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奥运】陆艺《富爸爸知道:奥运比奥数重要》

文/陆艺

【作者简介】陆艺,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曾在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多年,在报刊媒体发表上百万字作品。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视力不良率62.96%,肥胖率21.46%”这是一份北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的数据,调研报告揭示最大的原因是:重智育轻体育,并呼吁要像重视奥运一样重视少年儿童体育。去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倡议,希望更多学校和家长能把体育看作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鼓励青少年按照奥林匹克价值观生活,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近几年,我国虽然出台了“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一系列政策,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初中体育成绩列入中考考核,但实际做得远远不够,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对比西方体育教育,我们发现在国外体育不仅是贵族、精英的教育,而且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体育方面特长。

国外体育师生是明星,国内却坐冷板凳。

在国外,体育课是最受重视的课程之一,校园最受追捧的学生多是在足球场、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体育明星。在中国,体育课却备受冷落,体育老师对自己的不受重视深感无奈。

作为英国贵族男校之翘楚,伊顿公学奉行的是最为传统的英式绅士教育。英国普通中学的课程,在伊顿公学只用二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学完。剩下的时间,学生被要求学习各类贵族运动,比如英国人热衷的马球、赛艇、击剑等。伊顿公学对体育高度重视,甚至发展出了这样一句口号:“运动第一,学习第二”。

到了大学,英国有牛津剑桥划船比赛,美利坚有常春藤联盟,这些可都是精英学霸们的体育赛事。在中国,学霸是最受学校老师喜爱的。而在美国,是哪类学生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呢? 不是学霸,而是橄榄球队队长。如果有学生考SAT拿到2400满分,被哈佛录取,学校网站连新闻都没有。但是如果学生将在大学里参加体育队,那可是学校的特大光荣。学校网站的首页可以看到学生和未来就读的大学教练握手的照片和有关新闻,高中校长会亲自接见,对这个体育特长生的关注远远比那SAT满分的学生要多。

在西方,体育老师也备受重视,美国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有可能比校长的收入还要高,体育老师综合素质高,可以兼任其他课程,也可以当校长。那么我们的中国体育老师呢?就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学生家长无人问津,待遇也与付出不成正比,最倒霉的是,还会受到嘲讽,“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实在让人心寒。

在我国周朝时,社会精英要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除了思想政治的“礼”,文艺熏陶的“乐”,“射”这么一个纯体育运动就大模大样地排在第三位,文化课学习的“书”和“数”甚至还排在“御”(包含驾驭、领导之术),这么一个“粗鄙”的技术活后面。这实在不能不叫人感慨,究竟我们在周以后经历了什么,怎么就在近代还沦落得让倭国人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呢?真是想想都让人气结。

家长花重金让孩子学艺术,却不愿走体育之路。

虽然近代也有人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但许多家长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还停留在“强身健体少生病,对学习成绩提高有帮助”的阶段,仅把体育当作智育的辅助,无疑落了下乘。

武汉光谷五小的校长孔德勇说,学校虽是足球特色学校,但学生家长并不重视体育课。每当有大型比赛时,都有家长向他反映,“足球比赛影响孩子学习,练习占用了课外补习时间。”

“每当我们发现一个运动天赋出色的孩子,家长往往不愿意培养孩子走体育这条路。”孔校长说,“如果是培养艺术特长,很多家长则不惜重金。”

艺术被认为是陶冶情操、享受生活;而体育则是受苦受累,训练受伤。很多家长都抱有这样的偏见。而实际上,体育锻炼可以让人终生受益。

在孩子心中,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是最开心的课堂;而体育老师本应该是和学生“打成一片”的“孩子王”。

“当前学校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过度关注会产生一种‘因噎废食’的社会效果。一些可做可不做的课外体育活动,很多学校因担心活动中受伤或发生意外事故,就不做了,宁求安稳,不惹麻烦。”孔校长说,“看着现在城市的孩子越来越弱不禁风,我们能有什么乐趣可言?”

孩子孱弱的身体,已成为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北京市政协、教委等部门2014年3月18日发布的北京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报告:视力不良率上升到62.96%,肥胖率上升到21.46%,肥胖者近半数有脂肪肝。

另外,来自上海和广州的数据也不容乐观。《劳动报》报道上海中小学生的肥胖率为17.8%是国家均值的3倍。《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7年来持续下滑,近10年来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下降严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5.0%。

调研报告揭示四大原因:重智育轻体育、运动场地严重不足、体育教师缺编并兼职过多、体育未真正纳入学校考核。

因此,必须像重视奥运一样重视少年儿童体育。加强运动就是提高生命力。已有成功案例显示,丰台八小自2011年每天早上加10分钟锻炼,肥胖率下降10%。

我们期待教育部门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健康,良好的体魄才是学生学习一切的前提。

体育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奥运赛场上,胜者欢欣鼓舞、笑容灿烂;败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如果把奥运比赛过程比作浓缩的人生,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短时间内体验一遍人生况味,确实有增广见闻、加深生命厚度的作用。从审美角度来看,只是体育之魅力,而在教育者眼里,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早在1919年,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样前瞻的教育主张。他说:“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凡吾人身体与精神,均含一种潜势力,随外围之环境而发达,故欲发达至何地位,既能至何地位。”蔡元培先生把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及所应掌握的尺度做了务实的说明,“先讲体育,在西洋有一句成语,叫做‘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足见体育的不可轻忽。体育是要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并不是只在赌赛跑跳,或开运动会博得名誉体面上头……”

毛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说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当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时,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为此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敬业精神和意志力;最后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是自我的实现和超越。

体育有时可以突破一切障碍,这就是体育的特殊之处和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看体育”,到如今跑步骑行井喷“玩体育”,中国民众接触体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体育价值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对体育运动的崇尚和热爱,对拥有强健体魄、拥抱健康生活的热切渴望,是古今中西概莫能外的,而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现实正是这一全人类共性的最好体现。

体育激励全世界青年人参与到运动当中,正是看体育在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有体育特长的人在社会中更容易成功。

实际上,西方很多领袖人物都有运动上的一技之长!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不仅是运动员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学也注重培养有运动背景的学生。

运动员出身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所以他们一定具备有特殊的心理素质。什么心理素质?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竞争与合作,这就是体育精神!运动员身上最具备这种特质。

运动好的人容易在社会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一点: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必定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尤其在比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一切杂念,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在千变万化的赛场上,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只有高度注意,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参加过校队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最具集体荣誉感的。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联盟——常青藤联盟最早就是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若干所大学的美式足球运动体育联盟,而非学术评比,比如奥数竞赛的联盟。而中国也曾经有过一段颇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华附中早在“文革”前,就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入校队,活跃于各种比赛,他们中成就了后来中国社会的精英。

反观中国,到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还是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太注重奥数、钢琴等等。在全球化时代下,只懂得奥数,不懂得与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适应时代变化,所幸,许多开明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期待更多的家长引起重视,期待我们的教育能像重视奥数、重视奥运一样,重视体育教学,这才是中国民族真正强大的根基。少年强,则国强。如果我们的未来栋梁在身体上都无法与他国竞争,我们还指望他们拿什么与人抗衡呢?我们还能如何指望他们立于世界之林呢?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