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问子夏,为什么我听古乐会打瞌睡,听郑国的音乐会上瘾?
魏文侯是魏国的首任国君,他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在他的治理之下,魏国成为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后人尊称他为卜子。
魏文侯曾拜子夏为老师,据《史记乐书》记载,魏文侯有一次敞开心扉,向子夏求解心中的疑惑。
魏文侯问道,老师,为了表示诚意,我每次都穿戴整整齐齐,来聆听古人留下来的音乐,却总忍不住要打瞌睡,可当我听人演奏郑国、卫国的音乐时,就会情不自禁的投入,一点都不会觉得累,这是怎么回事哪?
子夏心里明白,自己一直对魏文侯讲,要多听古乐来陶冶情操,少听当下流行的郑国、卫国乐曲,徒弟这是要和自己讨论一番了,只见他不慌不忙的回答。
我先给你谈谈古乐吧,古乐表演的时候,讲究表演者同进同退,动作整齐划一,乐曲要平和中正,意境要宽广博大,开场的时候要击鼓,退场的时候要敲铙,一切都规规矩矩的。
这样的音乐听起来,能让人不急不躁、修养身心,听完了古乐,大家可以心平气和的谈论国家大事。
再说说眼下最流行郑国、卫国的新乐曲,这些乐曲表演的时候,人都是弯着身子扭来扭去的,发出的也多是邪恶淫乱的声音,这就很吸引人的注意力,让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这样的乐曲听完了,只会让人心烦意乱,不会有什么收获,更没法好好谈事情了。
刚才讲的是音乐,可我听你的意思,你所说的好像是乐音,这音乐和乐音虽然很相近,可又是有区别的。
魏文侯多聪明的人啊,他这一听就知道,老师是在吊胃口,看看自己有没有虚心请教的态度,马上就开口请教,那么请问老师,二者有什么不同哪?
子夏微微一笑,古时候天地和谐,人们道德高尚,五谷丰登,无灾无祸,那是最好的时代。后来周公那样的圣人确定了君臣、父子关系,作为社会的规矩和准则,天下也就安定了。
天下安定之后,又按照规矩制定了五音、六律和对应的调调,用来演奏《雅》《颂》等曲调,称之为美德之音,这美德之音才算得上是音乐。现在你喜欢的,恐怕只能叫做沉溺祸乱的乐音了。
子夏这个引导可真是步步深入了,魏文侯不由自主的接着问,那这个沉溺祸乱之音,是怎么来的哪?
子夏继续回答,郑国的音乐放荡,让人心智迷乱;宋国的音乐柔细欢悦,使人心意消沉;卫国的音乐急促多变,叫人心烦意乱;齐国的音乐傲慢粗犷,令人产生骄纵之心。这几种音乐,都太过于偏重声色了,都是沉溺祸乱之音。
《诗》里面讲,百姓其实很容易被引导,他们会向领导学习的,所以领导要注意自己的喜好,否则会把大家领偏了。
音乐会同人的心境相和,声音洪亮的音乐,会让给人以气势,让人想到建功立业,奋勇向前;声音坚定的音乐,会让人明辨是非,为了心中正义无惧生死。
其实啊,音乐的效果也和听音乐的人有莫大关系,真正厉害的人,听音乐不止是听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是能从音乐中听出同自己内心共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