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的主力旅:装备机枪400多挺,比整个“德械师”都多

近些年,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有很多,其中最常出现的兵器就是手枪、步枪、机枪这三大件儿,火炮和其他重型武器是比较少出现的。

其实在真实历史上也大体如此,当时中国军队中火炮的装备量的确不算很多,大多数部队的武器主要也就是以上那三大件儿。而且这其中机枪也算贵重武器,一些装备比较差的军队,机枪装备量非常寒酸,堪称是压箱底的宝贝武器。

大家都知道国军中央军在1930年代组建过一批装备精良的“德械师”——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这个词汇其实是民间创造出来的,单以装备来看它也并不太“德械”。不过你要说其正式的名称——调整师,恐怕大多数人又都没听过,所以我们也就顺着“德械师”的叫法来叫吧!

虽然说“德械师”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重型武器配置上也不怎么样,但起码轻型武器的配置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属于一流水准。

以我们要说的机枪为例,轻机枪可以装备到步兵班,每个步兵连可装备9挺轻机枪,一个步兵团辖9个步兵连,即可装备81挺轻机枪;一个“德械师”有4个步兵团,在轻机枪的装备量上,至少要有324挺。

“德械师”的一个步兵营另装备6挺重机枪,全师合计12个步兵营,即可装备72挺重机枪。

以上只是按照基本编制而计的,共计有轻重机枪396挺,算是一个保守统计吧!

为什么说是保守统计呢?因为实际上还有一些其他分队也可能会装备机枪,因此“德械师”的实际机枪装备量要高于上述的保守统计水准。当然了,这是在装备能够落实的前提下,要是落实不下去,那么基本编制恐怕都填不齐。

以能够切实装备足量武器的中央军36师为例,该师实际装备有351挺轻机枪,另外装备76挺重机枪,轻重机枪装备合计达到了427挺。

一个师就装备427挺机枪,这配置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绝对算豪华了;机枪装备量较少的八路军120师和129师,两个师加起来也不过装备有杂式轻重机枪300挺,只有36师机枪装备量的70%。

那么36师是不是1930年代中国军队中装备机枪数最多的师旅(指实力数相当或略小于师的旅)级部队呢?

并不是。

在中央军36师装备到位数年前即已编成的东北军“国防旅”在机枪装备数量上便可将其压倒。

众所周知,得益于大量外购及通过东北兵工厂自产,奉军及其随后演变而来的东北军在武器装备的配置上一直是当时中国军队中的一流水平。

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回到东北主政,随后被推举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省保安司令。当年年底,张学良宣布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史称东北易帜,所部改为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

在张学良主政东北初期,其实就开始了对所属军队的编制调整,这个时间点还要在易帜之前。其核心要点便是裁减东北部队的总员额,撤销军团等大的编制,将部队改编为所谓的国防军和省防军。

其中国防军分为五大兵种,占主体的步兵、骑兵改为旅级编制,炮兵改为团级编制(后亦合编为旅),工兵改为营制,辎重改为教导队制;其余宪兵、通信、战车等部队则以队为单位存在,下设分队。

1928年11月30日,军队改编基本完成。

其中国防军步兵旅或简称为“国防旅”共计有27个,番号分别是东北陆军第1旅至第27旅;国防军骑兵旅有6个,分别是东北陆军骑兵第1旅至第6旅;国防军炮兵团共计10个,番号分别是东北陆军炮兵第1团至第10团;此外另有8个工兵营及各直属分队。

除了国防军外,东北军另有空军、海军、辽宁省防军、黑龙江省防军、热河省驻军、兴安屯垦军等部。

以上部队中以所谓的国防军步兵旅为作战核心,人员、装备都较为充实。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番号最初未变,一直到1930年5月1日,才正式纳入国军番号体系,但其番号仍有特殊性。

