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积铢累 积跬千里丨马啸天的创作心谈(第二十三期)

著名画家马啸天篇·《卫宫戏鹤图》

“三品寻美。今天我们请来了马啸天先生、雷振方先生一起探讨国画的问题。我知道,马老师很小就开始学画画,在年轻的时候已经颇有成就。今天就这张画,先由马先生来跟我们说一说。”
“好,谢谢黄馆长。感谢黄馆长提供和大家一起交流审美的机会。这一幅作品是我很早,大概十九岁的作品。我十七岁学的画,当时拜了徐燕孙先生的“门人”,我应该是徐燕孙先生的徒孙,我的启蒙老师叫刘暮云,和“刘凌仓”先生是师兄弟,这幅画是和他学了两年以后的一幅作品,叫《卫宫戏鹤图》,

马啸天作品图

画的故事情节大概是战国时期,公元前668—660年,卫国的卫懿公。卫懿公这个人喜欢养鹤,而且给宫里面养鹤的官员封爵位,最后就是因为好鹤亡国。我们画这幅历史题材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警示社会公众,警示各位,警示大家,不能够玩物丧志,喜爱、喜好都应该有一定的节制。”

“咱们绘画都有一个“助教化”的功能,就是用画来警示世人的。那我们这个节目是“寻美”,从美学的观点,雷老师你怎么看?”

“马先生这张画,我觉得首先要体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绘画,你的学习要想进步,必须从临摹古人开始。

作品局部图
临摹包括笔墨,包括人物的线条,这都是一丝不苟的。要完成一幅作品,要把这幅作品完美的,重新的复原出来,那是要下很大功力。”
“那马先生,你这么做的话,这个过程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创作这张画的时候,我记忆里大概是前前后后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吧。从画风上严格来讲,这不是我的创作,因为画稿是先生的。实际上先生的稿子是从徐燕孙先生那儿来的,从先生的先生那里来的。其实这个稿子我也研究过,最早还是应该从仇英时代的风格传到现在,他在设色和用笔用墨的风格上,用了植物颜料,矿物颜料,基本上中国明清传统人物画的技法都涵盖在其中了。”

“仇英的画是很典雅的用色,那你说这个画的设色,看起来这个背景非常的一个厚重,不漂浮、沉稳,包括衣着,那从这个颜色来说,要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更美呢?”

仇英画作
“这幅画作的草地颜色偏重,还有这张画的槐树部分,这张画当时画完了没有这么重,是时间长了以后氧化了,才变深了。
作品局部图
当时,我还是一个普通工人的孩子,还用不起像仇英那些人的颜料。如果要想达到他的色彩效果,那只能多花钱买好材料,好颜料表现起来,使它的抗氧化能力时间变长,亮丽和鲜艳的部分保存的会比现在要好一些。”

“材料也是一个表现的基础。”

“这个画作基本可以算是重彩,因为他用的颜色就是石青、石绿的颜色,红色的有朱砂颜色。

作品局部图

这张画从它还原原作的程度来讲,一定是非常认真,所以对原作的这些所用的颜料的颜色基本是按照原作来作的,可以看得出,他年轻的时候,对绘画从各方面,不光是线条、笔墨;包括色彩上,都是非常认真地去追求原作,已经是很认真的一幅作品了。”

“唯一这张画最不好的就是印泥,因为当时不懂,这印泥现在肯定是不合格的。

作品局部图

好的印泥不是这样,好的印泥印色,有厚重感,这个一看油性很足,这种印泥不行。当时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这张画的落款,那个时候十几岁,因为刚刚学画,从题字的书法角度来看,这个字是不合格的。”

“中国书画同源一直是以笔法的老辣为追求的目标,当然这个时候你的功力没到那个老辣的程度,就觉得稚嫩了。所以要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追求。很多画家都是要八十岁以后才成大家,各方面修养、积累都要到一定程度。像雷先生也是积累了那么多年,受到我们大家尊重。雷先生您说说这张画还有哪些值得让我们去审美的地方?”

