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供帝王食用的菰米 消失千年后在湖州“复活”了
消失了千年的菰米“复活” 了!10月25日,在湖州农科中心试验基地,湖州市农科中心农艺师谭宏,正用敲打的方式,采收第一批菰米。
一部湖城史,开篇是春申。菰城是湖州市旧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在此内筑菰城立县,菰米曾是其农耕的重要作物。
如今,在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与浙江大学师生研究团队的共同试验下,菰米试种植成功,将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菰城遗址重获新生。
据介绍,菰,生物学名义上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颖壳为淡紫红色,开黄色小花,嫩茎又称茭白。《周礼》将菰列为六谷之一,古代作为贡米供帝王食用。菰米在中国种植达三千多年历史,在茭白被培育生长后,中国已许久未生产菰米。
“浙江是中国野生菰的重要生长地和最早种植地之一。菰一旦生长嫩茎(茭白)后,就失去生殖功能(即所谓的菰米)。”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水稻育种室主任谭宏介绍,他与浙大农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主任吴殿星师生一起,从湖州及周边收集了半野生菰,并利用生物技术筛选,创制适合湖州种植的品种资源,于今年5月进行了首次大田种植。
在试验田中,记者可看到,一亩田里菰以长长的杆子立于田地,每一株可高达2米,在穗顶端可见累累果实,这一果实就是菰米。
成功“复活”菰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解决集中抽穗的问题,让它能整齐地抽穗开花结果,方便集中采收。“菰的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发芽对种子质量、种子活力、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不易出苗。而且过去野生菰没有集中成片,生长零星分布,抽穗不集中,很难成片采收,产量极低。”谭宏告诉记者,用现代育种学手段,通过辐照育种、花药培养、人工杂交等技术方法改造野生菰,提高其齐穗程度,方便集中收获,此次成功种植的一亩地如果管理得好、抽穗整齐,理论上产量可以达百斤。
呈紫黑色、针形细长,这是菰米给人的第一印象。在特殊外形背后,菰米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也很独特。相较于水稻,菰米具有水分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灰分含量高、粗纤维含量高的特点。研究还表明,菰米中水份含量低,更方便储存和运输,对菰米产品的生产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淀粉是菰米的最主要成分,很适合酿制雕菰酒。除了自带香气的口感,菰米还因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保健营养价值。
“菰米似故乡”,在古人诗词中,菰米寄托乡思。此次成功恢复试种,对湖州来说有助于打造农旅发展新模式。下菰城遗址位于吴兴区道场乡,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代城池是中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距今已有约2300余年。道场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菰米的“复苏”文化意义重大,通过恢复消失千年的作物文明,开展小规模的菰生产体验与文化展示等活动,能让大家更直观感受到战国时期百姓的生活。
接下来湖州市将以传统粮食为参照,试验稻–菰,菰–渔,菰米–茭白生产模式,发掘菰米产品的开发卖点。