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原生家庭的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

【音源:一思:反思原生家庭的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

【链接:https://www.ximalaya.com/jiaoyu/360476/142321577 】

最好的陪伴

2018年12月2日,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抽烟,被母亲一顿抽打,结果这个男孩对母亲砍了20多刀。

无法想象将来这个孩子如何长大,如何面对成年后的自己。如果他永远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将多了一个魔鬼。如果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该如何拥有活下去的勇气?

如果只是单纯地讨论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其实意义不大。更多的应该是去分析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呢?

这与孩子无法完成自我成长有关。

1

人的成长

人类的自我成长伴随着性意识。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

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把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我们在这里只说前面五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学习信任阶段(0―1岁,发展阶段(2―5岁),勤奋阶段(6―11岁),青少年期(12―18岁)。

虽然每个人的个性、背景、语言、饮食、文化水平不一样,但生物机制是趋同的。人是生物驱动的,所有行为、习惯、欲望都离不开生物本性。

理解了生物本性之后,我们对于日常行为模式就会有所了解。家庭教育中,父母就应该在每个阶段介入,培养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能力和行为,并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所缺乏的地方。

但是,很多人从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教育方式来说,不具备当父母的资格。这从中国式父母口头禅中可见一二。

“你看看人家”,“我都是为你好”,“你要好好学习,其他都不要管”,“小孩家家,你懂什么”,“按我说的做”,“我来,我来,我来,你放下”,“你怎么这么没用”……

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2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越俎代庖。

看看现在的小孩,有几个自己背书包,自己上下学,自己吃饭的。很多人总是问为什么不能坚持,为什么做不好,就是因为家里帮着做得太多,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缺失了尝试的方式,导致行为无能。

2、好为人师。

很多家长认为“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你必须听我的”,他们没有学会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而是通过强压的方式让孩子服从。

3、喜欢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殴打……

有没有一提到父母就害怕,感觉心里有阴影。父母有没有经常说,“我叫你放下,听见没有”,“你作业做了没,就知道玩”,“你还跟我犟嘴,你还犟”……

4、不是在处理问题,而是发泄情绪。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化解自己的情绪,在外受了气,回到家里看小孩一调皮,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心智不成熟,这个情绪的发泄,就会造成与父母关系的冷淡。

亲子关系淡漠,一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对情绪的控制有问题,打碎了各个阶段中,对自我认识的过程、对父母依恋的过程、对爱正确表达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家就是他们全部的世界,如果这个家每天给的是语言伤害、身体伤害、内心煎熬的伤害,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变得更加冷血。

5、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过分溺爱。

所有事情都顺着孩子也会有问题。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里,寻找自我,学会行为能力,学会自我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学好,就会没有节制、没有毅力、没有恒心。

6、完全不正确的价值观。

当孩子面打医生、带着孩子偷窃、插队……没有教会他如何与人相处,礼仪教养,在社会上应遵循的规则,以后走入社会能不被欺负,能找到方向么?

7、以爱之名压迫孩子。

这是最难反抗的,会给孩子强大的压迫感。教育是要尊重孩子天性的发展,找到孩子优势和擅长的地方。当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后,他就失去了未来。

你要问现在很多孩子,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梦想是什么,追求是什么,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实在挤不出来,就是环游世界,发大财。其实这就没有了目标,都是欲望。

所有这些问题,将对我们的孩子的成长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1、学习能力低,行为能力弱。

一旦打破了孩子成长阶段的顺序,他就不具备学习能力,就会问怎么办、怎么办,根本不去做,也不具备基本的思维能力。一做事就凭感觉、凭兴趣、凭经验、凭情绪。

2、不具备自我独立意识。

有没有问过“我是要考研还是参加工作”,“该不该考公务员”?