“中国的绘画从传统的工笔重彩,到写意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但我们要了解它、要学会它,要把这个技法传承下去。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画法,一定要传承下去,要很认真的,所以值得赞扬马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就这么下功夫来画这幅作品。”

“工笔重彩是中国画的一个主要的品种。当然,我们将来还能看到马先生的一些写意的作品。就这张工笔作品起步的时候,你体会的难度在哪里?”

“现在回忆起来到今天的几十年里,在这几十年里又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各种各样的画论,很多大师的著作,后来发现自己走过的路,还是很纯正的一条路。
张大千
包括大千先生也是要求从临摹古人入手,从线条开始训练,我们北京人叫“笔道儿”,从线条的起笔、转折、提按到收笔,几乎和我们写字的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在学习这种传统绘画的时候,一边要练写字,一边练习线条。当时我画这个画稿,练了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吧,一年的时间里就是很纯粹的画白描,每天都画白描,不厌其烦地画。什么时候画到先生说你这个“笔道儿”合格了,他就告诉你下一步了,你就可以学习着色了。”

“说到这个工笔重彩,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枯燥而艰苦的长期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练就了一生的基本功力。你这张画上面还有个黄苗子先生的题字,这个你是怎么得到的?”

“这是因为通过雷先生和黄永玉先生和黄苗子先生的老前辈在一起,经常能在他们身边交流、学习,机会很多。这是在黄先生90岁的时候,我去他家看望他,他说:“小马听说你年轻时的工笔画的不错。”我说:“您听谁说的?他说“我听何海霞说过,那你拿你的画来给我看看。”这样我就和王存孝兄,我们俩人拿着这张画去了。

作品局部图

黄先生一看,正好这件画轴裱件的诗堂部分空着呢,他说:“那这个空间我就用了,然后黄先生就在上面给题写了字。”

“难得得到俩位黄先生的肯定。当然雷先生对你的肯定更加是赞赏有加,为什么你对马先生这个画那么赞赏呢?”

“因为他第一是认真,这是首先。你作为中国画画家首先就要认真。再一个,他有扎实的功底。你没有扎实的功底,也做不到,也画不好。认真和这扎实的功底,才能有他后来的作品。”

“他后来的发展也在跟他的一个综合学养有关。他的突出点在哪呢?”

“首先你得懂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这个发展。不懂中国文化,不喜欢中国文化,那就不可能画中国画,也不可能画好中国画。”

“雷先生是我的成长过程中,经常在关键时刻为我把关方向的一位老师。在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有纸、笔、墨的材料问题时,我就请教雷先生。这些材料对作品的品质有直接影响,工具和材料都有直接影响。”
“就是“必先利其器,对笔、墨、纸、砚各方面都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对啊,因为我们当代的同行,基本上我发现真懂这些纸、墨、笔、砚、材料,懂工具的不是很多,大量都不懂,基本上是拿起来就用,或者说自己也不探究渊源和原因。然后看到这人用日本颜料,我也去买日本颜料,一看这个人用乳钵,手工研颜料,他也去研。实际上乳钵颜料和矿物质颜料,这些朱砂也好,石青也好,石绿也好,它有产地,有密度,里面的胶,春、夏、秋、冬四季里面添加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研磨的粗细程度也不一样,还要过滤,尤其石青、石绿,还有包括朱砂、朱磦,这都是过滤过的,头青、二青、三青全是在这么处理的过程当中形成的。”

“颜料和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特性?然后纸又是怎么一个制作过程,它的不同特性都要掌握之后,你才能够更好地驾驭它。”

“对啊!你看,比如说我最近没有很顺心很顺手的纸,我就会给雷先生打电话请教,雷先生就会告诉我谁谁谁的纸好。有时候,雷先生对我更加关照:“啸天,给你一块墨吧”,他有时会把自己家里藏的老墨送给我。所以,雷先生对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帮助非常大。”

“好,很高兴两位先生能够跟大家分享这些在绘画创作时的材料知识,今天我们先聊到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