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为什么现在这么火
“广珐琅”一名专门特指粤海关进贡的广东珐琅,种类涵括画珐琅、透明珐琅、錾胎珐琅等,是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相较于清宫珐琅而言,广珐琅色彩鲜艳明亮,繁复图案中密布舒卷自如的蔓草番花,线条较为纤细。
珐琅彩瓷器烧制难度极大,加上制作成本昂贵,到清代乾隆中期宫廷造办处不得不停止烧制,因此,清代珐琅彩瓷器数量比较少,被后世视为珍宝。
珐琅英文名叫“enamel”,在南方俗称“??烧青”,在北方俗称“烧蓝”,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掐丝珐琅在中国也叫作 “景泰蓝”。这三种珐琅中,工艺难度及级别最 高的当属画珐琅,珐琅表中的珐琅彩基本上是画珐琅。
按装饰工艺不同,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至于其俗称“古月轩”,由于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上从未发现有署此款者,而在晚清玻璃胎画珐琅上见有个别属此款者,所以推测很可能是晚清时期宫中所藏署“古月轩”款的玻璃胎画珐琅流散出宫后,被古董商看到,遂误认为瓷胎画珐琅上亦署“古月轩”款,进而将瓷胎画珐琅称作“古月轩”。
珐琅彩是唯 一一种在京烧造的官窑瓷器,打破了自元以来一律由景德镇制作官窑瓷器的惯例,由清宫完全垄断了珐琅彩瓷器的纹饰绘画和施彩烧制,为的就是加强珐琅彩监制,瓷器一旦稍有缺陷,都将被销毁处理,所以珐琅彩作品大都是上乘之作,而且几乎不外流。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领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非常少见。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动物摆设品。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珐琅彩色:色彩鲜艳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在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余种。
康熙时期所用珐琅彩料从西洋进口,所用画稿由宫中造办处下属的如意馆提供。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之感,且出现细小裂纹。康熙时的珐琅彩瓷器也有个别直接在宫中旧藏明代永乐白瓷盘上施彩的。珐琅彩瓷器烧制尚处初创时期,彩料昂贵且品种稀 少、工艺成本高、产量低,所以烧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