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相别”的顾准之殇(三)

顾准子女对自己父亲的憎恨就那么有理由吗?即便是当时执行极左路线的“军宣队”头儿对顾准子女畸形变态的行为逻辑都看不下去。为了有所转圜,为了求得5个年轻人的“开恩”,为了稍稍满足一息尚存的顾准见到子女的最后心愿,“军宣队”特地设了一个局——让顾准在预先拟好的“认错书”上签名。实事求是地说,执事者让垂死之人顾准签名无非是打消其子女“怕受爸爸影响”(顾准幺子顾重之语)的思想顾虑,积善积德让人家父子间见上一面。

可是……

1974年12月2日,吴敬琏去医院看护顾准。到了晚上八九点钟,顾准的呼吸极其艰难,仗义的吴敬琏一直坐在旁边,握着他的手。大概到了11点的样子,吴敬琏已打起了瞌睡,顾准突然醒了过来,挣扎着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打开行军床休息”。

这是顾准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句话。吴敬琏打开行军床躺下不久,就听到很响的动静,护士们乱作一团,医生在为顾准做心脏按摩,但顾准没再醒来……

顾准一脚蹬开生死路,直到火化的那天,他的五个子女一个都不来见上父亲一眼。

顾准去世十年后,他的大女儿、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顾淑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为什么我们都有强烈的爱国心,都愿意献身于比个人家庭大得多的目标而长期视为殊途?……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所接受和奉行的一套准则,为什么容不进新鲜的,可能是更为科学的内容?究竟哪一部分需要审查,更新,以避免以后对亲人以至社会再做蠢事?”

顾准的长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在事后解释“生不相见,死不相别”的错乱约定时,据说是“全身颤抖,泣不成声,”还说了些请求世人原谅他们之类的话语。

生命最后的顾准所承受子女们“死不相别”非典型性一幕,让一切有着正常情感的公众难以容忍。这种状况要是出现在“大院”以外的里弄,估计当事人早就被扁。至于顾准子女们在惊醒后,仍以他们所习惯的“大院”口吻说得那些“以避免以后对亲人以至社会再做蠢事”,“请求世人原谅”的话,是不是已经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他(她)们真诚的灵魂忏悔,不应该由别人来评说。

说与不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对顾准的种种不公不义,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