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训练,三问《小猫钓鱼》

讨论《小猫钓鱼》的三个问题

文/陆生作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就是《小猫钓鱼》,但是跟这个民间故事不太一样。后来呢,我又看到了一篇《小猫钓鱼》,有1800多字,是绍兴的一个作家金近写的。绍兴现在有个金近小学。金近的《小猫钓鱼》后来被拍成了一个动画片,在1952年。我们今天这一篇《小猫钓鱼》,应该说是最早的一篇《小猫钓鱼》,它是一个民间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是找了很多地方才找到它的。

【一】

为什么把它拿出来上一堂课呢?是因为有几个问题想跟大家来讨论。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第一句话“大猫和小猫在一起钓鱼”,如果我把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换成大狗跟小狗在一起钓鱼,可以吗?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想一想,讲出理由来。

(1)可以。你觉得可以,不就是把大猫小猫换成大狗小狗嘛,虽然人物换掉了,但这个故事,还是很通顺的啊。

(2)你说不可以。因为猫是喜欢吃鱼的,那么猫去钓鱼比狗去钓鱼更合理、更正常。

两种想法,我觉得都可以。但是,从写作上来讲,还是猫更好一点。

我一直跟你们讲,写童话要注意人物的物性。写童话要有物性跟人性。小猫会说话吗?它当然会说话,只是喵喵叫起来我们听不懂而已,它们猫与猫之间是可以交流的。我们小猫当一个故事主角的时候,它成人物了,应该写出小猫的特点,它的猫的特点就是它的物性。用到故事里面的猫爱吃鱼,这是猫的一个特点,写进故事里,会更合理一些。

但是,我们看很多的动画片,那里面的动物其实都像人一样,他们要吃晚餐,可能吃牛排,也有煎鸡蛋,相当于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是一个个的人,只是带了一个动物的面具。如此一来,我才说,可以是小猫钓鱼,也可以是小狗钓鱼。但是把两者比较一下,我们从情感上来说,会更容易选择、更容易接受小猫钓鱼。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在这个故事当中,小猫跟这个故事的联系只是猫爱吃鱼,除此以外,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猫的特点在这个故事当中表现出来。比如说,可以加一段小猫爬树到故事里,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地换成一条小狗,因为小狗不会爬树。以前跟你们讲过,当你去写一篇文章的时候,特别是写景的时候,能够把它一边写一边画出来是最好的。写动物文章的时候,你的题目是“一只小鸡”,如果能够把它换成一只小鸭,那就说明你这的篇作文没有写好,没有抓住特点。

第一个问题我们就讨论这么多。在这个故事当中,完全可以换成小狗钓鱼,但是我们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小猫钓鱼,因为生活当中的猫是吃鱼的。狗当然也吃鱼,只是说我们一直以来的习惯给我们一个印象,猫跟鱼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也告诉我们,下次写一个动物的时候,尽量抓住它的特点,保证它的位置不能被换掉,换不掉,不可替代,唯一性,写出“这一个”,告诉读者我写的就是它。我觉得,这样的作文就会比较好。

【二】

第二个问题:我们讨论一下第4段:“小猫着急地想:真够呛,我的钩怎么不上鱼呢?”如果把它改成:“小猫着急地说:真够呛,我的钩怎么不上鱼呢?”一个是想,一个是说,想与说,你们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1)你觉得“说”好。只有小猫着急地说了,大猫听到了,大猫才会回答,才会教训小猫钓鱼可得要专心啊。如果小猫没有说,大猫就没法说话了。你这样讲,当然讲得通。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你觉得“想”也可以。小猫去追蝴蝶、追蜻蜓,大猫都是看在眼里的。当小猫看到大猫钓到大鱼的时候,他就显得有些焦急了。也就是说,小猫即使不说话,从小猫焦急的表情当中,是不是也能推断出小猫在想什么?因为大猫与小猫是妈妈跟孩子的关系,妈妈会不了解自己孩子吗?我们平常会说,一撅屁股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你平时在书房做作业,你妈即使在客厅,他也知道你在干嘛;见了你的表情、眼神、动作,妈妈就更知道你在想什么了。

小猫着急地,“着急”这个词语就已经给我们暗示了。猫妈妈肯定很了解小猫的脾气性格。这个着急的背后,肯定有一个神情的状态,大猫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像你看到别人在吃棒冰,你也很想吃东西,你都不用说,你妈就会给你买或者不给你买。因为你的眼神已经出卖了你,你妈已经把你看透了,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情况是不是跟这小猫跟大猫一样的?

