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和肥胖的程度相关,多有进食过多和(或)运动不足的病史,常有肥胖家族史。轻度肥胖症多无症状,中重度肥胖症可有多汗、不耐热、气促、思睡、睡眠时打鼾、关节痛、肌肉酸痛、体力活动减少、易感疲乏无力及焦虑、抑郁等。常伴有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造成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
2.体征
身材显得矮胖、浑圆,脸部上窄下宽,双下颏,颈粗短,向后仰头枕部皮褶明显增厚。胸圆,肋间隙不可见,乳房因皮下脂肪厚而增大。站立时腹部向前凸出而高于胸部平面,脐孔深凹。儿童肥胖者外生殖器埋于会阴皮下脂肪中而使阴茎变小变短。手指、足趾粗短,手背因脂肪增厚而使掌指关节骨突处皮肤凹陷,骨突变得不明显。皮肤可见紫纹或白纹,多分布在下腹部两侧、双大腿和上臂内侧上部和臀部外侧等处,皱褶处易磨损,引起皮炎、皮癣。
(二)主要检查
1.体重指数(BM1) BMI(kg/m2)=体重(kg)/[身高(m)]2,是诊断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标。一般以BMI≥24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2004年CDS以BMI≥25kg/m2为肥胖的诊断标准。
2.理想体重(IBW) IBW(kg)=身高(cm)-105或IBW(kg)=[身高(cm)-105]×0.9(男)或0.85(女),如果被检者实际体重超过由标准体重的20%则判定为肥胖,但必须排除肌肉发达或水分潴留因素。
3.腰围/腰臀比(WHR) 我国的标准是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为腹型肥胖。亚洲人腰臀比相对低些,男性W/H>0.95,女性W/H>0.85为肥胖。目前认为测定腰围是诊断腹部脂肪积聚最重要的临床指标。
4.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 常用测量部位为三角肌外皮脂厚度及肩胛角下,成人两处相加,男性≥4cm,女性≥5cm即可诊断为肥胖,如能多处测量则更可靠。
(四)次要检查
1.CT或者MRI 计算皮下脂肪厚度或内脏脂肪量,是评估体内脂肪分布最准确的方法,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2.身体密度测量法 此方法是根据水下称重法测得人体密度(Db)来计算出体脂百分率,再乘以体重,则得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率大于20%则为肥胖。
3.生物电阻抗测定法 此方法是根据测定生物电阻抗来测量人体脂肪量。
4.双能X线吸收法 如脂肪重量占总体重量≥20%,则判定为肥胖。此方法所得的脂肪白.分率的SD为±3%。
(三)检查注意事项
1.CT检查时,被检者要接触离子放射,不宦多次反复重作。妊娠和儿童不鼓励采用此种方法。
2.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此方法简单易测,但测量结果受测量者熟练程度的影响,也受所测的皮肤坚实度的影响,松软的皮肤组织则易于受压,使所测结果偏小。皮褶厚度还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3.在诊断肥胖症时需对其并发症及伴随病进行相应检查,如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代谢综合征等应予以诊断以便给予相应治疗。
鉴别诊断:
单纯性肥胖症有时易误诊为库欣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原累积病、胰岛素细胞瘤、药物性肥胖、泌乳素瘤、痛性肥胖症等。临床常见的容易误诊为单纯性肥胖的疾病及特点如下。
1.库欣综合征 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高血压、月经紊乱或闭经、满月脸、水生背、多毛、多血质面容、骨质疏松等,血浆皮质醇和尿17-羟类同醇增高,但不能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女性发病,闭经或月经周期延长、不孕、多毛、肥胖、痤疮、男性化。血浆睾酮,去氢异雄酮及其硫酸盐升高,雌二醇降低。
3.下丘脑综合征 为均匀性肥胖,常伴有下丘脑其他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如睡眠进食障碍、体温调节障碍、自主神经活动功能紊乱、尿崩症、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性功能减低等。
4.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可有肥胖,女性多见。有怕冷、全身水肿、脱发、贫血外貌、记忆力减退、声音嘶哑、肌肉晨僵感、月经过多等,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TSH升高。
5.糖原累积病 儿童多见,反复发作的空腹低血糖,因进食多而发生肥胖、肝大、心脏增大、黄色瘤、巨舌、肌无力等。
6.胰岛素细胞瘤 发作性空腹低血糖,发作时感软弱乏力、出汗、饥饿感、震颤、心悸或表现为精神症状等,因进食过多而有肥胖,血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释放指数>0.3。
7.药物性肥胖 有用药史,常见药物有氯丙嗪、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肥胖由于药物刺激食欲,食量增加所致,停药后即自然消失。
8.泌乳素瘤 有闭经泌乳,女性不孕,性功能减退。大多数女性有肥胖,多为轻度,男性有阳痿,肿瘤大者有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头痛等。
9.痛性肥胖 女性患者多见,在绝经后发病。脂肪主要在躯干、颈部、腋部沉积。脂肪沉积处有触痛,且可触及小结节,肌力低下,易感疲劳。可表现为抑郁、痴呆、癫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