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执政者)用政治手段来治理,用刑罚来整顿,人民只求免罪,不会有廉耻之心。

赏析

这是讲“仁政”在治国理政中起到治标、治本的双重作用。即,不但能够使得百姓表面上服从,从内心深处也敬佩,这样的治国理政才是长久之计。也就是说,只有用儒家“仁义”思想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使得百姓心悦诚服。这是孔子站在儒家角度考虑的。
事实上,道家、法家、墨家等都是反对孔子这一治国理论的。道家,道之以德,绝仁弃义;法家,道之以刑,而非仁义;墨家,道之以非攻、兼爱,亦非仁义……可谓各有各的治国理政绝活,且各有各的道理。
墨家在当时势力最大。儒家“仁义”治国思想,在当时乱世最不得重用,孔子奔走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就是各国君王对于“仁政”的不信任。
但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不难看出,历代帝王大多高举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天下,可见孔子不争一时之快,而图万世之功也。
孔子的“仁政”,其核心就是“心”治。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内外兼修,才德兼备,所谓“以德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孔子说完这句进一步解释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如果用“仁德”来治理他们,用“礼仪”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这就将孔子的治国之治心的意图说得很明显了。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