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7个菜场的更新牛不牛?把“烟火气”与“打卡地”合二为一了!

菜市场,一个充满烟火气息与市井情调的地方,“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是去看它的菜市场”。名胜古迹是门面,菜市场却是一座城市的里子,藏着当地人真实的生活。

1. 上海巨鹿集团蒙西菜场

△项目外立面

本次蒙西菜场的更新之路,设计团队希望是在“紧张及有限”的预算前提下,通过对蒙西菜场为核心改造对象,而将整体的街道,社区邻里的气质有一个提升。因此,在尊重原有建筑红线的基础上,将菜场外立面作为重点的改造载体。

△改造前菜场沿街展示面

△改造后菜场沿街展示面

菜场的商业属性,设计团队希望有更多的在“场”的内部体现。而沿街的外立面,是一个很好的与过往市民发生关系的场所。

△野竹篱吧台可放置物品,倚靠休息

△野竹篱坐凳供买菜的人或路人休息闲聊

野竹篱,这个特别的材质,成为了本次改造蒙西菜场的主材料,菜场室内设计延续室外“野竹篱”元素,从而更进一步地将“老上海”的法式浪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蔬菜区

△店招细节

△内店招

△菜场内通道

△内店招、竹艺装饰和木柜台相呼应

△水产区与鲜肉区

摄影师:Freeman
2. 湖北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

龙坝,这个下辖19个行政村的小镇缺少一个像样的菜市场,柴米油盐散落在镇上唯一的主干道两侧,家畜活禽常常被当街屠宰,血溅满地。为此政府划出了一小块菜地兴建一座2500平方米左右的菜市场,在为居民提供优质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承办一年一度的年货节等活动。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服务于镇子的日常性菜场,也是一个辐射全县的节庆性场所,在方便舒适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昭示性。

△菜市场改造前

△菜市场改造后

△菜市场主体立面

场地情况复杂而有趣:环境闭塞、北高南低、边界参差。首先排列出的是25个标准售卖单元的阵列,它们占据场地中央以建立秩序,再将外围的单元改为朝内的门面,完成空间的闭合,界定出建筑基本的边界。最后,利用其它的辅助功能来和复杂的周遭环境做“推手”:在主入口处用矮墙围合出前广场,柔和的填充民宅间的缝隙;垃圾站与厕所置于远离居住区的北面,顺应水渠蜿蜒的方向探出建筑主体。

△从坡道望向广场

△25个标准售卖单元的阵列占据了场地中央

此外,场地原有的高差被直接保持下来,整个菜场基座呈1:60的坡度,在减少土方量的同时,也方便将来运营中的清洗工作。

建筑面积:2500㎡
摄影:何炼 直译建筑摄影

3. 上海永年菜场

△项目概览

永年菜场的区位条件较为普通,她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承担着周边“两万户”的最最基本的生活基本需要,这座菜场甚至并不需要被变的时髦,而去迎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而在实际落地改造过程中,“多功能复合业态的互联网思维”理想被束之高阁,租金、预算、性质等皆与之冲突。

△ 改造前永年菜场外景

△ 永年菜场招牌

裸筑在用节点思维解决实际内店招笨重的问题。在每跨铺位的平面组织形式里,创造一种帐篷的“轻盈”, “麻布”作为主布面材料,从自身属性表达一种自然肌理,将 “自然乡野”的气质传达给空间。
△ 轻盈的店招
△ 入口场所营造

△ 菜场内部

△ 统一的店招,使空间更有秩序感

△ 立柱被安插在摊铺内,公共区域开阔流畅

△ 整洁宽敞的过道,动线明晰
摄 影:OscarLok, Freeman

4. 北京微风市集 


项目设计改造前是一处位于前门西兴隆街区一座并不算太老的传统建筑。主理市集的朋友们都是热爱美食、钟情菜场的生活家,大伙的目标并非复制传统的菜市场空间,而是从优质食材、美食活动出发,为在此处生活的街坊和各地来的朋友们营造新鲜有趣的活动场所。

△项目位于老城区的传统建筑中
对于一个复合型的市集而言,各个售卖业态的组合布置可谓重中之重,空间流线的梳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购物体验。回到设计的起点,为了实现在外观上对现有长向空间的整合,两个高低错落的白色体块用来连接建筑。这种关系延伸至室内,成为纵横错落的展示货架。相较街区原有古朴厚重的面貌,新改造的空间如其名,像午后微风拂面一样,为此处带来些许轻松的暖意。

