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建筑-宁波:天封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天封塔
天封塔概述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路过天封塔简记》
那天,我在宁波城隍庙一带寻觅老建筑,找了半天,无获欲归。突然,发现前边的楼群顶端冒出一个塔尖,我径直急行过去。
过了一段红墙,有一个门阁。门楼上写有“天封塔”字样。这是我事先了解不多的老塔。我喜出望外。迅即开始百度:
——天封塔,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 始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695—696)年间,因建塔年号始末“天”“封”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丈,约51米,共14层,分7明7暗(包括地宫),六角形。
——天封寺,先塔后寺,寺以塔成,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后赐名为“天封院”。
——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天封塔、寺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
——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顺元年(1330)修复。至正年间(1341—1368),平章方国珍、弟国珉重建塔院。
——明永乐十年(1412)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台风飞堕塔顶,三十八年重新修建。
——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台风大作,飞堕塔顶;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将成事,因塔灯失火,致塔檐、平座、栏杆具焚,只余砖砌塔身。
——1935年重修。
——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
——1989年12月,按宋塔风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
——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封塔为中国江南特有典型的仿宋阁楼式砖木结构塔,具有宋塔 玲珑精巧、古朴庄重之特点;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唐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在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到:“中国最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
——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天封塔的经历非常坎坷,模样也有过较大变动。
——四边形唐塔。最初,天封塔是比较低矮的四边形唐塔。根据合理推断,唐代明州属“老少边穷”地区,当时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应不足以建设起十八丈超过30米的巨大建筑;唐塔形制以四边形为主流,所以唐代的天封塔应该是四边形,且要比现在矮得多。
——完整的六边形宋塔。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建成时是完整的六边形宋塔。许多地方志和《四明谈助》所说的天封塔“六角形、十八丈”,应该就是宋塔的样子。首次建成的宋塔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被毁,到元代至顺元年(1330)全面修复。一直到明朝,宋塔还算安稳,仅有两次较大的维修记录,样子也没怎么变。那时没有现在的吊车等设备,古人又是如何将塔建高的呢?原来,当塔越修越高,工匠们便把江沙堆成和塔差不多高的高坪,然后运送砖石直到塔顶。天封塔完工以后,这些用来运输的沙石就被用来铺设两条路,这两条路市民应该都很熟悉,就是天封塔东侧的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
——恢复到完整的六边形宋塔。1984年,宁波市政府邀请全国的文物专家进行论证,最后决定对天封塔落架重建,并于1989年12月完工。重建的天封塔是按出土的南宋天封塔模型建造的,为仿古的完整六边形宋塔。
——全裸的六边形宋塔。清嘉庆三年(1798),在一次常规性维修过程中,塔灯失火,导致塔檐、平座、栏杆全部焚毁,只余砖砌塔身,天封塔成了“全裸”的六边形宋塔。裸奔的天封塔基本处于小修小补、苟延残喘状态,塔身也不断倾斜。
天封塔共7级(俗称七级浮屠)分七明七暗,实际地宫即第一暗层,以此类推共14层,从拆卸中发现的主要遗迹。
1、每层有平座,包括平座出跳、腰沿、补间铺作、转角铺作以及倚柱、檐柱等结构的遗存和印痕。
2、每层塔身内发现有如梁、枋和加固木等构件残存。
3、除塔身结构有关遗迹外,为了珍藏文物,在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壶门顶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龛。
天封塔在修建整理过程中发现了好多遗物
第一类:盒装文物
1.、锡盒一件:内装白瓷观世音、雄精佛像(残)、铜佛像各一尊。
2、石匣三件:二件破损,内装《妙法莲华经》残蚀,系元致和年间之物。
3、木盒二件:一件残蚀,一件内藏《大乘妙法莲华经》,保存较为完整,是少见的元代版本,可惜也难起动。
第二类:筒装文物
外为铜皮制成的经筒,内藏《妙法莲华经》经卷,出土时有的尚能辨认,见风即化。在元代重修时安置的共发现25件。
第三类:钱币
发现有唐“开元通宝”、宋“崇宁通宝”、“崇宁重宝”等年号钱。
第四类:铭文砖
可分为朱书、墨书、模印三种,已编号登记的有朱书3450块、铭砖4600块,特别珍贵的是一部份纪年砖,是研究宁波地方史难得的实物佐证。通过考古发掘所获得的遗物,对研究宋、元时代砖木结构的塔,为复原南宋古塔,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通过清理、解剖,证明天封塔穹窿顶底部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所建。
关于天封塔的传说,诗歌还有许多,正要离开时,我看到了收费口有个牌子,于是我把它拍了下来,也许这是最权威的……
宁波市对文保工作具有创造性,这不,还建立了天封公园,在城隍庙这种重金之地,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有声有色。
马路对面有个小桥,我径直走了过去。
莲桥第。
我问了一下,原来都是新建的。
是一个新开的楼盘,为了不与天封塔争高低,这个楼盘最高的楼也只有八九米高,双面坡、大屋顶,灰黑砖瓦,古色古香,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老房子……
屠呦呦故居。
孙传哲故居。
参访天封塔和莲桥第小区真是意外惊喜,要没有天封塔和莲桥第小区,光看城隍庙真就没有大意思……
从天封塔公园出来,一点多了。回到城隍庙,当然要找小吃。
来到“天天夜市”这个牌匾下的食品城,人群爆满,基本上是大排档。
宁波年糕在全球都有名,但这个食城里却没有,于是我要了一碗汤圆,十元六个,个头一般,但味道不错……
好了,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