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史上价值3亿的马,为何这么贵?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局部),纸本设色,35.5×212.5cm,元代

历经75分钟、100余次的激烈竞价,最终以成交价3.065亿港元(约2.7亿元人民币)成交,《五王醉归图》卷刷新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品最高成交纪录。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再创佳绩?他就是元代绘马大师——任仁发。

继承古意,再创经典

宋咸淳八年(1272年),年仅18岁的任仁发便考中举人,可惜不久后遭遇宋元更替、科举中断,他的入仕之路因此受阻,人生的转折也由此开始。为了前途生计,任仁发向元朝廷毛遂自荐,被任命为水路巡警。此后他开始专攻水利,倾力于浙西、通惠河和黄河等地治水之道,对当时的水利兴修做出了巨大贡献。

韩幹《照夜白图》(局部),纸本笔墨,30.8×33.5cm,唐代,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专心治理水患的朝廷官员在闲暇之余所创作的鞍马画却得到了元代著名鉴赏家柯九思的最高评价——“自曹、韩之后,数百年来,未有舍其法而逾之者……若秘书监任公,则甚得其形容气韵矣,岂易得哉!”几百年来都没人超得过唐朝韩幹、曹霸的画马,而任仁发却皆得其神韵风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那么他所绘之马,究竟有何不同?

任仁发《出圉图》(局部),绢本设色,34.2 ×201.9cm,元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任仁发生活并创作的元代,由于士人社会地位下降,不少文人雅士提倡以推崇古意、抒情明志为创作理念的“文人画”,任仁发正是倡导者之一。除了在工作中恪守职责、勤奋好学,他也将这种认真态度融入并贯穿其鞍马画创作之中。

任仁发《九马图》卷(局部),绢本设色,31.7 ×261.6cm,元代,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任仁发所画之马大多是御厩中进贡的骏马,而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马的习性和形态以便获取画马的最佳方法,他常常与马同吃同住,在田野和马厩中观察马群静立或奔跑的状态,全面了解马的自然姿态和生活习性。正是在如此严谨的探索中,任仁发创作了《九马图》卷、《二马图》卷和《出圉图》卷等传世杰作。

韩幹《牧马图》(局部),绢本设色,27.5×34.1cm,唐代,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独有偶,任仁发的这种匠人心性其实继承于唐宋的韩幹、李公麟。《广川画跋》就曾记载,“世传韩幹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可见,韩幹画马时态度严肃认真,并非客观地再现与复制,而会针对不同环境和形态下的马匹进行不同的创作。

李公麟《五马图》(局部),纸本笔墨,29.3×225cm,北宋

而李公麟则擅用“白描”画马。所谓“白描”,就是不设色彩,单用墨线勾勒轮廓的画法,因此他对于线条的把控则更为细腻。苏轼也曾评论李公麟的马图“画肉兼画骨”,说明画家不是单纯地描摹形象,而是力图将真马的神韵刻画出来。

任仁发《九马图》卷(局部),绢本设色,31.7 ×261.6cm,元代,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由于水利仕途的成功,任仁发有机会进入皇宫并见到前朝真迹,而这也极大影响了他业余的画马生涯。以《九马图》卷为例,任仁发在处理人物、马和背景的关系时,效仿了唐朝不设背景、固定视点和采用横向构图的传统,最大限度地拉长画面的层次感,再运用人物之间的细微互动增添视觉导向使画面更具动感。

任仁发《九马图》卷中马的细节

颜色、姿态各不相同的九匹骏马依次排开,七位马官或牵马而行、或站定饲马、或与他人攀谈,神似胡人却衣着唐装。任仁发笔下的马结构准确生动,不但继承唐朝马匹体格强健、肌肉发达、臀部圆润等特征,还采用宋人勾线着色的画法,极具张力地将马的面部神情、鬃毛质感和肤感表现出来。

任仁发《九马图》卷中马的细节

回应现世,以马喻人

特殊的文化背景导致元朝的文人画家时常借绘画抒发对官场和政治的不满。即便是后来仕途顺利的任仁发也深受大环境的影响,在官场打拼时创作了极富盛名的《二马图》卷,旨在讽刺官场乃至社会的种种腐败与黑暗。在他看来,士人画马应秉承自古的寓意之风,不仅要能展现文人的精神风貌,还需反映自身的政治主张。

