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主中原后,只用了一计,就差点将整个蒙古族绝种了,太歹毒

都知道,蒙古族素来给人一种勇猛、强悍,难以征服的印象。但就是这样一族人,却在满人统治的清朝时期被管理的服服帖帖,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

那么,满清政府是用了什么办法让如此强悍的蒙古族人变得这么“听话”的呢?

答案竟然是:计划生育。

自从满人建立了大清帝国以后就处处以史为鉴,特别是在与汉族以及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关系的处理上,尤为谨慎。当时,在处理与蒙古族的关系上,清政府与蒙古贵族大搞满蒙一家亲。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有的地位和忠诚度,对其进行不同爵位的册封,从亲王到台吉不等,让他们享有各种特权。

从顺治五年开始,蒙古的皇室成员每年都可以来京进行朝觐,也就是“年班”。可见,清朝统治者们用一个个优惠政策,包括加官进爵,真金白银、两族通婚等方式,一步步笼络了蒙古贵族的心,更是加深了双方的紧密程度。

这些乍一看会让人感觉清朝政府对蒙古族真是太优待了,但实际上,不过是满清政府拉拢蒙古贵族的手段而已,目的是营造满蒙联盟的假象,用来震慑汉人。而对待大批的蒙古牧民,清廷则像对待羔羊一般,不仅让他们睡羊圈,还让性病在蒙古草原上四处流行。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清廷对待蒙古族的政策,不过是表面光鲜,实际却是以严格管控为主。

因为,从康熙年间开始,每年都会有大批的内陆居民迁入蒙古境内,所以,清朝政府针对于迁入的流民和蒙古当地的居民,采取了不同的制度进行管理。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严格区分移居的汉民和原著民,同时,隔绝各民族之间的往来,以降低彼此之间的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严格区分之外,对于汉人的文化,蒙古人也是禁止接触和学习的,甚至,连汉字都不可以学习和使用。同时,蒙古人和内陆人之间禁止通商,如果,有需要出关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必须要得到理藩院颁发的相关许可证才可,且有效期仅限一年。而且,在这期间,内陆人不可以与各部落人结婚,更不能使用蒙古名字。

可见,这些做法无非是为了加强清朝的封建统治,防止蒙汉联合,以形成抵抗力量。

虽然,以上这些做法,限制了蒙古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但却不是清朝抑制蒙古族强大的最狠招数,最狠的当属清政府大力推行的喇嘛教。属于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满清政府以宗教的名义,在蒙古境内实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场实行了三百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中,清政府要求:

如果,蒙古人的家中有三到五个男子,就必须有两到三个男子出家做喇嘛。因为,喇嘛教是不可以娶妻生子的,所以,长期这样下去,人口数量肯定要下降。

另外,长期限制结婚,人们的生理欲望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出现很多非婚内的性行为。因此,这不仅使性病在蒙古境内流行开来,还严重影响了当地人口的增长。

可见,正是这样的“减丁政策”,让蒙古族的新生儿数量骤降。此外,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的“思想奴役”也极大地磨灭了蒙古族人的反抗意识,使得他们心甘情愿的任人摆布。

其实,除了上面的软性“减丁”方法以外,清朝在使用武力镇压蒙古人反抗方面,也是从不手软。

比如:在雍正年间,青海地区的蒙古人曾经联合起来,反抗过清朝的统治。当时,清政府派年羹尧带兵前去镇压,并大获全胜,八万青海蒙古人被其屠杀。此外,满清政府在遇到一些战事的时候,还会向蒙古人“征兵”,让其作为前锋率先进入战场杀敌。为此,无数蒙古男丁死在了战场上。

综上所述,清政府在入关之后,身为少数民族的他们,一直有一种危机感,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被他族所取代。所以,满清政府利用了三百年的时间,将这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蒙古族的人口,从原来的1200多万降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100多万。

同时,不仅人口数量骤减,整个民族精神也被瓦解,各部落之间的长期分化,让蒙古族人的士气全无,没有向心力,更没有整合力,犹如一盘散沙一样,一蹶不振。至此,一个原本叱咤草原的勇猛民族,变成了毫无战斗力,人丁日益减少的孱弱民族。

更有甚者,满清对蒙古族采取的这一系列政策,不仅在其统治期间对蒙古族影响巨大,更是在国民政府成立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都依然存在着不利影响。

据建国后的相关数据统计,1950年,在内蒙古刚刚成立了性病防治所的时候,牧区患有性病的比例高达59%,当时,超过半数的牧民都患有性病。之后,经过15年的努力,到1965年,数据降到了0.5%到2.4%。直到1977年,人民政府才将新患病以及先天梅毒的患儿人数降为零。

而这一天蒙古人民等了20年。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蒙古地区性病防治的关心和治理,而任由满清时期“种下”的病患在当地任意泛滥的话,那么,估计再有50到100年,蒙古民族恐怕真的要灭种了。

参考资料:

【《蒙古风俗鉴》、《清史稿·本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