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策儒剑说文解字:女、姒、姬、朕、我
42. 女 nǚ
汉典: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女,妇人也。——《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象形字典:女,甲骨文像一个屈膝跪坐的人娴静地交叠着双手。有的甲骨文头部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古埃及原型:
中国上古八大姓姬、姜、姚、嬴、姒、妘、妫、妊或姞,皆有女子旁,长期以来女字旁姓氏被认为是“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标志”。实际上,上埃及的保护神奈赫贝特秃鹰神和下埃及保护神瓦吉特眼镜蛇神与汉字“女”字形成有极为密切关系。这两位神祗被埃及人作为女性形象,分别象征上下埃及的母亲。当瓦吉特或奈赫贝特象形符号用在与其他符号组合中时,这两个符号就常被解读成“女”字,实际上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女”字形与瓦吉特女神或奈赫贝特女神形象非常相似。瓦吉特神形象单独存在时也是“女”字原型,瓦吉特象形符号
音标为nsrt,有女字辅音存在,这是一个与汉字“女”在形、音、意三方面一致的符号。奈赫贝特单独存在时是“母”字原型,但用于和其他符号组合时,则也成为“女”字偏旁部首。“女”和“母”字在甲骨文或金文中存在有很相似的字形,应源自于奈赫贝特秃鹫鹰的象形。
(女字原型)
43. 姒 sì
汉典:形声。从女,以声。本义:古代兄弟之妻年长者。
娣妇谓长妇为姒妇。——《尔雅·释亲》
吾不以妾为姒。——《左传·成公十一年》。注:“昆弟之妻,相谓为姒。”
象形字典:未收录
古埃及原型:
在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皇室名字头衔就已出现“两女神名字”符号。这是瓦吉特女神和奈赫贝特女神分别站在代表君主的篮子符号上的组合符号,称之为Nebty。这个组合正是“姒”字的原型。金文字形的“姒”就是瓦吉特和奈赫内特两神祗并放在一起的象形。小篆字形的“姒”又加了一个女字旁,并把代表君主的篮子符号也表现了出来。“站在篮子上的两女士”为姒姓起源,而中国方面记载姒姓起源于大禹,姒姓正是夏朝国姓,大禹及后代姓姒,姒姓成为上古八姓之一。这与古埃及考古证明两女神名在第一王朝出现并成为皇室名字一个头衔存在一致性。古代弟妻称兄妻为姒,与“两女士”姐妹俩形象应存在渊源。《史记·夏本记》太史公曰:“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
(姒姓原型)
44. 姬 jī
汉典:形声。本义:上古母系社会流传下来的一种姓氏。
黄帝君 姬水,以为姓。——《说文》
昔少典,取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 炎帝为姜。——《国语·晋语》。按,轩辕子二十五人,惟青阳与仓林氏得姓姬。
象形字典:姬,甲骨文=(乃,即“奶”,丰满的胸部)+(每,生育过的妇女),造字本义:胸部丰满的美艳少妇。金文在乳房形象上加两点或一点,突出丰乳特征,用(女)代替(每),淡化“母亲”角色。
古埃及原型:
《跨越三千年的因缘》已比较“两女神”保护荷鲁斯之眼护身符与“姬”字存在相似性,笔者赞同此说。“姬”字原型就是荷鲁斯之眼符号与瓦吉特女神或奈赫贝特女神符号的组合。传姬为黄帝之姓,周人继承了黄帝的姬姓。但是荷鲁斯之眼符号主要发现于新王国时期,在前王朝时期还未能看到考古实物。在第十八王朝图坦卡蒙的墓中发现一个由黄金和玻璃制成的护身符,中间是荷鲁斯之眼,左边是头戴阿泰芙皇冠的上埃及保护神奈赫贝特(凰)在保护,右边是头戴红冠的下埃及保护神瓦吉特(龙)在保护。
(姬姓原型)
45. 朕 zhèn
汉典:我,我的。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朕为始皇帝”
象形字典:朕,甲骨文字形与“般”相近,像两手掌握船舵。造字本义:船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的船舵写成“火”。隶书误将篆文的“舟”写成“月”,误将?写成“关”,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古埃及原型:
古埃及鹅符号和鸭子符号几乎一样,在古埃及符号系统中鹅代表儿子。埃及第四王朝雷吉德夫国王引进了一个新的国王名字头衔,是由代表太阳神拉的太阳圆盘符号和鹅符号组成,学者解读这两个符号组合意思表示为是“太阳神之子”。
(朕字原型)
根据象形字典的解释:甲骨文“朕”与“般”字形相近,像两手掌握船舵;金文“朕”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又误将金文中“船舵”写成“火”;隶书朕误将篆文的“舟”字旁写成“月”,右边部分写成“关”,以致字形面目全非。实际“朕”与“般”显然是两个字。朕的甲骨文字形左上或右上部分应该是“日”,而不是“舟”。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日”既有跟古埃及太阳圆盘符号一模一样的圆形字形,也有变化成接近现代日字的方形字形。甲骨文中“朕”靠下部分应该就是代表长颈的鹅,其竖长部分应该是鹅颈而非船舵。金文中的“朕”是用两个鹅掌和一个鹅颈象形代表鹅。因此鹅和代表太阳神的太阳圆盘符号组合就是“朕”。根据汉典解释:朕,我也;在秦代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秦灭六国以后,“朕”才成为天子的专用自称。这其中的缘由应存在历史变故或考证误差等原因,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经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导致朕字使用范围似乎泛滥,秦灭六国重新恢复朕天子含义的专用称呼。朕代表我与“鹅”字中有“我”存在关联,表明“朕”字确实与鹅存在关系,可以肯定古埃及的“太阳神之子”符号就是汉字“朕”,就是天子的意思。“朕”字造型是“鹅背日”,“夏”字造型是“鹰背日”。
雷吉德夫首先引进“太阳神之子”即“朕”这个符号,作为新的出生名字的标识。从第一王朝开始,原出生名字标识是两女神符号,就是“姒”字。从雷吉德夫开始,“太阳神之子”符号正式成为国王出生名字前的标识,替代了原来用两女神“姒”字标识出生名字。虽然后来历代国王或法老仍然继续保留有两女神标识的名字,但两女神名更多地是作为埃及王朝历史传统的一个继承部分,两女神符号即“姒”后来则成为大禹一系的族姓专有标识,也即成为夏后氏的姓。
46. 我 wǒ
汉典: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象形字典:我,甲骨文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 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有的甲骨文简化齿形。造字本义:手持大戉,呐喊示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略有所变形,甲骨文字形中的利齿状被写成了类似的“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战具呐喊示威。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古埃及原型:
古埃及鹅
符号音标为wf,有“我”字辅音。但“我”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与鹅象形还有差距。在古埃及符号系统中,还有一个被拗断脖子或去除毛的鹅符号
,是献祭用的供品,这个符号音标为wsn,也有“我”的辅音存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我”字形与拗断脖子的或去除毛的鹅符号存在相似性,拗断脖子的鹅正为“我”的原型,显示普通百姓贱称“我”时具有献身性。君主或帝王则用正常的鹅加太阳形成“朕”,也表示“我”,贵称太阳神之子。后来在“我”字旁边加“鸟”用来专指代鹅。
(维基图片:古埃及墓葬壁画)
(维基图片:古埃及献祭用台面,上面有拗断脖子的鹅浮雕,底比斯哈布城出土。)
版权声明:本文系文明基因(ID:bcrj-wmjy)原创。《兵策儒剑说文解字》连载为 兵策儒剑 著作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