为实烦,此可攻之(本条阳明下后当愈,反有燥屎,或又是当汤反丸,是非其治也?)。若觉腹微满,是下后里虚,胃逆壅满,故见腹满也,腹微满者,初头硬,后必溏,此不可攻之,此非燥屎,而为虚满,烦也为虚烦。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
按;本条阳明病燥屎,心中懊恼而烦。注意区别太阳坏病,栀子汤证的心中懊恼而烦,在经之不同,心中懊恼之症同。
阳明三十六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燥屎结塞,浊气上冲,则不能食。
国医大师——邓铁涛
阳明三十七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躁屎也,宜大承气汤。
1 病人小便不利,当大便下利,而反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此有燥屎也。燥屎堵塞,浊气冲逆也,宜大承气汤。泻其燥屎,决其内壅。
2 土湿当小便不利,则大便下利。土燥当小便利,则大便硬,此是一定之理。以大小便来辩在脾在胃。此又补充,辩证必问二便也。本条又来燥屎之杂象。对比太阳六十五,胃热上逆,气逆作呕,谷气下行,则头痛消散无余。一个道理。
3 本条为土燥克水,水枯则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土燥则时有微热,此是黄连阿胶汤证。若是失治,土燥热盛,则大便之乍难,则成,热结之燥屎,燥屎堵塞,故气逆喘冒,胃腑热燥,烁及心液,则不得卧也。
阳明三十八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1 此有燥屎堵塞,胃气郁遏,无下泄之窍,故绕脐作痛。
2 绕脐痛,多为虚证,寒疝也。此为燥屎,不为阴结。外感内伤不同,此不难辩。烦燥者,里实之烦燥,里虚之烦燥。烦燥者,三阳经有,三阴经也有。学完系统的六经,则知区别,坏病之烦,虚实之烦。
阳明三十九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1 大下之后,当热燥尽去,又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故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未消,被胃火炼成燥屎,阻碍肠胃之窍。大承气汤,攻其燥屎也。腹满痛者,即是上条绕脐痛。
2 大下后有燥屎,言本有宿食故也。余觉又是当汤反丸,下不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