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阅读要有质量,“越读”《精灵与鞋匠》,看见故事的特质
文/陆生作
之前,给五六年级的学生讲过这篇格林童话《精灵与鞋匠》,读写结合,花了四堂课:第一课阅读指向写作,第二课写《鞋匠与精灵》的前传或后传,第三课写报恩型故事,第四课写数学作文。
今天(2018.11.24),给三四年级的学生讲这篇童话的阅读课,有所不同,分以下六个部分:
一、通读与生词
读,每位学生读几段,轮流至读完。
好多学生读不通的一句话:他们正准备着手干活儿……(是不是“时刻准备着”说多了?)
生词:宽裕、铰、精湛、锃亮、酬谢、挠、瞅(这些字好多学生不会读)
二、将文章分两部分,分别归纳大意(不超过10个字)
(一)精灵帮鞋匠做鞋。
(二)鞋匠夫妻送精灵礼物。
三、导出写作方法,讲同类故事
精灵帮鞋匠做鞋,鞋匠夫妻送精灵礼物。——由此导出“报恩型结构”,称“你来我往”。投桃报李;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帮我,我帮你;都是这个意思。
用这样一个结构去回忆自己看过的故事,能拎出一大把来。比如《鳝鱼报恩》《蚂蚁点状元》《蜈蚣庙》《萤灯台》《狮子和老鼠》等。
一位学生简单讲了《仙鹤报恩》的故事,我由此想到了《田螺姑娘》《牛郎织女》(来了,后来走了)和《猎人海力布》(救了,得回报)等。
四、把方法伸展开去
“报恩型故事”,从结构上说,只能“报恩”吗?当然不是,“报怨”也可,报其他也行。比如《农夫与蛇》(农夫救蛇,蛇咬死农夫)。所以,伸展开去看,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恩将仇报、以牙还牙等都是“你来我往”。这一结构,可以撑起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作为构思故事或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特别的时间,看见东西方的差别
在《精灵与鞋匠》中有三个时间是特别的:①“圣诞节临近了。”②“深夜,钟声响过十二点。”③“一连七天。”——从这三个时间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西方的故事。
“圣诞节”,可以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
“深夜,钟声响过十二点”,可以想到《灰姑娘》。
“一连七天”,可以想到《圣经》里“这样,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日,神完成了他所作的工;在第七日神歇了他所作的一切工”。
在我们的故事,神仙炼丹是“七七四十九天”,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水浒英雄有“一百零八将”,皇帝是“九五之尊”。我们对数字的运用,跟西方是有差别的。
我们喜欢把星期天当作一个礼拜的最后一天,他们把星期天当作一个礼拜的开始。
他们把午夜十二点当作一个特别的时刻,我们把鸡叫天亮当作一个特别的时刻,如民间故事《罗隐堵河》《罗隐换骨》都跟鸡叫有关。
但东西方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比如:《灰姑娘》和《叶限姑娘》、《皇帝的新装》和《虚空细缕》、《白雪公主》的继母很像《西游记》的白骨精、《杜松的故事》和《蛇郎》等。
我扯来绕去讲这些,目的是让学生拓宽视野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读书要有核,像磁铁一样吸东西,物以类聚;读书要过桥,由此及彼,构成一个网络体系;有核心又有网络,纲举目张,才不会一盘散沙。可惜现在大多数学生所学的东西都是零散的,事倍而功半,资源在浪费。
比如:由《精灵与鞋匠》想到“你来我往”结构,由“你来我往”结构想到《皇帝的新装》,由《皇帝的新装》想到《虚空细缕》,由《虚空细缕》想到《叶限姑娘》,由《叶限姑娘》想到《灰姑娘》,由《灰姑娘》想到“午夜十二点”,又回到《精灵与鞋匠》。这似西湖苏堤,桥一顶接一顶,刚好六顶。杭州人称苏堤“六顶桥”。
六、小见大,细处见真章
(一)三种提示语各有几句,话是谁说的
《精灵与鞋匠》共有9句对话。
提示语在前,2句。提示语在中,1句。提示语在后,6句。
鞋匠说的,4句。鞋匠妻子说的,3句。顾客说的,1句。精灵说的,1句。
三种提示语各选一句,增减修饰(动作、神态、语气等),比较体会提示语的表达效果。
●一天晚上,鞋匠在睡觉前对妻子说:“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夜里帮我们做这么好的鞋。今晚,咱们就别睡了。”
●“这样,”妻子说,“我来给他们两个各做一套衣裳……”
●“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们挠着太阳穴说。
(二)一句话,百样说
“这是谁做的呢?”妻子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会是谁来替咱们做的呢?”鞋匠也一样弄不懂。
在这里“想不明白”和“弄不懂”是一个意思,但用了不同的词句来表达。写作需要这样的差异化,不重复,有新鲜感。
(三)句子的修辞
1.皮革打磨得锃(zèng)亮锃亮的,如水晶似的能照得见人影。
2.他一看这双鞋,惊讶得把眼睛睁得大大的。
3.他们的一针一线,都缝进了他们感激的心意。——以前,我有个构思:把阳光织进毛衣里。——后来发现,有作家已经写了,叫《金胡子和红毛衣》,是很好的作品。
(四)句子的逻辑
“这样,”妻子说,“我来给他们两个各做一套衣裳。善良的小精灵,他们应该有像样的衣裳穿。我给他们每人做一件衬衣、一件背心、一件外套和一条裤子,再为他们每人织一双暖和的羊毛袜,你可以给他们做两双小鞋。”——这里“他们应该有像样的衣裳穿”能说明现在小精灵没有穿衣裳或者没有像样的衣裳穿,对吧!这就是逻辑推理。
我简单地把这堂阅读课的框架和内容抄下来,是觉得,我们可以把阅读课做得更有价值一些。既要表面上的那些东西,更要内在联系的那些东西。阅读需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