任仁发《二马图》卷(局部),绢本设色,28.8×142.7cm,元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乍看之下,观者只看到画面中的两匹马,却不能体会到其中的讽刺意味,但结合任仁发的自题来看,其实他将画幅右侧膘肥肉厚、呈养尊处优状的花马比喻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而把左侧肋骨可见、皮毛脱落、呈疲惫状的瘦马比喻忙于政务的清官。值得一提的是,这匹瘦马的形象不仅表达出对政治黑暗的不满,也体现出画家借助马的境况隐喻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

任仁发《二马图》卷(局部),绢本设色,28.8×142.7cm,元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如此重隐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在当时艺坛可谓别具一格。可见,任仁发在唐宋画马技法的基础上又叠加了反映其朝代风格的审美创新,从而生成一种艺术与精神世界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任仁发的鞍马画较前朝更具文人所追求的寓意功能,所画的马也更加被赋予独立的文人精神。

任仁发《二马图》卷中二马头部对比,左为瘦马,右为肥马。

传世杰作,再创佳绩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局部),纸本设色,35.5×212.5cm,元代

2020年10月,任仁发传世之作《五王醉归图》卷在香港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以3.065亿港元(约2.7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力夺金秋王者宝座。事实上,这幅佳作早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首次上拍就以4658万港元(约3996万元人民币)成交,惊艳四座。七年后,它再度席卷北京保利秋拍,以3.036亿元天价成为2016年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而如今仅隔四年,它又被上海龙美术馆竞得,再一次以实力证明其极高的艺术价值。

那么在疫情的考验下,这幅《五王醉归图》卷为何仍旧势不可挡?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任仁发《三骏图》卷(局部),绢本设色,28.5×137.5cm,元代,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首先,任仁发已知的传世作品共有21件,均为海内外博物馆或私人收藏。而经历代著录的却只有11件,较为出名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二马图》卷、《出圉图》卷;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神骏图》卷;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三骏图》卷。而《五王醉归图》卷不仅是少之又少、流传在民间的任仁发真迹,其内容又是画家最为精湛的鞍马题材,画面水准也被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给予“真迹,上上”的最高鉴定评价,足以决定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

宋徽宗赵佶《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局部),绢本设色,51.8×148cm,北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其二,《五王醉归图》卷自明末以来有着非常明确的收藏记录,经王永吉、梁清标、耿昭忠等历代收藏名家之手,于乾隆年间被收入宫中并登记在清廷书画收藏著录《石渠宝笈》中。除此之外,此卷还经历了清末著名的“小白楼事件”,即在1922年由宣统皇帝溥仪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偷运出宫,由天津转长春伪满宫。与其一同被偷运的还有宋徽宗《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这件国宝级文物,足以可见任仁发作品的珍贵性。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局部),纸本设色,35.5×212.5cm,元代

之后,此卷由古董巨商卢芹斋(C.T.LOO)带去美国并卖给德裔收藏家沃尔特·侯士泰。说起侯士泰的中国书画收藏,有一件事情值得一书。侯士泰曾在美国起诉著名收藏家王季迁,原因是怀疑王季迁用几件赝品明清画换走了他手上另一件宋代真迹《朝元仙仗图》卷。

法庭上,王季迁的律师问侯士泰懂不懂中国古代书画,侯士泰说:懂。律师又问王季迁同样的问题,王季迁却说:不懂。于是侯士泰败诉,因为法官认为懂中国书画的侯士泰不可能被不懂书画的王季迁欺骗。自此之后,侯士泰再不与书画界往来,而直至2007年他去世,其家人才将久未见世的《五王醉归图》卷拿出并拍卖。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局部),纸本设色,35.5×212.5cm,元代

除了数量稀少、经名家收藏等因素,《五王醉归图》卷的立意还相当重要,以唐代宋王李宪让皇位于其弟李隆基的故事歌颂元仁宗将皇位留给其兄元武宗的孝悌之德,有着深刻的教化意义。卷中描绘了登基之前的唐玄宗与他的四个兄弟宋王李宪、申王李成礼、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出游饮酒,醉后策马的场景。画中另有四名侍从,与五王合乘九匹骏马。任仁发下笔遒劲,整幅线条勾勒简练,人马呈横向排列,是唐人题材构图和元人用笔的完美结合。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局部),纸本设色,35.5×212.5cm,元代

尽管任仁发的绘画作品在当今无比受人推崇,但在当时许多重要画史却连他的名字都未予记载。这很可能是因为任仁发在朝为官,主要精力放在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缘故。其创作的本质也并非为了名垂画史,而是为了陶冶性情、借画明志。正是这独特的灵魂气韵使任仁发的作品在八百年后依然震撼艺界、大放异彩。

文章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

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复旦人文智慧鸣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