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宠坏了,打一顿就好了? 2024-05-06 00:19:15 最近,六安市的一位妈妈因为儿子喜欢“高空抛物”并多次教育无果,无奈将孩子送进了派出所。见过警察叔叔后,儿子表态:“我以后做乖乖的好孩子。”妈妈此举得到网友盛赞。无独有偶,10月7日,江苏淮安的一位妈妈被儿子用改过密码的自行车锁套在脖子上,“锁喉”1个多小时无法取下,最后只能求助消防员使用绝缘剪将锁链剪断。有人说:这样的孩子分分钟能要你命,还不送到派出所教育一下?孩子被宠坏了,打一顿就好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如何教会孩子边界意识?打到底管不管用?No-Child- 01 打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打一顿就长记性了,永不再犯。但这可能是父母无意识地图“省事”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不愿意动用太多智力的思考或者去学习打以外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或许父母自己小时候就是经历过挨打成长起来的。虽然无数次下过决心,坚决不打自己的孩子,但在情绪被推到那一刻时,好像除了打,也没别的选择了。有时候体罚确实有效,但效果仅限于当下让孩子停止行为,或者以后只是父母在场时不实施那些行为。其中有几点隐性的副作用,我们需要重视:一是,孩子可能会认为武力是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方式,TA会以此欺负弱小,引起很多麻烦。反过来说,如果严重的话,在日后成年人的关系中,会成为语言和行为暴力的受害者而无反抗能力。二是,伴随着父母的打骂,除了疼痛,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羞辱、恐惧、愤怒等,这些难以消化的情绪感受将远超认知上的反省。也就是“只记得挨揍,不记得为什么”。即使记得为了什么事情挨揍,也不知道该吸取什么教训。三是,体罚让父母失掉权威感,被孩子“瞧不起”。这就是有时候会出现的情况,孩子被父母打“皮”了。然后孩子继续屡教不改,父母更加束手无策。直到我们明白,打孩子不是目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律,逐渐能够学会知轻重,掌握人际道德的边界。No-Child-02宠的另一面,是忽视和打孩子差不多同样“省事”的方式,就是宠。在满足孩子一切要求,或者代替包办的同时,绝大多数养育者忽略了另外一件极具心理发展意义的事情——孩子需要确认自己的边界,确认自己与外界之间的规则,才能进行自我掌控和感到安全,也将于成年后顺利融入社会。一个在行为上拥有无边无际自由的孩子,内心是失控和痛苦的。也正如美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所言: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放到现实中不妨这样来理解:当我们清楚地知道每月需要偿还的房贷是多少,孩子教育生活支出是多少,家庭开销和赡养老人等等各项花销,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并为之经营和奋斗;虽然过程中常常焦虑,但那是“踏实”的痛苦。举一个离普通人很远的例子:据说某顶级富豪某天一口气买下了5辆法拉利,然后意兴阑珊,坐公交车回了家。如果钱是万能的,让人难以感到边界的,那么这也是它带给人的最大痛苦。在边界内进行创造和满足,也许才是真幸福。No-Child-03孩子在试探和确认边界,我们看懂了吗?大人们都知道,孩子怕警察。在往楼下倒饭菜的孩子视频中可以看到,警察除了问“小朋友怎么啦”这一句,全程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妈妈当着警察的面,把往日很多次教训孩子的话,重复了一遍,结果立马起效。孩子见的是警察,实则是到达了心理的边界。触到了底线即是确认了安全,孩子会自动选择收回“坏”行为,开始自我规范和约束。两个案例中,爸爸都没有出现,都是妈妈在单兵作战。我们不用去猜现实的情况究竟如何,但必须去思考:家庭中,象征性代表规则和边界的人是谁?父母是否忽略了这个部分的建立,或者只是单纯去制止孩子的行为,而并没有达到形成边界意识的效果。在幼儿的潜意识中,小男孩小女孩都想取代同性父母的一方,来占有异性父母;同时他们幻想自己的行为会被同性父母所惩罚,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超我道德感”。如果家庭中孩子总是和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系过密时,作为边界和规则的第三方就难以介入。缺失了这步或者操作不当,孩子就会不断地“挑衅”,出现各种让大人头疼的花样,接着会很自然给孩子贴上难管的标签。直到“第三方”警察的出现,孩子才肯收手,警察就成为外化的惩罚和禁忌,帮助孩子站在了雷池边上。有了家庭的三角化关系为基础,随着孩子逐渐成熟长大,TA将学习适应更大更复杂的人际关系体系,继续探索有边界、符合社会道德的自我满足。No-Child- 04 父母的眼光要高于“问题本身”首先建议父母们发散思维,不要“就着孩子管孩子,就着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眼光只聚焦在具体问题上,会让人眼光越来越狭窄,拿到方法可能也不管用。孩子呈现问题时,可能体现的是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可能是在呼唤回应;父母只有在理解基础之上,应对才可能是有效的。比如网上随手一搜,会看到大量由于孩子高空抛物,导致另一个孩子或大人受伤并引起索赔的纠纷。一个小男孩因无人看管被反锁家中,他就跑到阳台往下扔东西。随着楼下向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男孩看到大家指指点点,这让他兴奋不已,更加放肆找东西扔出去。显然,这个孩子是在寻求关注,不良行为的背后,诉说着孤独。这个时候讲道理、打骂,都不及认真陪伴一会儿孩子更有益处。