以国防旅为例,东北陆军第1旅改为国军独立第7旅,此后以此类推,不过此时东北军国防旅只有25个,故而最大番号为独立第31旅。

番号虽然改变了,但各部的实力数和武器装备是没有变化的,而东北军此时的人员补充、武器配备也不由南京方面掌握。

以东北军国防旅先前的编制而论,其满编兵力可达1万余人,实际实力相当于是一个师。不过绝大多数作战旅都不满编,兵力数上一般都不满万。

这样的一个旅辖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辖4个步兵连,每个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每个步兵排辖4个步兵班。

不难看出,东北军的编制还是有些特别的。如其1个步兵连实际有12个步兵班,1个步兵营实际有48个步兵班,而一般来说一个步兵营只有27个步兵班。

东北军的步兵班每个班装备有10支捷克式步枪、1挺捷克式轻机枪,有的资料称还装备有1具掷弹筒。不过笔者在其他资料中尚未发现有此装备(如独立第7旅620团9连连长回忆九一八时称,该连有120支捷克式步枪和12挺捷克式机枪,未提掷弹筒),故而暂时存疑。

以此而计的话,东北军的1个步兵连即装备有12挺轻机枪,1个步兵营则装备48挺轻机枪,1个步兵团则装备144挺轻机枪。

这个轻机枪的装备量可以说是非常之大了,比全面抗战之初的八路军120师和129师全师的轻机枪都多,甚至比几年后编成的中央军“德械师”的1个步兵团装备的轻机枪数还要多出一大半来。

不过东北军在重机枪的装备量上不如后来的中央军“德械师”,因为东北军的步兵营没有营属机炮连或机枪连,它所装备的重机枪、迫击炮是集中到了团级。

东北军的1个步兵团直属部队有机枪连、迫击炮连、平射炮连。

其中迫击炮连装备6门中口径迫击炮,平射炮连装备4门37毫米平射炮(主要是辽造13式平射炮),机枪连装备12挺马克沁重机枪。

这里我们也就机枪连的称谓说一下,在当时一般来说机枪连都指的是重机枪连,因为轻机枪一般是不单独成连,而是装备到步兵班排的。当然这个是就通常情况来说的,也有例外。

这样的话,东北军“国防旅”1个步兵团的机枪装备量就搞清楚了:重机枪装备12挺,轻机枪装备144挺。而这样的步兵团,国防旅中有3个。

因此一个东北军的“国防旅”,或者简单说是主力旅即至少装备有重机枪36挺,轻机枪432挺,合计装备轻重机枪468挺。

为什么这里要说至少呢?

因为除了以上3个步兵团外,东北军的主力旅还有旅直属的骑兵连、通信连、重迫击炮连(装备6门150毫米迫击炮)和卫队连(或称手枪连、特务连)。

这些单位也可能装备部分机枪,不过笔者缺乏具体的资料,保守起见就暂不计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的卫队连装备有大量冲锋枪,据说是全员装备,这个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也并不常见。

所以,以保守的编制数来算,东北军一个主力旅即装备轻重机枪468挺,比中央军“德械师”保守装备的396挺轻重机枪要超出很多。而即便以中央军装备极为充实的36师而计,其装备轻重机枪427挺,依然要比东北军国防旅保守装备的468挺要少41挺。

当然了,中央军装备的重机枪和轻机枪比例比较合适,而东北军部队则以轻机枪居多。因此东北军一个国防旅的机枪总数虽然超过了中央军“德械师”,但具体在重机枪的装备量上反倒只有对方的一半左右。

不过东北军实现这个装备标准时,中央军的装备还远达不到后来“德械师”的水准,要不说当时的东北军财大气粗呢!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军仅仅是在沈阳兵工厂的库房中就缴获了2000挺捷克式机枪,这些轻机枪可以装备后来中央军的25个团,装备东北军的14个团。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装备水准虽然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基本每个步兵班1挺轻机枪的配置还是能做到的。

而东北军的那些独立旅后来也均在番号前加了100,改为了三位数番号的步兵师,真正成为了实打实的作战师。单纯以装备而论,依然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属于一流水平。

全面抗战开始后,东北军各部奔赴抗日战场,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