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为啥为鲁迅抬棺?精神上的敬仰,有些人看不懂!

2020-11-02 10:12

华人号:中国文化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豪鲁迅先生与世长辞。

4天后,鲁迅出殡。

包括巴金在内的16位文豪为鲁迅先生抬棺。

作为与鲁迅齐名的巴金先生,为啥要为鲁迅抬棺呢?

鲁迅

我们先看看,为鲁迅先生抬棺的16位文豪,他们分别是巴金、胡风、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

可以说,当时中国文学界大家已经来了一半,巴金、张天翼、陈白尘、肖乾、萧军等等作家,至今还让人口熟能详。

巴金

巴金出生于 1904,鲁迅出生于1881,两人相差23岁。

但是,对于两个人来说,并不是忘年交。

1934年的鲁迅,除了忙着编排出版之外,最在意的就是《译文》的创刊了。8月5日,生活书店经理徐伯昕宴请鲁迅、茅盾、黎烈文三位《译文》发起人,邀请五位作家作陪,巴金就这样与鲁迅相遇了。

那次主要商定《译文》的编辑名字问题,因担心《译文》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机关通不过,可鲁迅和茅盾又不能出面,鲁迅凭着以往的直觉与信任,建议印上黄源的名字。黄源从事编译工作多年,在上海有威望,是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次巴金与鲁迅并没有私自交谈,但巴金却对鲁迅的言行,发自由衷的敬佩。

1934年10月6日,巴金决定远赴日本留学,有好友设宴为他饯行,鲁迅也应邀参加。巴金与鲁迅有了进一步的接触,鲁迅不但向巴金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也向巴金解答了文学观念上发生的重要变革更替的内涵,以及新文学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坚持。

巴金

回国后的巴金,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主编,曾经为稿源不足很是困扰,鲁迅给与了大力的支持,甚至将自己未来得及发表的稿子,大方地送给了巴金。 鲁迅在将自己的书稿交由文化生活出版的同时,还不忘对编排技术问题提出意见。这对巴金来说,无疑是最切实、最具体的指导,事业上的帮助比生活上的帮助更令人难忘。

1935年9月15日,因《译文丛书》遭到了邹韬奋等人的拒绝,黄源以译文社的名义在南京饭店宴请鲁迅、茅盾、黎烈文及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巴金与吴朗西。征得鲁迅同意,由黄源“跑腿”牵线,巴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同意出版《译文丛书》。就在这次宴请中,双方达成了出版意向。当时巴金正计划编“文学丛刊”第一集,他恳切地希望鲁迅能编一个集子,鲁迅很爽快的答应了,然后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故事新编》。

鲁迅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1936年解散后,因鲁迅反对有些左翼领导人提出的“国防文学”的口号,引起了一些左翼人士的不满。在攻击鲁迅的同时,也攻击了巴金、胡风和黄源等人。鲁迅拥护抗日统一战线是毋庸置疑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就是最好的证明。鲁迅认为巴金是一个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立场坚定地反击了那些左翼人士对巴金、胡风和黄源等人的攻击,鲁迅在病中答访问者《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

1936年的10月19日,巴金和往常一样去拜访鲁迅,没想到鲁迅已经在两个小时前去世了。巴金悲痛不已,亲自抬棺,撰文悼念鲁迅。此后的多年间,巴金又写了20多篇怀念鲁迅的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