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曙光】1453年,拜占庭帝国轰然倒塌
欢迎来到【西方史-黎明曙光】
点击“襄子讲西方”关注我们哟
1453年,拜占庭帝国轰然倒塌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雄才大略,少年有为的主,1444年的时候,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宣布归隐,穆罕默德二世作为实习苏丹,很快就成长起来。
▲ 穆罕默德二世
1446年,穆拉德二世重新回来了,穆罕默德二世便退了下去。
1451年,穆拉德二世试图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围攻,但每次都被拜占庭击退,走投无路的穆拉德二世放弃了进攻,宣告这个地方无法攻下,回去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拜占庭上下为此欢呼不已。
新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年仅19岁,当拜占庭皇帝派人前来恭贺的时候,这位少年以先知和《古兰经》之名起誓,将终其一生致力于两国的和平。然而,从事后的结果来看,穆罕默德二世食言了。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一方面,他很博学,精通好几门语言,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为了彻底坐稳苏丹的宝座,他杀死了出生不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仅仅过了几个月,穆罕默德二世的誓言就被自己打破了。他派出了工程人员测量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的宽度,当君士坦丁十一世派使者前来提醒苏丹不要违背当初的誓言时,使者被苏丹处死了。
这个时候,一个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年轻人来到了苏丹身旁,他擅长设计火炮,并受命开始为帝国生产大炮。乌尔班最早是想去拜占庭为拜占庭皇帝服务,只可惜,拜占庭太穷了,支付不起乌尔班的薪水,于是,乌尔班只好来到了苏丹身旁。古往今来,要想挽留住人才,万变不离其宗,钱给够。
在日后轰开君士坦丁堡城墙的时候,乌尔班的火炮可以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君士坦丁十一世为此做好了力所能及的所有准备,包括清理护城河及修复城墙等。此时的他明白,穆罕默德二世来真的了,而且面对土耳其大炮的时候,君士坦丁堡几乎可以说是希望渺茫。西方的天主教派出了一名红衣主教,承诺若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正式宣读归入天主教的文书,那么罗马将提供必要的援助。
君士坦丁十一世没有丝毫犹豫,在教会举行了一次集会,宣布东正教会和天主教会正式合并。
整个君士坦丁堡内部都弥漫着一种死寂般的气息,人民对此也没有反抗,但是也没有参加任何天主教的宗教仪式。在他们看来,不反抗代表他们对自己皇帝的理解,但也绝不会为此抛弃自己的传统。
据说在这一年的复活节,圣索菲亚大教堂里面几乎空无一人,死一般的宁静,就好像所有人都离开了这里,选择那些依然维持着希腊习俗的教堂过节日。
4月6日,土耳其人兵临城下。
威尼斯共和国曾承诺会派出一支海军击退土耳其人,但地平线上却看不到任何船只的出现,很多人都认为威尼斯的承诺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穆罕默德二世骑马来到了城下,要求君士坦丁堡立即投降,然而君士坦丁堡对此给出的回复是沉默。
随后,战争正式打响,巨大的火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十个世纪以来,这座被人们认为最坚固的城墙,在热兵器的轰击下成为了历史。第一天结束之时,外墙的一大部分已经化为了废墟,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十一世也身先士卒拼命冲杀。
第二天,战争继续进行,白天,土耳其人轰击城墙,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所以每一门大炮每日的发射量都有限,否则炮弹在炮管中摩擦产生的高温会损坏大炮,但穆罕默德二世拥有很多门大炮,因此,白天的战况是很激烈的。到了晚上的时候,君士坦丁堡就开始趁着夜色修复城墙,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土耳其的进攻。
双方僵持了一阵子,在土耳其内部也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因为毕竟之前还从来没有人能够攻破君士坦丁堡,大家对此都并不是充满信心。如今穆罕默德二世带着大家在城墙下作战,都这么多天过去了,结果呢?
穆罕默德二世也为此很是焦急,另外,拜占庭得到了热那亚人的援助,当城内欢呼的声音传到城外的时候,与土耳其人筋疲力尽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穆罕默德二世决定要给拜占庭来一个教训,此时,土耳其大军出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完美策划和组织能力,他们将70艘船放在涂满润滑油的圆木上,通过陆路运输送了过来,这件事在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这样一来,君士坦丁堡的覆灭就是时间的问题,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威尼斯的援助迟迟没有到来,这让守军更加绝望。在绝望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十一世派出了一艘船去附近寻找任何可能的船只,结果最终一无所获,别说威尼斯的船只了,就连威尼斯的木板都没有看到!