△项目外观

△一层空间

△开放及半开放的货架让顾客可以获得更多购物体验

△项目实际使用中的场景

项目面积:   240平米
摄    影:未来以北工作室

5. 绍兴侠父村农贸市场改造
△农贸市场概览
项目位于店口镇侠父村,原来的农贸市场由村政府出资建造,总建筑占地800平米,建于2003年。这里是村民每天生活的起点,交易和交流的场所。每天清晨五点至八点,村民便会聚集在此,买卖农作物和牲畜,交换货品。农贸市场也是全村最大、最重要的公共建筑。
△农贸市场外观
△在市场里摆放摊位的村民

在设计上,设计团队仅做了两个改动。第一,以连续折板的屋顶形式,打破了原先坡屋顶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线性空间布局,为农贸市场提供了一个没有方向性的屋顶。农贸市场原有的建筑边界感被打消了,呈现出欢迎村民从各个方向进入的姿态。折屋面还使得光线得以从屋檐侧面进入,大幅提升了屋檐下的采光条件。

△打破边界感的屋顶

△采光条件得到改善
第二,改变了铺口的形式,将贩卖空间调整为回字形围合式,将卖家和买家的领域做了清晰的划分,使得二者泾渭分明。

建筑面积:734.6平米
建筑摄影:陈灏

6. 广州东山肉菜市场改造

△项目外观

东山肉菜市场嘈杂的、凌乱的空间与原有基地上存在的红色文化、侨资文化以及现代高品质生活空间的诉求相差甚远。周边使用者并不愿意在此过多停留,在里面购物的过程也并不能带来良好购物体验。

△项目改造前

在主入口处增加醒目雨棚,造型进行推敲,采用广州传统缓顶宽檐建筑形态,提升整体标志性,膜结构选材轻盈,呼应广州气候特点。

△基地沿街改造前后
△基地沿街改造后

设计团队重新梳理原有市场通道,碉楼冷巷是广州园林典型空间形态,在对传统冷巷空间进行研究,对通道顶部采光进行调整,优化原先杂乱的内部空间,梳理招牌设计后营造更舒适内部空间。

△东山肉菜市场内部
△改造后的冷巷
沿着整个片区的交通流线,赋予其一条五彩的、流动的、灵动的“彩色走廊”。在重要空间节点,包括建筑入口、院落出入口、廊道使用了覆盖全部路线的彩色荫蔽系统。
△膜结构建成效果
△定制化排水

在龟岗菜场入口处,拉索艺术装置的引入整合了原有较为混乱的建筑界面店招和上空视觉效果较为杂乱的居民区,形成了统一的的视线连接。

△拉索结构建成效果

建筑面积:400㎡

摄影:关江驰(广州力驰视觉)

7. 上海乌中市集菜场

▲Prada菜市场

提及一众奢侈品大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贵、奢侈、豪华等修饰词。然而Prada最近做了一件很接地气的事,在上海打造了一个菜市场,给乌中市集进行了一次大型的换装。

有别于传统菜场的外形和自身的地理位置,乌中集市原本就是一座网红菜场。2000平米的店面空间共分上下两层,有50多个摊位。原有“格子间”铺位形制被改为中岛开放式铺位,让动线更灵活,赋予菜场“逛”的感觉。一楼主要经营生鲜蔬果和海鲜肉类,二楼售卖豆制品以及半成熟品。

△PRADA菜市场外立面

据悉,此次活动期间,菜市场里产品价格仍与之前保持一致,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4点限量供应的Prada包装袋吸引年轻人过来打卡拍照,两周内持续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也让乌中市集成为了近几年上海名气最响亮的菜场之一。
标志性Jacquard印花图案墙纸,超大显眼的 logo,牢牢锁住了来往路人的眼光。菜市场内也被裹上了品牌的几何图案印花,瞬间让原本的菜市场焕然一新,极具冲击力的撞色图案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2000平方米的菜场里,Prada的logo和三种经典花色无处不在,各色水果、蔬菜、鲜花都用Prada的花纹纸包裹着。

Prada选址在这个菜场,是生活中最接地气的所在,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被吸引住目光。随着商品的流动,品牌也会流入千家万户。并由于奢侈品与菜市场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很容易成为新消费时代的话题中心。

来源:新微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