大约6岁以后,儿童进入社会规范的敏感期,学习在自由和规范之间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任务。家长们一方面要在孩子所处的环境内减少危险的可能性,不能以大人对危险的感知为判断标准。就像那个自行车锁,觉得给孩子玩玩没什么,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是父母们猝不及防的。另一方面帮助孩子认识到破坏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且这个后果是跟自己有关的。也就是说,假设别人对你这样做,你也将面临你不想要的后果。把这样的公平性植入孩子心中,就为日后的自律埋下种子。其实这也是在教孩子同理别人的感受。那个在警察面前怂了的孩子,即使以后不再往楼下扔东西,父母还是有必要回来给孩子补上同理心这一课。好消息是,对他人感同身受并且给与关怀,这种能力始于童年,也将终生发展。自律加上同理心,父母就不愁孩子行走社会了。最后,孩子的边界感及自律的能力,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示范。爸爸和妈妈,每个人都能够大体上在生活中管理好自己,尽可能保持和谐的关系。环境风调雨顺了,孩子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只要父母不“刻意保留”孩子的问题,有些事情终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烟消云散。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在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戒律之间,自由翱翔。作者:徐亚辉,二级心理咨询师,UM心理主笔;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 赞 (0) 相关推荐 你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你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苦情式育儿,正在同时毁掉父母和孩子 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讲述在指导四岁孩子作业时崩溃,情急下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求得孩子学习效率提升.引发网友热议. 网友们纷纷认为这是通过给孩子制造心理压力.引发孩子内疚.&qu ... 多少孩子,毁在了“人家那是喜欢你”! 多少孩子,毁在了“人家那是喜欢你”! “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答案让人后怕,别再做错了! 前两天我哥打电话来,说一岁半的小侄女吃饭太恼火了,什么方式都试过了还是没用,狠心饿了两顿,也不管用. 孩子吃饭难这件事,我真是太有感触了,也很早就想跟大家聊聊. 我家云宝就是一个吃饭困难户,为 ... 要想孩子长得高,早餐这顿很重要,只吃白粥是不行的 作为国人,我们一定知道: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句话吧?但至于为什么如此要求,我们又应该怎么吃才健康科学,估计少有人深入了解.但吃的确是个大学问,尤其值得家有宝宝的父母认真学习,尤其是父母基因不高, ... “孩子不吃饭,饿一顿就好了?”不想以后追着喂,这几件事别再做了! 最近朋友和我吐槽了她家「饭渣」: "每到饭点就心累,又哄又骗就是不吃饭,昨晚气的我直接收桌,可奶奶说:饿坏孩子怎么办,拿着勺就开始喂了,这样下去啥时候能学会自己吃饭啊!" 这样的烦 ... 她一生跨越3个世纪,13个孩子全是博士,克林顿布什都说她伟大 她的名字叫王淑贞,江苏如皋人,1897年出生.自幼家境宽裕的王淑贞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雪或了诗词音乐,笃信佛教,这给她的一生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王淑贞在自己19岁的时候嫁给了富商之子李浩民,为他生下了 ... “我让我媳妇来欺负你”:孩子油腔滑调,该揍一顿吗? 精读妈说:说话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能掌握的技能,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说话,关键是父母如何引导,以及如何纠正孩子不好好说话的偏差. 作者:心海一隅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刚看到一位妈妈发的小视频,她对 ... 惯子如杀子!孩子被宠坏的五大征兆,快来看看你中了几条! 孩子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宝贝,爸爸妈妈都希望给孩子百分之百的宠爱,只为了让孩子能快快乐乐的成长. 但有些时候,父母无原则的宠爱却会害了孩子,如果孩子出现下面几大征兆,就说明孩子已经被"宠坏&q ... 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被宠坏呢?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爷爷奶奶的"小祖宗",无时无刻都是被供着的.如今的父母长辈,对于孩子的宠溺,比之以前更甚,很多孩子在父母为了孩子好的时候,就被渐渐宠坏了,却不自知,这并不 ... 孩子被宠坏的4种表现,你家孩子有么? 宝妈小月带着4岁的宝宝出去玩耍,路过一家冰淇淋店,宝宝就闹着要吃冰淇淋,但是如今天气还冷,孩子又小,宝妈小月胆小影响宝宝肠胃,吃了拉肚子,就不同意给宝宝买. 孩子被宠坏的4种表现,如果有一种,父母就应该引起重视了 如果宝宝有了这4种被宠坏的表现,父母们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爷爷奶奶的"小祖宗",无时无刻都是被供着的.如今的父母长辈,对于孩子的宠溺,比之以前更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