无奈之下,君士坦丁堡只能接受了自生自灭的命运,大臣们乞求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出逃,并建立流亡政府。这样,拜占庭还有机会,还有希望。
然而,君士坦丁十一世拒绝了出逃的建议,他说:“这里有我的人民,有我的土地,我决心与人民共存亡!”
另一边,穆罕默德二世正在集结大军,准备发动最后的决战。这名年轻的苏丹宣布,星期二,即5月29日这一天,就是决战之日。
星期一,即5月28日,君士坦丁堡内部的气氛彻底变了,原本死气沉沉、筋疲力尽的人们似乎回光返照般,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后,他们全体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这是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数世纪以来的教会分裂被彻底抛到了脑后,希腊神父和拉丁神父并肩而立,真正的全基督教的礼拜开始了。
人群正在教堂的时候,君士坦丁十一世发表了最后的演讲,就像是为拜占庭举行的葬礼致辞一样,他自豪地回顾了帝国光辉的历史,说道:“动物或许会被其他的动物追赶而逃跑,但你们是战士,堪称古希腊和古罗马最伟大英雄的后裔。”
当晚,君士坦丁十一世彻夜未眠,他留在了教堂中祈祷,直至最后一点蜡烛熄灭,他才骑马离开了教堂,在与家人诀别之后,皇帝来到了城墙上最薄弱的地带,等待着土耳其人的到来。
不知那一晚的月亮是否足够明亮,不知那一晚的夜色是否格外美丽?凌晨1点30分,土耳其人开始了进攻,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在太阳升起之时结束战争。
拜占庭最后的士兵以及前来支援的少数热那亚人联手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到了大概凌晨4点钟的时候,土耳其进攻军筋疲力尽,开始撤退,只留下了主力部队继续深入。穆罕默德二世知道这些守军已是强弩之末,于是派出了自己的精锐苏丹亲兵。
战争中,热那亚的指挥官受了伤,这并不是一处致命伤,但让这名指挥官再也支撑不住,无法再继续作战了。君士坦丁十一世请求他留下,但热那亚的指挥官来到了港口,坐船离开了,这极大地打击了守军的士气。
君士坦丁十一世面对骚乱的士兵,大喊:“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
而后,君士坦丁十一世抛下了皇权节杖,冲入了敌阵,就此不知所踪。
紧接着,就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到了傍晚的时候,整个城市几乎被洗劫一空。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停止了屠杀,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造成了清真寺。最终,尽管土耳其人做了很多努力,但终究没有找寻到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尸体。这位末代皇帝,在帝国的灭亡之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力战而死。虽然拜占庭帝国在他手上灭亡了,但他给整个帝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国之后,他的几个争斗不休的兄弟依旧占据着伯罗奔尼撒,阿历克塞·科穆宁的后裔也统治者黑海沿岸,但这一切在随后不久就被奥斯曼土耳其所抹去。
君士坦丁堡从此改了名字,叫伊斯坦布尔。
从拜占庭流亡的人们,其中的学者和教士为西方的文艺复兴又增添上了一片瓦,俄国作为东正教的最后大国,自称继承了拜占庭帝国,在今后的岁月中,与奥斯曼土耳其人经常较量,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俩本身就是宿敌。
传说,君士坦丁十一世并没有死,而是被一位天使所拯救,然后变成了石像。传说,若是君士坦丁堡再次回归东正教,那么这位皇帝就会复活,然后重新统治他的人民和帝国。
▲ 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
回顾拜占庭的一生,虽然她多次跌倒,多次被邻居欺负,也多次被兄弟天主教嘲笑,但她毋庸置疑是伟大的,她就像是一个护城河一样,在东边默默抵挡着来自东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以此让弱小的西方在她巨大的身后发展起来。很难想象,若是没有拜占庭,西方能够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当拜占庭覆灭之时,西方人才终于意识到了,帮他们抵挡土耳其人的屏障已经没有了,不过,此时的西方,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小的婴儿。
1453年,一个时代的落幕,却也是另一个时代的黎明,愚昧的中世纪在此与拜占庭一起归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一个又一个地浮现出来,点亮了整个人类社会。另一边,大航海时代开启,他们在从拜占庭流进来的托勒密《地理学》的启示下翻洋过海,将世界连成了一体。
从此,这个世界有了色彩,有了笑容,所有的悲伤与苦难,都不是上帝所带来的,而是一个人一生都挣脱不了的命运。你可以去反抗,可以去漠视,最重要的是,与痛苦为伍,肯定自我的感受与价值。
大厦已倾,在废墟之中成长起来的,将照亮明日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