真正的独立意识是对一件事情具备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意见。那些网络喷子,就是在面对任何事情不具有独立意识,墙头草一样跟风谩骂。

当孩子习惯了听爸爸说,听妈妈说,问题一来就不知道怎么办,特别迷茫。

3、自私自利。

很多人社交能力弱,就是被家庭束缚了,这也不准,那也不准,抹杀了创造力,控制了沟通力,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吃饭,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

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却是一个自私的、只顾自己的怪物。慢慢地,他们没有了同理心,不考虑父母的辛劳,不考虑朋友的疾苦,不考虑周边人的感受,没有学会在群体里生存的技巧,说一个笑话自己觉得好笑就可以了,与人聊天觉得不爽就要怼。

4、性格自闭,缺乏自信。

父母总是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又缺乏建设性的意见,让你干这个干那个,却又无法正确的引导。

比如孩子画了个太阳,有父母就说“太阳不是这么画的,我告诉你该怎么画”。这下好了,孩子成长的轨迹就这样被破坏了。

当一个孩子对一个世界还不了解的时候,他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你告诉他是什么样,ok,他就不用想了。他不用去想,就没有了成就感,体会不到这中间的乐趣,慢慢地就失去了创造力,越来越自闭。

再加上恶性循环,学习、社交不好了,父母一责备,孩子本来要进行完善,自我升级的,又被打碎了。

当孩子不断被打击,就无法建立自主心、独立心、自我意识,自然就极其自卑,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

5、价值观缺失,缺乏道德。

刚开始时,有些人来听课,一听要收费,就开始骂人。收费错了么?帮助也是需要成本,需要代价的。

还有听猫哥的恋爱课程,就只想要怎么推倒、怎么搞定,只想要泡学那一套,说了这些都是没用的,他还来脾气。

6、自我认知感缺失,没有梦想。

很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该干嘛,每天很迷茫,会抑郁,会痛苦,感受不到快乐就走不出来。这样就造成性心理激变,导致爱情和婚姻受阻。

很多人,在家长的灌输下,对于异性的看法,对于爱情的选择,不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女孩认为只要男孩有钱就行,男孩想不出钱还想泡女孩。

很少有说不结婚的,而是在双方选择过程中,出现极大的分歧。多少人是爱无能,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美妙、痴迷、沉沦的爱情。

如果你的父母有这些问题,可以把我们的课程给他们听。我们教会你们如何与父母沟通。

永远记住,你是一个人,你父母也是一个人,你在学习成长,你父母也需要学习和成长。父母教你们,你们也可以教他们。

3

如何与父母相处

1、自我行为约束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约束自己。做任何事情,要求别人之前,请先要求自己。

虽然这是父母造成现在的你,但这不是你继续堕落、沉沦、失败、伤心、萎靡不振的理由。想独立、想自尊,那就先让自己独立起来。上班的好好上班,读书的好好读书,不要懒,不要衰,不要逃,面对事情,积极主动。

长大了是要学会表达,但不要只是表达愤怒和不满,要去表达优秀和能力。让人家对你放心,需要的最大理由就是你能干,你靠谱。

2、父母行为称赞

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你小时候学走路,爸妈怎么样都会鼓励你。现在到我们要反哺了,要多称赞他们,鼓励他们与你交流,鼓励他们与你相处。不要一回去就发脾气,动不动就懒得交流,不要管。

3、定期意见交流

多少人没法和父母交流。越不交流,越有隔阂。每个人的父母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的生物特征,就是习惯驱动力。只要培养成习惯,要改就很难了。

也不需要跟他们说,到了那个时间找他们聊就是了,刚开始聊得不愉快没有关系,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后,你不找他们,他们也会来找你。

4、关爱与感恩并重

当一个人没有人性,没有情感,人生就没有了意义。不管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也要定期去关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一做。是人就有感情,让他们尊重你们,你对他们的感恩是最大的反哺。

与父母相处的方式,不要让他们觉得你还没长大,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你已经懂事,有自己意愿。这不是通过对抗来实现,而是通过行为引导和沟通来实现。

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也要参与家庭的建设,为家庭做贡献,不要一味地索取。更多的贡献,是把家庭环境,把家庭成员的成长带动起来。

很多人一边怪父母,却又一边享受着父母给的一切。非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子上,放在自取其辱的位子上,就不要怪别人了。

要想改变就拿出行动去建设,去沟通,而不是简单对抗。让自己成长,让父母放心,让父母老有所依,是作为子女的职责。将来我们成为父母,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去反思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