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真·三国志》第 306 篇文章
今天来讲 曹髦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在中国古代,并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活得很滋润,其中不少都有着自己的无奈与辛酸,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一位少年皇帝,他叫曹髦,字彦士,曹魏政权的第四任皇帝。他是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在成为皇帝之前,他是高贵乡公。原本,皇帝与他无缘,他也不是生来就要当皇帝的,一切还得从曹魏的第三任皇帝曹芳说起。254年,司马师废了曹芳,需要另立新君。原本他打算立曹操的儿子曹据为帝,但这遭到了郭太后的反对。郭太后认为,若是这样的话,就会断了曹叡的血脉,于此坚决反对。后来,双方各退一步,将目光锁定在了高贵乡公曹髦的身上,因此,曹髦并非生来就有皇帝命。这一年,曹髦13周岁。同年,曹髦抵达了京城洛阳附近,群臣都邀请他先住在前殿,但曹髦却说:前殿是先帝的寝殿,我若是这么做了,就违背了礼仪,不可。于是,曹髦就暂时住在了西厢房,而后,群臣又商量以天子的礼仪邀请曹髦入京,然而,又遭到了曹髦的拒绝。等到曹髦正式进入京城之后,百官都前来迎接,曹髦见状,也立即答谢百官。当时,旁边的司礼官就说:陛下,您贵为皇帝,不必答谢臣子,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就这样,曹髦和百官一起前行,到了止车门这个地方,从字面意思我们都能理解,到了这里要下车步行,于是曹髦也从车上下来,大家都劝阻,说:陛下,您是皇帝,您是可以坐车进去的呀!曹髦淡淡地说道:我被皇太后征召来,我也不知道要我做什么,要安排我做什么还不一定呢。大家簇拥着曹髦,一起步行到了太极东堂,皇太后在那里借见了他。曹髦也于当天就在那里登基称帝。曹髦成为皇帝后,就有如今天的人在当上领导之后,发表重要谈话,一边感谢CCTV,一边感谢提拔自己的人,并表示自己会拿出12分的努力,为公司再创佳绩。在这一点上,曹髦也不例外。255年,这一年,曹髦14周岁。司马师在镇压了毌丘俭与文钦的叛乱后,因病去世,临终前,将位子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曹髦在听闻司马师的死讯后,大喜,认为扳倒司马氏的机会到了。自从曹叡皇帝去世之后,司马氏就像是压在曹氏身上的一块大山,而此时,正是移开他的好时机。于是,曹髦下令让司马昭留守在许昌,只让尚书傅嘏率领大军回来。若是一切按照曹髦的设想发展,那么等到大军回来的时候,曹髦就可趁机将军权夺回,或是交给自己亲信的人,或是暂时自己掌管,总之无论如何,司马昭就成了光杆司令。然而,司马昭读懂了曹髦的心思,他假装没收到命令,自己带着大军回来了。如此一来,曹髦的计划泡汤了,他只能眼睁睁地接受既定现实,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少年皇帝曹髦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有学识的人,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学术。256年,曹髦有一次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席间,大家谈到了历来帝王的优劣之差,通俗点说就是给历来帝王排名。曹髦心中仰慕夏朝的少康,于是便问荀顗等人:夏朝衰败的时候,少康聚集起了夏朝的遗老遗少,光复了夏朝;高祖刘邦消灭了秦朝与项羽,一统宇内,可以说他们两个都是能人,那么他们俩个究竟谁比谁强呢?荀顗等人说:一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光复,一个是开创一个新的世界,这两者之间的难易度是不一样的。这么一比,臣认为,刘邦比少康强。曹髦不以为然,说:自古以来的帝王,不一定创业之君都是优秀的,继承者都是不行的。少康光复夏朝与刘邦开创汉朝,只不过是俩人遇到的时机不一样。少康在国家灭了后出生,身份也降为了诸侯的奴隶,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光复了夏朝,若不是有极强的能力,岂能拥有这样的功绩?顿了顿,曹髦继续说道:高祖趁着秦朝土崩瓦解之际,靠着一时的权术,单凭聪明和武力成就了功业,实际上他违反了很多圣人的法度。作为儿子,他多次让父亲陷于危险之中;作为君主,却让贤明的宰相身处牢狱;作为父亲,他也不能保全自己的儿子。在他去世之后,国家几乎灭亡,他若是与少康换一下位置,或许都完成不了少康完成的中兴。由此看来,高祖不如少康啊!第二天,他们依旧就此问题展开了讨论,这里就不多作阐述了。