重复一下!

可以用想,也可以用说,请比比是想好还是说好。要有理由。

我觉得用想更好。因为这样会更有层次,这样就有了拐弯,这样文字就营造出了空间。如果只是说的话,直接说出来,一听就明白了,写出来只是一问一答而已。如果用想呢,就留给读者一些的思考的空间,一些回味的空间。我们就会想:欸,大猫怎么会知道小猫在想什么呢?哦,因为它们之间非常了解啊。

小猫为什么不把“真够呛,我的钩怎么不上鱼呢”这句话说出来呢?因为它也知道自己追蝴蝶、追蜻蜓是不好的,它知道自己已经犯错了,也就不好意思说出来了。总之,想,这一层表达,更加符合当时小猫的状态。在那种情况下,它不会把心里的那种焦急直接说出来,尽管表面上已经有反应了。

大猫呢,这里有一个词语叫斜视,大猫斜视小猫。你看,大猫也没有正式地看,它只是偷偷瞟一眼,其实大猫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小猫的动静,对小猫的所作所为很明白的,。大猫是一个好妈妈,了解小猫,没有责怪小猫,只是淡淡地教育它:钓鱼可得要专心呢。这更符合大人跟孩子之间沟通的那种好状态。对读者来讲,“想”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间,需要拐一个弯才能够理解这个想字好在哪里。如此,阅读更有味。

【三】

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小猫钓鱼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我们讲到小猫钓鱼的时候,都不用去讲这个故事有怎么样的情节了。我们一听到小猫钓鱼,条件反射一样,会想到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它把这个道理直接讲出来吗?没有。所以这是比那种寓言故事高明的地方。尽管结尾的时候它没有直白地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千万不能三心二意,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那个意思了。就是大猫的那句话,做事可得要专心啊,是不是已经把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这个道理藏在这个故事当中了?——这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作文要点明中心,讲清观点,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有时候其实是不用讲的,你只要把故事讲好了,别人读的时候自然能够读懂,会产生共鸣的呀!有时候一定要去强调一下中心是什么、要去点明中心——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写一篇文章就是需要有一个中心,而不是乱七八糟扯一通。我要表达的中心,我要通过哪些内容才能够表达出来。直白地寓言式的点明中心,只是想再一次提醒读者,我想讲的是这个道理,而不是其他,希望你在阅读的时候不要产生误解。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三个点:

第一个,小猫这个角色能不能替换?

第二个,小猫着急地想跟小猫着急地说,哪个比较好?

第三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故事怎么讲道理?

【四】

我们今天要写一篇作文,你可以写《小猫钓鱼》故事里面的其中一个部分,把它进行扩写。比如说,小猫追蝴蝶或者小猫追蜻蜓,这些内容在故事中很简单,但只要你依据六要素去扩展,写一篇四五百字的作文是不难的。

依据六要素,要问出作文的具体内容来。什么时候在哪里钓鱼?当时太阳怎么样?大猫又怎么样一动不动坐着?小猫坐在那钓鱼,见没有动静,就坐不牢了,屁股扭来扭去。这时蝴蝶飞过来,停到它的钓鱼竿上,它把钓鱼竿放下来,就追蝴蝶去了,跑跑玩玩很开心。这样是不是能够把故事从一句话展开来了?

你可以写小猫追蜻蜓,或小猫追蝴蝶,或直接写《小猫钓鱼新编》也行。我要看到的是,你构思出的内容能不能够写得生动具体。这是一种写法。

第二种写法。你可以把我们刚才讨论的一些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比如《想比说好》,咋一看,这就是一个不错的题目。

第一种是记叙式的,第二种是发表见解式的。这两种写法都能写,由你自己选择。现在开始写吧。

1、陆生作:习作分析与例文展示(9)

2、陆生作:读三国写作文,关羽逃难江湖五六年,发生了什么

3、陆生作:作文训练,平常生活与想象世界的无缝对接

4、陆生作:“熟悉、有用”作文选材的原则

5、陆生作:作文的观察与罗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