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为什么越来越贵了?这些年电影质量上升了么?
我还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9.9看电影,我每周看一次,每次有什么新上线的电影就直接喊室友一起去,现在还能记起来整个市里不管高级的还是低端的电影院都坐过了。后面忽然就感觉涨的特别快,也去不起了,现在一张搜了下附近电影院的基本50打底,还是很旧的影院,看评论有人说座位都脏的不敢坐下去。
现在为啥大家看电影越来越少,电影也越来越贵了?问题根本不在这里,而就在于电影整体质量本身,因为质量不过关,又不去想办法提升质量吸引观众,而是提高价格增加影片单位收入。那不相当于自己菜炒得不好,不是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厨艺,而是流失一成顾客就把菜价提高一成,流失两成顾客就把菜价提高两成,真聪明,到只剩一个顾客的时候干脆一个菜卖一万块好不好?影响观影心理的又不是数量堆叠,而是质量均值,难不成两个高考不及格的人分数加在一起就变成及格了?
不是这两年好片少,好片肯定都是稀缺的,就像高考一样,高考状元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平庸之作,烂片也不少,好的电影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哪一年都一样,即使是好莱坞最的辉煌的时代,即使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好的电影也只是相对多一点而已,绝对数量依然是凤毛麟角的。
以前便宜,觉得电影烂点也能忍,现在上来搞四五十,看烂片肯定接受不了。观影体验还差。屏幕黑这个简直太世另我,一个多小时看的眼睛要瞎了。过年过节公休我是坚决不进电影院的,人多难免遇到奇葩,吃韭菜鸡蛋馅饼的,给婴儿喂奶的,用红外手电照屏幕的,要是3D电影,旁边人一直抱着手机聊微信,那个了“补光”能把你补到哭。至于踢椅子背、打电话、脱鞋架腿,小孩穿梭,不按票面坐座位……我遇到戏最多的是一个女的,《变形金4》从开始播放就大声嚷嚷3D眼镜太宽了,因为她脸小,非常夸张的语气与音量,还有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反正电影什么内容我没看,就看她了。
电影院一次放映满座率25%以上才能弥补设备折旧,人工和电费的成本,但最大的房租还没计算。满座25%在节假日热门电影轻松达到,但平时的,一般的电影就未必达得到了。一般电影院一年到头电影票和成本刚好对消,盈利靠爆米花。现在疫情后一方面上座率低了,一方面爆米花卖不了了,但电影院要吃饭呀,所以最后肯定折到票价上。
如果遇到剧情神片,许多人会觉得要去贡献电影票,而且觉得电影院看和在家看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会想去电影院,漫威那种炫特效的商业片我完全没兴趣,所以几乎不会去看,但剧情神片就是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去感受,电影院完全不可能安静(除非冷门),矛盾就出来了。
在原来猫眼什么的还没上的时候,影院差不多2d电影40 3d电影60。办张储值卡就可以半价,后来各大资本进驻以后,网络购票比会员储值卡还便宜,会员卡也就慢慢淘汰了,一张票五六十块,真不如百十块去私人影院看了, 私人影院环境好椅子也舒服。
什么都涨,工资不涨,也是个问题。电影院高于35,许多人是不会再买了,情愿等几天资源。不是买不起,而是性价比太低了。有的电影院挺高档的20多个影厅各种顶配荧幕都有,服务也不错,卫生也干净,但是一天就是没有几个人看,经常遇见两个人包场的情况。其实资本这么搞反而会越赚越少,毕竟薄利多销质量好才是正途。不然没人看,院方排片费用和场次可不会惯着你。很简单的道理,你贵了,看得人急剧减少。
不是好看的电影少而是很多好看的,我国不让上映,有人在海外这一个月在电影院看了7部(不算二刷)其中自杀小队,恶灵感应,无暇赴死都很不错。007,看早场IMAX都要150一张,但还是觉得很不错的体验。
包装劣质产品,拼命宣传打广告饭圈造势能在短期获得收益不错,但以长期的目光来看,最终对自己是毁灭性的后果,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在如今娱乐渠道随手可得的情况下,居然还想继续用包装劣质产品的模式来忽悠观众送钱?影视拉胯我最多玩游戏,游戏拉胯我最多看网文,网文拉胯的话不是有那么多中外名著,那么多历史书各类经典文化书籍够看一辈子了。
经常听到哪个时代缺少娱乐,纯粹是扯谈,每个时代每种情况都不会缺少娱乐,不然找乐子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娱乐是就是自己找的,喜欢的话在沙漠数沙子也是娱乐。有些宣传势力也别挂个支持国产电影的旗号绑架感情,为国产好片献票房才叫支持国产,为那些粗制滥造演技没演技剧情肥皂化,靠宣传造势圈钱的烂片献票房,那是把国产片的未来当儿戏。
文化产业如果不能让好作品浮出水面的话,那根本不算文化产业,只能算一般的商业,甚至只能算垃圾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