不过由此看来,一切的学术讨论其实也是为现实服务的,从曹髦的观点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曹髦的志向,他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少康一样中兴大魏。这次谈论结束之后,钟会将这一切都记录了下来。后来,他对司马昭说:当今圣上,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曹髦在宫中,多次在太学与各位大臣谈论古今,他年纪轻轻,擅长诗文,据说还会绘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也留下了一些作品,比如《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其余还有一些已经失传。随着曹髦一天天长大,他心中复兴大魏的理想始终萦绕在心头。在司马昭的淫威之下,他无时不刻处于愤恨之中。从他与大臣谈论中也可以感觉到,曹髦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他是一个有自己主义与想法的人,他就像是一团火焰,势必要烧到司马昭身上。日子一天天过去,司马昭的权威也日益高涨,到了260年的时候,曹髦知道,再不有所作为,那么可能就再无机会。这一年,他19周岁,放在今天来看,刚上大学的年龄。有一次,他让身边的亲信李昭和焦伯在陵云台布置士兵,又找来了王沈、王经和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在这里等着被废黜,我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亲自与你们一起前去讨伐司马昭!三王都愣住了,随后,王经说:古时候的鲁昭公因为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而奋起反抗,结果因为失败而跑了,甚至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耻笑。如今司马昭掌权已经很久了,朝中内外都是他的人,他已经是树大根深了。况且,陛下,您宫中的兵力能有多少?若真与他硬碰硬,一切都难以预料,陛下,应该要慎重呀!曹髦怒目相视,从怀中拿出了诏书扔在了地上,愤愤地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多言!纵有一死,何足惧哉!说完,曹髦就进宫禀告郭太后。三王出来后,王沈与王业决定卖了曹髦,想叫王经一起去,而王经视死如归,不肯前去。都是姓王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对了,这个王经,就是前阵子在《陈泰传》里不听陈泰的劝诫而执意出兵,被姜维揍得不知天南地北,龟缩在狄道城内的王经。几天之后,曹髦拔出了剑上了马,带着宫中所能召集到的一切士兵和奴仆一路呼喊着冲出了宫门。路上,他们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及其部众,一行人大吼一声,司马伷身边的士兵都吓得跑了。此时,中护军贾充早已听闻了消息,带着一群人赶到,曹髦身先士卒,挥剑砍杀挡在面前的人,大家都很胆怯,有了逃跑的心思。贾充在一旁说道:司马公养你们,正是为了今天,今天的事,没有什么可问的,就看你们的了!太子舍人成济听了贾充的话,顿时浑身充满了鸡血,可能想到:是啊,司马公养我们,就是为了今天!若是我杀了反对司马公的人,那我岂不是大功一件?说着,成济冲向了曹髦,手起刀落,曹髦的生命,永久地停留在了这一刻。他于241年出生,于260年去世,严格意义上来讲,死时19周岁不到。接下来的事,在《陈泰传》与《司马孚传》里都有说过,这里就不多作阐述了。曹髦死后,司马昭逼着郭太后下旨,简而言之,就是抹黑曹髦,给别人传递出一个信息:我的手下杀了皇帝曹髦,不是谋杀,而是自卫,而且没有过度。曹髦是个坏人,处心积虑要弄死我,而我司马昭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认为他年纪小,不跟他计较,但是他变本加厉,甚至都要毒死郭太后。这一次曹髦带着凶器出来,不是要来杀我司马昭,而是要入宫杀郭太后,幸亏有我司马昭阻止了他,而曹髦为什么死了?完全就是他罪有应得,自作自受!总之,曹髦是自己害死了自己,与我司马昭无关!曹髦死后,简单安葬了,被剥夺了皇帝的称号。王经因为之前没有高密而被杀,王沈因为告密而立了功,因功封安平侯,食邑二千户。凶手成济被司马昭诛杀,幕后黑手贾充相安无事,事后更是得到了司马昭的信任。据说,成济兄弟不服罪,在被判死刑后,光着身子跑到了屋顶,大骂司马昭,于是,关于他的死刑也提前了,他死于乱箭之中。呜呼哀哉,曹髦的下场,作为皇帝来讲,也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不知各位看官做何感想?
《真·三国志》共420+篇,预计2020年3月更完,随后更【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