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的三大原理
杨筠松,字叔茂,号救贫。窦州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享年73岁。葬于都药口(今江西于都)。杨氏有兄弟三人,长筠翌,次筠殡,松排行第三。他幼习诗书,十七岁即登科第,辗转至唐都长安任职,至僖宗朝(公元874-889年),拜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享正三品,掌灵台地理事。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杨与知友司天监卜则魏(《雪心赋》作者,江西宁都人)携宫中堪舆秘籍一道避战乱至虔州(今江西赣州), 为当地风水胜境所吸引,遂定居下来,潜心研习风水。并留下了《青襄奥语》、《撼龙经》、《疑龙经》等传世之作。从其著作中不难看出,杨筠松在继承前人风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反复实践,创立了一套因地制宜,因形选择,寻龙、点穴、观水、察砂、立向的完备风水理论体系及其操作方法,为后学歩入风水殿堂指明了探索方向。其学说,以山水阴阳的观点,万物生发消长的 观点,天地人合一的观点构建起了杨公风水理论的基本框架。
阴阳乃天地之造化,万物之源泉。按辨证法的观点,阴阳乃亊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天地、曰月山水、昼夜、动静等等,无不具有阴阳之属性。风水术作为人们选择处理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辨识山水之阴阳就显得尤为重要。故此,杨公筠松在《青囊奥语》中,开篇就曰: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杨公所说的雌雄,实质上指的是阴阳二气,反映在风水形峦上,就是山水的阴阳。之所以称雌雄的主因,是取其相互关系,犹如夫妇一般之理,夫妇交媾才会生儿育女,阴阳交合才会孕育出万物之天地化生原理。
杨筠松在风水实践中,鉴于山区、丘陵地带寻龙点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山水之间的阴阳属性,运用先天八卦纳甲原理,演绎出在罗盘二十四山正针中始分十二阳龙和十二阴龙。按照杨筠松的山为阴,水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左旋为阳,右旋为阴,以及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交合,万物始生的独特见解。它反映在罗盘上,就是阴阳龙。因此,阴阳龙的设置,不仅反映了山川形势的客观规律,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阴阳平衡,九六冲和的哲学思想。杨公山水阴阳观点在风水学上的应用,为人们选择营造宅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城镇乡村的选址规划明确了指导性原则。如北京的紫禁城。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北京都城时,由刘秉忠、郭守敬等一班人负责城市和宫殿的规划设计。为完善皇城的风水格局,他们引玉泉山水流进入京城,由西向东经紫禁城后连通大运河。紫禁城坐北朝南,设计者巧妙地把京城中轴线与中央子午线合而为一,形成了当时标准的北京时间。
明成祖朱棣营建紫禁城时,中央子午线向东迁移了150米,并在紫禁城北门外,堆筑景山,作为后龙山。紫禁城坐周天3°。向周天183°,用罗盘格定为子山午向,按杨公山水阴阳学说论,子山属阳,阳山须配阴水,也就是说,应右水倒左才算合局,才能达到阴阳调和的风水意境。为此,设计者引西方玉泉山之水于天安门前流过(因西方属金),所以才有了天安门前的金水河和金水桥。故《青囊奥语》云,“有人识得阴阳者,何愁大地不相逢。
万物生发消长,是自然法则,生、老、病、死,乃人生规律,任何人都无法迴避。风水术的主旨是让住宅内乘生气,外接堂气。杨筠松在风水实践中认识到地气、天气作用于住宅的重要性,遂依据万物生发消长的原理,而创立了胎、养、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十二宫为特征的风水学术理论体系,以推演山水的吉凶,为人们选择和处理居住环境,趋吉避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並具有操作性的尺度。杨公高徒曾文辿(江西兴国人)亦在《青囊序》中谆谆吿诫:“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
运用杨公生旺墓理论来布局的古民居案例在江西的城市乡村中至今依然可见。如,被文化史学界称之为“中国耕读文明博物馆”的江西乐安县流坑古村落,据记载,该村自五代开基以来,曾出过2名状元,34名进士,100多名举人,至今仍生息着800多户人家,4000多人口。流坑村四面环山,三面临水,整个村庄依山而建,祠堂民舍错落有致,布局得井井有条,现存明清建筑有260余处,有宗祠、寺观、书院、楼阁、亭塔、牌坊等等,在一个村落中汇集如此之多的建筑种类在全国也不多见。当我们用罗盘对几幢祠堂、民舍测定其方位时,却惊奇的发现,其立向与扬公水法不谋而合(传说当年由杨公规划)。其宗祠立亥山巳向,左水倒右出丁口,坐生朝旺。为使水口处关栏更紧密些,设计者又在水口处建一风水塔,通过人工造景的办法以完善其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细细考量, 整个村庄从整体布局到单体建筑,以至道路、桥梁的设置,无不折射出杨公风水的理念。
杨公筠松在长时间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探索中,已认识到,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而反映出春夏秋冬寒冷暑热气候变化的规律,遂将太阳年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侯的原理应用于经天纬地的风水罗经,进而创设了罗经的缝针,以及配合其作用的七十二龙(又名七十二分金)。杨公的徒裔,南宋的赖文俊(号布衣,祖籍江西宁都石城人),则完善其术创设了罗盘的中针。至此,罗盘的天、地、人三大盘针均以完备(只有杨公风水运用三大盘针),风水术中的立向、消砂、纳水各司其职,人们追求天、地、人合一的风水境界才成为可能。
节气的交替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移动的位置与太阳相对方位的变化而确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则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了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它是天球上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杨筠松在设置罗盘缝针时,依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将其设在罗盘相对应的缝针二十四山上以司天气,可谓巧夺天功。
缝针(天盘),反映的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换言之也就是时间的关系;中针(人盘),反映的则是地球与月球的关系,也就是空间的关糸;地球居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一阴一阳催生了地球万物生长,孕育了地球的勃勃生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的居住环境若能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自然也是舒适宜人活力无限。
风水的宗旨是引导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进而享受自然。中华风水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杨公风水之所以能被世人所推崇,我想,这其中必蕴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祖先智慧的结晶,古为今用,批判的继承,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现代的城乡规划和小区布局,以至单体建筑的设计,若能灵活运用杨公风水理论,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相融合, 我相信,一定会多一份成熟,少一份遗憾,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更宜居,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我们的居民一定会更康宁。
本文作者刘典敏
2022年《三僚大通书》开请,详细介绍看下面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