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玩手机游戏和写作文搭上了,来自游戏的深度作文
文/陆生作
玩游戏跟写作文搭上了关系?我想,可以搭,也可以不搭。估计,大部分家长都不赞同孩子玩游戏吧,特别是做低头一族,拿着手机玩游戏,如“王者农药”之类。最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啦,我们嘴巴上会这样教训(育)孩子:该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玩,该学的时候认认真真学。——这话跟工厂大门墙上印“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一样。在实际操作上,孩子尽情的玩,是不大被允许的,或者说玩是在被允许的范围内的、极有限的一个范围。这说与做的矛盾像什么呢?就像某些学霸,期末了,别人问她复习了吗?她就满面愁容起来,音调也埋怨了,“哎呀,哪有啊,根本来不及看,愁都愁死了……”——其实呢,早不知复习多少遍了。一考试,哇咔咔,稳稳前几名。别人问她,你不是没复习吗,怎么考这么好?“我乱蒙的,运气好啊……”大概我们的家长也偏爱这个类型,学习都用上各种兵法了,不得不服!——想想看么也对,功在平时么。只是学与玩的比例失调了,那也总是不好的吧。
那位问我小时候爱不爱玩游戏?说个事儿给你听。上学时,学校附近有不少游戏机房,也摆着桌球。我打桌球,不玩街霸。一回站在旁边等同学,他街霸高手,玩得特专注,几个按钮敲得砰砰响,棋逢对手,战斗激烈,我呢,站着睡着了。不过我爱QQ游戏斗地主,多的时候也有百万欢乐豆,也玩过通宵。
不乱扯了。认真讲讲“游戏与作文”。
我见过这样的游戏作文课,还不少。上课了,老师组织学生玩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大家都很开心;游戏结束了,大家写一篇作文。这其实就是,今天去春游,春游回来写一篇作文。设计玩的过程,其实目的是帮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用玩游戏,是投学生所好。可惜,很多同学玩得顺溜,写得也顺溜,流水账么。又因为玩得兴奋,学生一时很难静下心来,而写作合适于静的状态、思维处在兴奋状态,与玩游戏的兴奋是隔了行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肯定也有写得好的学生,但最多也是具体一点,游戏步骤清晰,同学的表情、语言、动作或自己的心理在作文中写了下来。就是一般的习作。所以我不上这样的作文课,意义不大。或者说,我没发现这类操作有什么特别意义。
如果要我去上一堂游戏作文课,会讲什么东西?
比如,“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
它有什么特点?掉下来的方块各种各样,我们要做出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给它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否则,把方块乱放的话,很快就game over了。
从中,我选择“给它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句话,这是一个写作触发点,由此展开去写作文。当然可以写俄罗斯方块的故事,想象开去就好了。比如:一个方块开始选择在这里,又选择去那里,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地方,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在玩这个游戏时,也往往如此设想、调整一个方块的最佳位置。同理推开去,一只蜗牛找工作,找第一份工作,不合适;找第二份工作,不合适;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诸如此类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但它们都可以是源于“给它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这句话,不仅可以与游戏有关,而且也可以跳开游戏;不仅有故事,还有哲思。
再比如,“连连看”这个游戏。
它有什么特点?两块相同的图案连起来就会一起消掉。
用这个特点去构思作文也不难。我们先想象下,“两块相同的图案”可以造一个怎么样的比喻句?或者它能让你想到什么?比如,它们是一对双胞胎,它们撞衫了,它们一个是另一个的复制品……
那么故事就来了。先讲撞衫的。——在连连看城堡,每个人必须着装不一样,为了保证不一样,进入连连看城堡要详细登记,并严格遵守。大家都这么做,因为都害怕撞衫之后会消失。因为撞衫就消失,是死了,还是去到了一个什么地方?没有人知道,因为谁都害怕,不敢试,而那些因为撞衫而消失的人也从未回来过。大毛想去试试,他找到了有同样想法的二毛,他们约好了时间,故意在连连看城堡内撞衫了,然后……
再讲复制品的故事。举例:2001年李连杰有个电影叫《救世主》,英文名《The One》,简单讲下剧情,就能联系上连连看与复制品了。——在平行时空中,有12个加布里尔在不同的时空中,有不同的身份。其中一个加布里尔去到不同的时空中,杀死那个时空里的加布里尔。每杀一个,他的功力就会增加一份。10个加布里尔被杀死了,现在只剩2个加布里尔,他们在地球上决一死战……
从手机游戏讲到写有深度的作文,它的原点是一个规则,一种价值观。玩游戏,写作文,陷在游戏之内写作文,有限;跳出游戏写作文,大空间。写作文本是写思维、感受,发散开去,由此及彼,不是很好吗?如此一来,写作不也成了“游戏”吗?!
如果孩子能像爱玩游戏一样爱写作文,估计家长做梦都要笑醒了。
但愿美梦能成真。即使不能,能从玩游戏中学点什么也是好的哇。约翰·列侬讲:做享受其中的事,不能算浪费时间。——孩子玩游戏肯定享受其中吧,写作文就未必了。实在不行,就把这句话当安慰吧。哈哈。
QQ群:528037856
微信号:congmingzu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