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装也是必要的

历来的印象中,东方朔就是个聪明而又滑稽的人。但看了《资治通鉴》上他的事迹,他向皇上上书,所说的都是正经八百的事,没有一句可笑的。

比如,公主没了丈夫,养了个面首董偃,汉武帝见了董偃,也很喜欢,赏赐了不少东西,有次还请董偃到宣室里吃饭。东方朔这时表现出来的是个诤臣,他推开护卫武帝的戟,上前说:“董偃有三条可斩首的罪。私通公主,是一条罪;败坏婚姻之礼,是一条罪;引导皇上以奢侈为务,是第三条罪。”汉武帝听了,好长时间不说话,只好换了个地方请董偃吃饭,并且后来也不喜欢董偃了。

你这样合乎儒家道德伦理的上书,东方朔做了不是一次两次。想来他第一次给皇上的文章,让两个人抬着一大捆,也不通篇都是笑话吧。但通鉴上还是说他:“好诙谐,帝以俳优畜之”,皇上根本没把他当作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他偶尔的滑稽害得他只能当个弄臣。民间传说中,有他吃不吃药的故事。汉武帝请方士炼了不死药,他抓起来就吃光了。武帝要杀他,他说:“这药是假的,因为吃了药后你说杀了我,哪里就能长生呢?”说得汉武帝放了他。《史记》上说他吃皇帝赏赐的肉,吃不完兜着走,衣服弄得油烘烘的。喝酒喝醉了,就唱歌,说他是在朝廷中的隐士。皇帝赏他的东西,他都拿来娶美女当媳妇,娶了没多少天就遗弃了那些美女。这样的行事,怎么不让人把他当作小丑看待呢?

儒家讲“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东方朔吃亏就吃亏在他在小节上没按儒家的来。以俏皮话显聪明,误了一身的才能。

这让我对现在有些人的装腔作势有了新的理解,这样人聪明呀,知道小节也能乱大事,心中可能没有什么学问,但装出的面孔也能让人感觉他是个有才能的人,至少不会被当作俳优看待。二○○五年一月九日星期日

(有时候装也是必要的。比如领导讲话,你拿个本子装着记,哪怕是在本上胡写着“去他妈的”“胡说八道”,也能显示出你对领导讲话的重视,也能衬托出领导的威仪。假如你认真地听,生怕漏掉一个字,却并不记录,别人也许还是认为你不重视。人呀,有时候就是重视表面不重视实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